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134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134 / 0
類別:經濟

 

作者:亞當史密斯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例如,砂石礦的價值,必然隨其周圍地方改良的日益增大和人口的日益增加而增高;如果這石礦是鄰近一帶的唯一石礦,情況尤其如此。然而銀礦的價值,即使在周圍千哩以內沒有第二個銀礦,其價值也不一定會隨礦山所在國的改良而增加。砂石礦產物的市場,很少擴到周圍數哩以外,而其需求,一般必和這小區域的改良與人口成比例。而銀礦產物的市場,卻可擴展到全世界。所以,除非全世界都改良,各地方人口都增加,否則白銀的需求不會因銀礦附近某大國的改進而有所增加。即使全世界都有了改進,但若在這改進的過程中,發現了豐富得多的新礦山,那末盡管白銀的需求必然會增加,但由於銀的供給增加得那麼多,所以銀的真實價格可能逐漸低落。一定分量的白銀比如說一磅白銀所能支配或所能購買的勞動量,或者說一鎊白銀所能換得的勞動者主要生活資料即穀物的量,可能逐漸減少下去。
 白銀的大市場,是世界上有商業有文化的地方。
 假若白銀市場的需求,由於一般的改反而增加,同時,供給卻不按同一比例而增加,那末,白銀的價值就會按照穀物的價值而逐漸增高起來。即一定分量白銀所能換得的穀物量將逐漸增加,或穀物的平均貨幣價格將逐漸下降。
 反之,如果由於某種意外事故,供給的增加,在好多年內,在比例上都大於需求的增加,那末這金屬就會逐漸低廉。換言之,盡管有了一切改良,穀物的平均貨幣價格卻逐漸增高。


  
 另一方面,假若這金屬的供給和其需求幾乎按同一比例增加,那末這金屬就能繼續購買或交換幾乎相同數量的穀物。盡管有了一切改良,穀物卻繼續保持著幾乎相同的平均貨幣價格。
這三者似乎包括了在改良進程中所能發生的事情的一切可能的組合。如果我們以法國和英國發生的事實來作判斷,那末在過去四世紀中,這三種不同的組合似乎都在歐洲市場上發生過,而發生的順序和我這里所說的大約相同。
順便談談前四世紀銀價的變動
 第一期
 在1350年及前此數年間,英格蘭小麥一誇特的平均價格,大約都被估計為不低於陶衡銀四盎斯,陶衡銀四盎斯約合現令英幣二十先令。以後,似乎逐漸低落到二盎斯,約合現今英幣十先令。我們覺得,這一誇特十先令的價格,是十六世紀初葉估定的小麥價格,直到1570年,還為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