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荀子註譯
把樂曲或曲詞從頭到尾演奏或演唱一遍叫「成」。「相」(xi • 4ng • 向)則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又名「拊」、「拊搏」,由熟皮製成的皮囊中塞滿糠而成,形如小鼓,拍打時聲音沉悶;因其一般用來打節拍,對樂曲的演奏或曲詞的演唱起輔助作用,所以叫「相」。「成相」,即演奏拊搏,引申而指一邊唸誦一邊拍打拊搏作節拍的一種文學樣式(就像「大鼓」、「快板」由敲鼓、擊板引申指一種曲藝形式一樣)。它可能是當時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與現在一邊敲鼓為節拍一邊說唱的大鼓以及一邊擊竹板為節拍一邊唸誦唱詞的快板類似,只不過它不配樂歌唱、也不說白而只是唸誦而已。這裡用作篇名,與下篇的「賦」一樣,是以體裁來作篇名。全文五十六章,實可分為三篇,每篇都以「請成相」的套語作為開頭。這三篇成相以及《賦篇》中的五篇賦與「佹詩」、「小歌」,《漢書·藝文志·詩賦略》統稱為《孫卿賦十篇》,可見它在古代屬於賦的一個流別,是一種不歌而誦的文體。為了便于唸誦,其詞押韻,其句式也較為整練,與詩相近。所以從其文辭的形式上來看,它實可視為後代說唱文學的濫觴,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篇以通俗的形式,既回顧了歷史,又宣揚了禮法兼治、「明德慎罰」、「貴賤有等」、「尚賢推德」、「務本節用」等一系列政治主張,所以一向為後人所重視。由於瞭解本篇的押韻情況不但有利於閲讀古代的韻文,而且有利於糾正本篇的文字訛誤,所以註釋中分別標明每章韻腳所屬的上古韻部,供大家參考。
第384講:
25.1請成相,世之殃,
愚闇愚闇墮賢良(1)。
人主無賢,如瞽無相(2),何倀倀(3)!
【註釋】
(1)墮(hu • 9灰):通「隳」,毀,陷害。(2)瞽(g • (鼓):盲人。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3)
倀倀(ch • 1 ng • 昌):茫茫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樣子。本章韻腳:相、殃、良、相、倀,陽部。
【譯文】
讓我敲鼓說一場,先說世間的禍殃,
愚昧昏庸又糊塗,竟然陷害那忠良。
君主沒有好國相,就像瞎子沒人幫,無所適從多迷惘。
第385講:
25.2請布基,慎聖人(1),
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2),群臣莫諫,必逢災(3)。
【註釋】
(1)「聖人」不入韻,當為「聽之」之形誤(「聖」字為「聽」字之壞誤)。(2)苟:猶「尚」,
是表示希望的語氣副詞。參見《古書虛字集釋》。(3)本章韻腳:基、之(今誤為「人」)、治、災,
之部。
【譯文】
讓我陳述那根本,請你把它仔細聽,
愚昧獨斷又專行,國家大事辦不成。
君主嫉妒又好勝,群臣沒人敢諫諍,災難一定會降臨。
第386講:
25.3論臣過(1),反其施(2),
尊主安國尚賢義。
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3)。
【註釋】
(1)論:審察。參見9.24注(23)。(2)反:見4.6注(5)。施:行。(3)本章韻腳:過、施、義、
禍,歌部。
【譯文】
考察臣子的過錯,要看他是怎麼做,
是否尊君安祖國,崇尚賢人道義多。
拒絶勸諫又文過,愚昧附和君主說,國家一定會遭禍。
第387講:
25.4曷謂罷(1)?國多私,
比周還主黨與施(2)。
遠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勢移(3)。
【註釋】
(1)罷(p • 0皮):通「疲」,不賢,沒有德才。(2)還:通「環」,圍繞,引申指封閉、矇蔽。
一說通「營」,迷惑的意思。參見13.1注(5)。(3)本章韻腳:罷、私、施、移,脂歌旁轉。「私」屬
脂部,其餘屬歌部。「私」或為「和」字之形訛,「和」屬歌部,更為諧調。
【譯文】
什麼叫做不賢能?國家內部多私門,
緊密勾結封閉君,同黨佈置一層層。
遠離賢人近讒人,忠臣被隔不得近,君主權勢被侵吞。
第388講:
25.5曷謂賢?明君臣,
上能尊主愛下民(1)。
主誠聽之,天下為一,海內賓(2)。
【註釋】
(1)愛下民:當作「下愛民」(王念孫說)。(2)本章韻腳:賢、臣、民、賓,真部。
【譯文】
什麼叫做有德行?君臣職分能分明,
對上能夠尊重君,對下能夠愛人民。
君主真能聽從他,天下統一全平定,四海之內都歸順。
第389講:
25.6主之孽,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
愚以重愚(1),暗以重暗,成為桀(2)。
【註釋】
(1)愚以重愚:即「以愚重愚」。重(ch • ¥ng • 蟲):加。(2)本章韻腳:孽、達、蹶、桀,月部。
【譯文】
再說君主的禍災,在於讒佞都顯貴,
賢能逃亡全躲開,國家因此而垮台。
第384講:
25.1請成相,世之殃,
愚闇愚闇墮賢良(1)。
人主無賢,如瞽無相(2),何倀倀(3)!
(1)墮(hu • 9灰):通「隳」,毀,陷害。(2)瞽(g • (鼓):盲人。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3)
倀倀(ch • 1 ng • 昌):茫茫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樣子。本章韻腳:相、殃、良、相、倀,陽部。
【譯文】
讓我敲鼓說一場,先說世間的禍殃,
愚昧昏庸又糊塗,竟然陷害那忠良。
君主沒有好國相,就像瞎子沒人幫,無所適從多迷惘。
第385講:
25.2請布基,慎聖人(1),
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2),群臣莫諫,必逢災(3)。
【註釋】
(1)「聖人」不入韻,當為「聽之」之形誤(「聖」字為「聽」字之壞誤)。(2)苟:猶「尚」,
是表示希望的語氣副詞。參見《古書虛字集釋》。(3)本章韻腳:基、之(今誤為「人」)、治、災,
之部。
【譯文】
讓我陳述那根本,請你把它仔細聽,
愚昧獨斷又專行,國家大事辦不成。
君主嫉妒又好勝,群臣沒人敢諫諍,災難一定會降臨。
第386講:
25.3論臣過(1),反其施(2),
尊主安國尚賢義。
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3)。
【註釋】
(1)論:審察。參見9.24注(23)。(2)反:見4.6注(5)。施:行。(3)本章韻腳:過、施、義、
禍,歌部。
【譯文】
考察臣子的過錯,要看他是怎麼做,
是否尊君安祖國,崇尚賢人道義多。
拒絶勸諫又文過,愚昧附和君主說,國家一定會遭禍。
第387講:
25.4曷謂罷(1)?國多私,
比周還主黨與施(2)。
遠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勢移(3)。
【註釋】
(1)罷(p • 0皮):通「疲」,不賢,沒有德才。(2)還:通「環」,圍繞,引申指封閉、矇蔽。
一說通「營」,迷惑的意思。參見13.1注(5)。(3)本章韻腳:罷、私、施、移,脂歌旁轉。「私」屬
脂部,其餘屬歌部。「私」或為「和」字之形訛,「和」屬歌部,更為諧調。
【譯文】
什麼叫做不賢能?國家內部多私門,
緊密勾結封閉君,同黨佈置一層層。
遠離賢人近讒人,忠臣被隔不得近,君主權勢被侵吞。
第388講:
25.5曷謂賢?明君臣,
上能尊主愛下民(1)。
主誠聽之,天下為一,海內賓(2)。
【註釋】
(1)愛下民:當作「下愛民」(王念孫說)。(2)本章韻腳:賢、臣、民、賓,真部。
【譯文】
什麼叫做有德行?君臣職分能分明,
對上能夠尊重君,對下能夠愛人民。
君主真能聽從他,天下統一全平定,四海之內都歸順。
第389講:
25.6主之孽,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
愚以重愚(1),暗以重暗,成為桀(2)。
【註釋】
(1)愚以重愚:即「以愚重愚」。重(ch • ¥ng • 蟲):加。(2)本章韻腳:孽、達、蹶、桀,月部。
【譯文】
再說君主的禍災,在於讒佞都顯貴,
賢能逃亡全躲開,國家因此而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