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世界是平的    P 115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頁數:115 / 0
類別:商業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世界是平的

直到最近,印度還在銀行界被稱作「第二買家」。在商業領域,你會很希望成為第二買家——你希望從破產的前買家手中買到賓館、高爾夫球場或購物中心,因為這時候銀行會以相當於原價值1/10的價格拍賣這些資產。這些前買家就是那些一味地鋪設光纖電纜的美國股東,他們以為數字世界會無休止地拓展,他們也會無休止地變富。當數字泡沫破裂時,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要麼價值大幅縮水,要麼變得一文不值。
印度人實際上就是這些光纖公司的第二買家。
印度人實際並沒有購買這些股票,但卻直接受益於這些光纖電纜的過度投資,因為他們及他們的美國客戶幾乎是在免費使用所有的這些光纖。印度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有所收穫)。印度這個國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自然資源,但這也令它特別注重一件事情——開發國民的腦力資本,培養出大量的科學界、工程界和醫學界精英。1953年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東部城市克勒格布爾建立了第一所印度理工學院(IIT ),以後又相繼建立了6 所。接下來的50年當中,成千上萬的印度人都競相進入這些理工學院和其他一些私立大學(印度還有6 所管理學院)學習。


  
在擁有10多億人口的印度,這種競爭也造就了一個知識經營階層,他就像一個工廠一樣,生產和出口最有天分的工程、計算機和軟件人才。
這是印度的正確選擇之一。由於印度獨立後政局不穩,尼赫魯政府又一直偏重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印度都不能給大多數科技人才提供很好的工作機會,因此美國就成了印度科技人才的第二買家。在那個時候,如果你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發揮你最大潛力的方式就是離開你的國家,最理想的選擇就是到美國去,從1953年起共有2.5 萬印度高等學府畢業的工程師定居在美國,印度納稅人培養出來的人才極大地豐富了美國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