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復活    P 6


作者:托爾斯泰
頁數:6 / 206
類別:世界名著

 

作者:托爾斯泰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復活

 托爾斯泰的批判矛頭也沒放過沙皇的官方教會。法庭審判固然是一出滑稽戲,而犯人們進監獄教堂做禮拜更是一出入木三分的諷刺劇。官方不惜花費重金重建監獄教堂,使它「顯得色澤鮮艷,金碧輝煌」。司祭把切碎的麵包浸在葡萄酒裡,通過一定手法和祈禱,變成上帝的血肉。然後他率先吃「上帝的身體和血」,「用心舔乾淨小鬍子,擦乾嘴巴和杯子,興高采烈,精神抖擻地從隔板後面走出來,腳上那雙薄後跟小牛皮靴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可是,在唱詩班唱完「耶穌,上帝的兒子,饒恕我吧!」時,「犯人們都匍匐在地,再爬起來,把沒有剃掉的一半頭髮往後一甩,那磨傷他們瘦腿的腳鐐就哐啷發響。」托爾斯泰指出,「這裡所做的一切正是最嚴重的褻瀆,以基督名義所做的一切正是對基督本人的嘲弄。」還有那個主管宗教的高官托波羅夫,他自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知道宗教是欺騙,但他仍起勁地維護着宗教。特別令人難以容忍的是,他把老百姓都看作鷄,宗教就象用來喂鷄的腐肉,腐肉很招人討厭,但鷄喜歡吃,因此得用腐肉來喂鷄。托爾斯泰憤怒地斥責他們:「自己有了知識,看到了光明,卻不把這種知識用到該用的地方,幫助老百姓克服愚昧,脫離黑暗,反而加強他們的愚昧,使他們永遠處于黑暗之中。」
總之,沙皇專制和官方教會是完全建築在對人民的壓迫和欺騙之上的。他們虐待人,折磨人,審判人,懲辦人,殺害人。無辜的人民遭殃,他們無動于衷,一心要清除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他們不但不會寬恕他們認為有罪的人,而且不惜冤枉大量無辜的人。事實上,他們寧可懲罰千百個沒有危險的人,以便除掉一個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這是一種多麼殘酷的統治術!
《復活》不愧是一部史詩,一部十九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作者在書裡還描寫了一批反對沙皇統治的政治犯、革命家。當然,托爾斯泰並不讚成他們的政治觀點,對他們的理解也有偏頗和侷限之處。這些革命家並不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而是民意黨人。應該說,托爾斯泰對他們的描寫是真實的。例如農民出身的革命家納巴托夫在宣傳革命的同時,認為革命成功後人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革命不應該改變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革命不應該摧毀這座他所熱愛的美麗、堅、固宏偉的古老大廈,只要把裡面的房間重新分配一下就行了。」還有一位平民革命家瑪爾凱則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彷彿要為自己和祖祖輩輩所受的欺騙進行報復,一有機會總要尖刻地嘲笑教士和教條」。革命領導人諾伏德伏羅夫是一個心胸狹隘而又十分虛榮的人。同志們對他敬而遠之,心裡並不喜歡他。他也不喜歡任何有才能有知識的人,以免妨礙他的自我表現,而西蒙松則是一個反對殺生的素食主義者。
但是,這些革命家畢竟也是勇敢反抗沙皇專制的戰士,托爾斯泰對他們充滿了崇敬之情。他們品德高尚,其中有些人本身原是「老爺太太」,「但他們為了老百姓的利益,不惜犧牲特權、自白和生命」。例如,女革命家謝基尼娜十九歲就離開富裕的家庭,參加了革命活動。她被判刑是因為主動承擔向搜查房間的警察開槍的責任,其實槍是別人開的。她從不考慮自己的安危,一心只考慮怎樣幫助別人,為別人出力。托爾斯泰對革命家遭到沙皇政府殘酷鎮壓深表同情。卡秋莎·瑪絲洛娃精神上的復活,不是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幫助,而是由於政治犯和革命家的影響和教育。這一點充分說明,在托爾斯泰的心目中,政治犯和革命家的人格比貴族叛逆者聶赫留朵夫要高尚得多,他們也更值得卡秋莎·瑪絲洛娃的信賴和敬愛。


  
《復活》結尾引用了大量《聖經》章節,這反映托爾斯泰晚年一方面徹底否定沙皇制度,同上流社會決裂,另一方面他在精神生活上極端苦悶,找不到一條出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得不從他長期矛盾的宗教觀中尋求慰藉。這是托爾斯泰——十九世紀最複雜的偉人——的大悲劇。但即使有這樣的結尾,也無損于《復活》這部藝術傑作歷久不衰的奪目光輝。
                          草嬰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