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隋書
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至于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大濩》,武王作《大武》,從夏以來,年代久遠,唯有名字,其聲不可得聞。自殷至周,備于《詩》《頌》。故自聖賢已下,多習樂者,至如伏羲減瑟,文王足琴,仲尼擊磬,子路鼓瑟,漢高擊築,元帝吹簫。漢高祖之初,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之樂。迎神于廟門,奏《嘉至》之樂,猶古降神之樂也。皇帝入廟門,奏《永至》之樂,以為行步之節,猶古《采薺》、《肆夏》也。乾豆上薦,奏《登歌》之樂,猶古清廟之歌也。《登歌》再終,奏《休成》之樂,美神饗也。皇帝就東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成也。其《休成》、《永至》二曲,叔孫通所制也。漢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儛,當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陳是舜後,故齊有《韶》樂,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也。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傳于漢,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襲也。《五行儛》者,本週《大武》樂也,始皇改曰《五行》。及于孝文,復作四時之亻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時順也。孝景采《武德儛》以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為《盛德》,雖變其名,大抵皆因秦舊事。至于魏、晉,皆用古樂。魏之三祖,並制樂辭。自永嘉播越,五都傾蕩,樂聲南度,是以大備江東。宋、齊已來,至于梁代,所行樂事,猶皆傳古,三雍四始,實稱大盛。及侯景篡逆,樂師分散,其四儛、三調,悉度偽齊。齊氏雖知傳受,得曲而不用之於宗廟朝廷也。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雖耆老,頗皆記憶。及東土克定,樂人悉返,訪其逗遛,果雲是梁人所教。今三調、四儛並皆有手,雖不能精熟,亦頗具雅聲。若令教習傳授,庶得流傳古樂。然後取其會歸,撮其指要,因循損益,更制嘉名。歌盛德于當今,傳雅正于來葉,豈不美與!謹具錄三調、四舞曲名,又制歌辭如別。其有聲曲流宕,不可以陳于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後。
書奏,別敕太常取妥節度。於是作清、平、瑟三調聲,又作八佾、《鞞》、《鐸》、《巾》、《拂》四舞。先是,太常所傳宗廟雅樂,數十年唯作大呂,廢黃鐘。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請用黃鐘。詔下公卿議,從之。俄而妥子蔚為秘書郎,有罪當刑,上哀之,減死論。是後恩禮漸薄。六年,出為龍州刺史。時有負笈遊學者,妥皆為講說教授之。為《刺史箴》,勒于州門外。在職三年,以疾請還,詔許之。復知學事。時上方使蘇夔在太常,參議鐘律。夔有所建議,朝士多從之,妥獨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議,朝臣多排妥。妥覆上封事,指陳得失,大抵論時政損益,並指斥當世朋黨。於是蘇威及吏部尚書盧愷、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尋為國子祭酒。卒官。謚曰肅。撰《周易講疏》十三卷,《孝經義疏》三卷,《莊子義疏》四卷,及與沈重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應等大義》九卷,《封禪書》一卷,《樂要》一卷,文集十卷,並行于世。
蘭陵蕭該者,梁鄱陽王恢之孫也。少封攸侯。梁荊州陷,與何妥同至長安。性篤學,《詩》、《書》、《春秋》、《禮記》並通大義,尤精《漢書》,甚為貴游所禮。開皇初,賜爵山陰縣公,拜國子博士。奉詔書與妥正定經史,然各執所見,遞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譴而罷之。該後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所貴。
東海包愷,字和樂。其兄愉,明《五經》,愷悉傳其業。又從王仲通受《史記》、《漢書》,尤稱精究。大業中,為國子助教。于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宗匠。聚徒教授,著錄者數千人,卒,門人為起墳立碣焉。
○房暉遠
房暉遠,字崇儒,恆山真定人也。世傳儒學。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緯,恆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千計。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周武帝平齊,搜訪儒俊,暉遠首應闢命,授小學下士。及高祖受禪,遷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稱為五經庫。吏部尚書韋世康薦之,為太學博士。尋與沛公鄭譯修正樂章。丁母憂,解任。後數歲,授殄寇將軍,復為太常博士。未幾,擢為國子博士。會上令國子生通一經者,並悉薦舉,將擢用之。既策問訖,博士不能時定臧否。祭酒元善怪問之,暉遠曰:「江南、河北,義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祭酒因令暉遠考定之,暉遠覽筆便下,初無疑滯。或有不服者,暉遠問其所傳義疏,輒為始末誦之,然後出其所短,自是無敢飾非者。所試四五百人,數日便決,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為不能測也。尋奉詔預修令式。高祖嘗謂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樂乎?」楊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無女樂。暉遠進曰:「臣聞『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此即王者房中之樂,著于《雅頌》,不得言無。」高祖大悅。仁壽中卒官,時年七十二,朝廷嗟惜焉,賵賻甚厚,贈員外散騎常侍。
○馬光
馬光,字榮伯,武安人也。少好學,從師數十年,晝夜不息,圖書讖緯,莫不畢覽,尤明《三禮》,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之士,光與張仲讓、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俱至,並授太學博士,時人號為六儒。然皆鄙野無儀範,朝廷不之貴也。士榮尋病死。仲讓未幾告歸鄉裡,著書十卷,自雲此書若奏,我必為宰相。又數言玄象事。州縣列上其狀,竟坐誅。孔籠、張黑奴、劉祖仁未幾亦被譴去。唯光獨存。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章門。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餘人,皆當時碩學,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山東《三禮》學者,自熊安生後,唯宗光一人。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至是多負笈從入長安。後數年,丁母憂歸鄉裡,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於家,時年七十三。
○劉焯
書奏,別敕太常取妥節度。於是作清、平、瑟三調聲,又作八佾、《鞞》、《鐸》、《巾》、《拂》四舞。先是,太常所傳宗廟雅樂,數十年唯作大呂,廢黃鐘。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請用黃鐘。詔下公卿議,從之。俄而妥子蔚為秘書郎,有罪當刑,上哀之,減死論。是後恩禮漸薄。六年,出為龍州刺史。時有負笈遊學者,妥皆為講說教授之。為《刺史箴》,勒于州門外。在職三年,以疾請還,詔許之。復知學事。時上方使蘇夔在太常,參議鐘律。夔有所建議,朝士多從之,妥獨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議,朝臣多排妥。妥覆上封事,指陳得失,大抵論時政損益,並指斥當世朋黨。於是蘇威及吏部尚書盧愷、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尋為國子祭酒。卒官。謚曰肅。撰《周易講疏》十三卷,《孝經義疏》三卷,《莊子義疏》四卷,及與沈重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應等大義》九卷,《封禪書》一卷,《樂要》一卷,文集十卷,並行于世。
蘭陵蕭該者,梁鄱陽王恢之孫也。少封攸侯。梁荊州陷,與何妥同至長安。性篤學,《詩》、《書》、《春秋》、《禮記》並通大義,尤精《漢書》,甚為貴游所禮。開皇初,賜爵山陰縣公,拜國子博士。奉詔書與妥正定經史,然各執所見,遞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譴而罷之。該後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所貴。
東海包愷,字和樂。其兄愉,明《五經》,愷悉傳其業。又從王仲通受《史記》、《漢書》,尤稱精究。大業中,為國子助教。于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宗匠。聚徒教授,著錄者數千人,卒,門人為起墳立碣焉。
房暉遠,字崇儒,恆山真定人也。世傳儒學。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緯,恆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千計。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周武帝平齊,搜訪儒俊,暉遠首應闢命,授小學下士。及高祖受禪,遷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稱為五經庫。吏部尚書韋世康薦之,為太學博士。尋與沛公鄭譯修正樂章。丁母憂,解任。後數歲,授殄寇將軍,復為太常博士。未幾,擢為國子博士。會上令國子生通一經者,並悉薦舉,將擢用之。既策問訖,博士不能時定臧否。祭酒元善怪問之,暉遠曰:「江南、河北,義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祭酒因令暉遠考定之,暉遠覽筆便下,初無疑滯。或有不服者,暉遠問其所傳義疏,輒為始末誦之,然後出其所短,自是無敢飾非者。所試四五百人,數日便決,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為不能測也。尋奉詔預修令式。高祖嘗謂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樂乎?」楊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無女樂。暉遠進曰:「臣聞『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此即王者房中之樂,著于《雅頌》,不得言無。」高祖大悅。仁壽中卒官,時年七十二,朝廷嗟惜焉,賵賻甚厚,贈員外散騎常侍。
○馬光
馬光,字榮伯,武安人也。少好學,從師數十年,晝夜不息,圖書讖緯,莫不畢覽,尤明《三禮》,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之士,光與張仲讓、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俱至,並授太學博士,時人號為六儒。然皆鄙野無儀範,朝廷不之貴也。士榮尋病死。仲讓未幾告歸鄉裡,著書十卷,自雲此書若奏,我必為宰相。又數言玄象事。州縣列上其狀,竟坐誅。孔籠、張黑奴、劉祖仁未幾亦被譴去。唯光獨存。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章門。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餘人,皆當時碩學,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山東《三禮》學者,自熊安生後,唯宗光一人。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至是多負笈從入長安。後數年,丁母憂歸鄉裡,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於家,時年七十三。
○劉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