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蜀山劍俠 卷三下    P 362


作者:平江不肖生
頁數:362 / 404
類別:武俠科幻

 

蜀山劍俠 卷三下

作者:平江不肖生
第362,共404。
易靜平素莊嚴,不善詞令,聞言臉上一紅。陳岩也覺不好意思。英瓊愛護易靜,雖然不知詳情,先已看出幾分,怕二人不好意思,介面笑道:"癲姊姊少說笑話,正經的還未談呢。我聞洪弟小小年紀,飛越宇宙極光,往來天外神仙光明境,和本門七矮兄弟同誅萬載寒蚿,兩次大閙魔宮,如入無人之境,不愧九世清修,功力高深,果自不同。

先在嶺上戲弄妖徒時,身後曾有七位異人同來,今在何處,如何未見?莫非功成即退,已早飛走了麼?「李洪見陳岩不好意思,癩姑又在取笑,神態滑稽,眾人全都好笑,頗悔失言。聞言,乘機改口笑道:」那七位老人家乃是滇緬交界高麗貢山井天谷中隱居的麗山七老居士,憐我年幼膽大,恐吃老怪的虧,賜了我一件法寶,與七老心靈相合。我一動念,七老元神立用佛家心光遁法,馬上飛來相助。有了這件護身符,老怪多凶,我也不怕。



  
你當是我自己的本事麼?可惜此寶是片樹葉,經七老命我采來,臨時煉成,只用三次,便失靈效,否則有多好。「朱文笑道:」幸虧只用三次,洪弟那樣膽大淘氣,如能常用,有此七老隨身,仗了靠山,還不到處惹禍才怪。「李洪剛把俊眼一翻,想要開口,金蟬在旁,恐李洪又說出不中聽的話向朱文嘲笑,忙介面道:」洪弟雖然膽大,功力也實不弱,不在九世修為,難怪七老垂青。你此行遇合必奇,何不說出來,使我們高興呢?「朱文正恐李洪天真,口沒遮攔,當眾取笑,說完前言,方在後悔,聞言也忙改口說:」李洪根骨福緣,無不深厚,前生受盡磨難,此時理應苦盡甘來,暢所欲為,故此各位師長前輩都加期許。

「李洪到底童心未退,有些好高,看出了兄長和朱文的心事。麗山之行,本最快心,先向金、朱二人笑道:」蟬哥哥、文姊姊放心,兄弟雖然童言無忌,當着許多人,我是不會掃你們興的。"隨將前事說出。

原來李洪別了金、石諸人和闐氏兄弟,獨往麗山井天谷山中趕去。到後一看,當地乃是高山頂上,一個四無出路的井形巨谷,四面危崖壁立,中現平地,只有當中地上放著一個非金非玉的鉢盂和一座小石香爐,爐中香煙裊裊,四周空無一人。那香非檀非庸,聞之心神皆爽。李洪一時福至心靈,觸動靈機,見向南壁上石洞若龕,似與兩旁六洞有異,便恭恭敬敬地向洞跪拜,通誠求見。

還未起立,忽然一陣旃檀香風吹過,與先聞香味不同。方疑主人施展大小晦檀佛法,將要現身,緊跟着一片極柔和的祥霞淡淡地閃了一下,倏地眼前一花,現出大片奇景。定睛一看,已換了一個境界,身子卻未移動。那地方乃是一片園林,左右水碧山青,繁花似錦,白雲如帶,橫亙峰腰。


  

到處仙山樓閣,望之不盡。雖無光明境天外神山來得富麗,但是景絶清華,一塵不染,另具一種美妙幽靜之趣。對面是片大花林,高均五丈以上,離地三丈始發繁枝,葉大如扇,色作翠綠。

上面開着不少花朵,形如千重白蓮,清香撲鼻。行列又極疏整,每樹相隔竟達六七丈,色作翠綠,瓊枝四出,亭亭若蓋,蔭蔽畝許。遠望好似百十很大約兩三抱的青玉柱,撐着一座花山錦幕。花林深處空地上,似有幾個白衣老人席地而坐,料是七老引其人見,忙向花林重新禮拜。

耳聽有人笑呼「洪侄」,聽出是神駝乙休的口音。抬頭一看,果是乙休同了七位老人環坐地上。不知怎的,身未立起,人已到了花林之內。心想:"七老道法真高。

照這樣見客,有多省事。「正要行禮,旁坐一老笑道:」小客人已禮拜了兩次,不必再多禮了,起來說吧。"李洪一聽,心才動念,已被道破,不由大驚,哪敢怠慢,忙即應聲起立,走向乙休身側,恭求引見。乙休含笑,命坐在側,手指七老,一一引見。

李洪才知為首一人姓文名成,得道已千餘年。當初原是世家公子,從小好道,踏遍字內名山,終無所遇,只結了五個同道至交:一名諸有功,一名鐘在,一名畢半,一名余中,一名歸大年。大家都過中年,方獲奇遇。先在無意中服食了幾株仙草,由此身輕力健,能手擒飛鳥,生裂虎豹。

信心更堅,智慧也日益空靈,終於在高麗貢深山之中,得到一部玉匣道書。又隔些年,得一散仙鄢望指點,並與六人結為兄弟,一同修煉,人都稱為「麗山七友」,又名「七老」。仗着道法高強,常年遊戲民間。因為任俠好義,到處除惡扶善,救濟孤寒,本是無心為善,卻積了不少功德。

七老多半出身富貴人家,講究衣食園林之奉,得道之後,積習未忘。為避塵囂,遠離中土,在高麗貢山,尋到一處奇景。當地亂山環繞,與世隔絶,但是遍地琪花瑤草,水木清華。再經七老用仙法佈置興修,景更靈秀,取名隱仙崖。

七老長年煉丹修道,嘯做其中,不時結伴出外雲遊,散仙歲月,本極逍遙。

這日門人入報,說門外來了一個窮和尚,定要面見諸位師長,勸他不聽,話甚誠懇,特來稟報,可否許其入見。七老因所居四外無路,來人怎會到此?又非道術之士,心中奇怪,方命引來相見。忽聽佛號之聲,一個相貌清瘦的老和尚,已經從容走來。來人正是尊勝禪師,見面問答不幾句,便勸七老歸入佛門,做他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