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王陽明全集
呼門人王儲,嘆曰:初意專倚陽明,兩日數調以言,若不喻意,更不得一肯綮,不上此船明矣。此事將遂已乎,且吾安得以一身當重擔也?儲拱手曰:先生氣弱,今天下屬先生,先生安所退托?陽明何足為有無哉?劉曰:是固在我,多得數人更好。陽明曾經用兵爾。儲曰:先生以陽明為才乎,吾見其怯也。
劉曰:誠然。贛州峒賊,髦頭耳,乃終日練兵,若對大敵,何其張皇哉?相與大笑而罷。龍岡反舍,語予若此,己卯二月也。其年六月,濠反,子吉與儲附之。
七月,陽明先生以兵討賊。八月俘濠。是時議者紛然,予與龍岡竊嘆莫能辨。比見詆先生者,問之曰:吾惡其言是而行非,蓋其偽也。
龍岡舌尚在,至京師,見四方人士,猶有為前言者否乎?盍以語予者語之。其後養正既死,先生過吉安,令有司葬其母,復為文以奠。辭曰:嗟嗟!劉生子吉,母死不葬,爰及干戈;一念之差,遂至于此,嗚呼哀哉!今吾葬子之母,聊以慰子之魂。蓋君臣之義,雖不得私于子之身,而朋友之情,猶得以盡于子之母也,嗚呼哀哉!其事在是年六月。
」
閏八月,四疏省葬,不允。
初,先生在贛,聞祖母岑太夫人訃,及海日翁病,欲上疏乞歸,會有福州之命。比中途遭變,疏請命將討賊,因乞省葬。朝廷許以賊平之日來說。至是凡四請。
嘗聞海日翁病危,欲棄職逃歸,後報平復,乃止。一日,問諸友曰:「我欲逃回,何無一人讚行?」門人周仲曰:「先生思歸一念,亦似著相。」先生良久曰:「此相安能不著?」
九月,還南昌。
先生再至南昌。武宗駕尚未還宮,百姓嗷嗷,乃興新府工役,檄各院道取濠廢地逆產,改造貿易,以濟饑代稅,境內稍蘇。嘗遺守益書曰:「自到省城,政務紛錯,不復有相講習如虔中者。雖自己舵柄不敢放手,而灘流悍急,須仗有力如吾謙之者持篙而來,庶能相助更上一灘耳。
」泰州王銀服古冠服,執木簡,以二詩為贄,請見。先生異其人,降階迎之。既上坐,問:「何冠?」曰:「有虞氏冠。」問:「何服?」曰:「老萊子服。
」曰:「學老萊子乎?」曰:「然。」曰:「將止學服其服,未學上堂詐跌掩面啼哭也?」銀色動,坐漸側。及論致知格物,悟曰:「吾人之學,飾情抗節,矯諸外;先生之學,精深極微,得之心者也。」遂反服執弟子禮。
先生易其名為「艮」,字以「汝止。」
進賢舒芬以翰林謫官市舶,自恃博學,見先生問律呂。先生不答,且問元聲。對曰:「元聲制度頗詳,特未置密室經試耳。」先生曰:「元聲豈得之管灰黍石間哉?心得養則氣自和,元氣所由出也。
《書》雲詩言志,志即是樂之本;歌永言,歌即是制律之本。永言和聲,俱本於歌。歌本於心,故心也者,中和之極也。」芬遂躍然拜弟子。
是時陳九川、夏良勝、萬潮、歐陽德、魏良弼、李遂、舒芬及襲衍日侍講席,而巡按御史唐龍、督學僉事邵鋭,皆守舊學相疑,唐復以徹講擇交相勸。先生答曰:「吾真見得良知人人所同,特學者未得啟悟,故甘隨俗習非。今苟以是心至,吾又為一身疑謗,拒不與言,於心忍乎?求真才者,譬之淘沙而得金,非不知沙之汰者十去八九,然未能捨沙以求金為也。」當唐、邵之疑,人多畏避,見同門方巾中衣而來者,俱指為異物。
獨王臣、魏良政、良器、鐘文奎、吳子金等挺然不變,相依而起者日眾。
十有六年辛巳,先生五十歲,在江西。
正月,居南昌。
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先生聞前月十日武宗駕入宮,始舒憂念。自經宸濠、忠、泰之變,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難,出生死,所謂考三王,建天地,質鬼神,俟後聖,無弗同者。乃遺書守益曰:「近來信得致信得致良知三字,真聖門正法眼藏。
往年尚疑未盡,今自多事以來,只此良知無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瀾淺瀨,無不如意,雖遇顛風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沒溺之患矣。」一日,先生喟然發嘆。九川問曰:「先生何嘆也?」曰:「此理簡易明白若此,乃一經沉埋數百年。
」九川曰:「亦為宋儒從知解上入,認識神為性體,故聞見日益,障道日深耳。今先生拈出良知二字,此古今人人真面目,更復奚疑?」先生曰:「然譬之人有冒別姓墳墓為祖墓者,何以為辨?只得開壙將子孫滴血,真偽無可逃矣。我此良知二字,實千古聖聖相傳一點滴骨血也。」又曰:「某于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
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先生自南都以來,凡示學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為本。有問所謂,則令自求之,未嘗指天理為何如也。間語友人曰:「近欲發揮此,只覺有一言發不出,津津然如含諸口,莫能相度。
」久乃曰:「近覺得此學更無有他,只是這些子,了此更無餘矣。」旁有健羡不已者,則又曰:「連這些子亦元放處。」今經變後,始有良知之說。
錄陸象山子孫。
先生以象山得孔、孟正傳,其學術久抑而未彰,文廟尚缺配享之典,子孫未沾褒崇之澤,牌行撫州府金溪縣官吏,將陸氏嫡派子孫,仿各處聖賢子孫事例,免其差役;有俊秀子弟,具名提學道送學肄業。
劉曰:誠然。贛州峒賊,髦頭耳,乃終日練兵,若對大敵,何其張皇哉?相與大笑而罷。龍岡反舍,語予若此,己卯二月也。其年六月,濠反,子吉與儲附之。
七月,陽明先生以兵討賊。八月俘濠。是時議者紛然,予與龍岡竊嘆莫能辨。比見詆先生者,問之曰:吾惡其言是而行非,蓋其偽也。
龍岡舌尚在,至京師,見四方人士,猶有為前言者否乎?盍以語予者語之。其後養正既死,先生過吉安,令有司葬其母,復為文以奠。辭曰:嗟嗟!劉生子吉,母死不葬,爰及干戈;一念之差,遂至于此,嗚呼哀哉!今吾葬子之母,聊以慰子之魂。蓋君臣之義,雖不得私于子之身,而朋友之情,猶得以盡于子之母也,嗚呼哀哉!其事在是年六月。
」
初,先生在贛,聞祖母岑太夫人訃,及海日翁病,欲上疏乞歸,會有福州之命。比中途遭變,疏請命將討賊,因乞省葬。朝廷許以賊平之日來說。至是凡四請。
嘗聞海日翁病危,欲棄職逃歸,後報平復,乃止。一日,問諸友曰:「我欲逃回,何無一人讚行?」門人周仲曰:「先生思歸一念,亦似著相。」先生良久曰:「此相安能不著?」
九月,還南昌。
先生再至南昌。武宗駕尚未還宮,百姓嗷嗷,乃興新府工役,檄各院道取濠廢地逆產,改造貿易,以濟饑代稅,境內稍蘇。嘗遺守益書曰:「自到省城,政務紛錯,不復有相講習如虔中者。雖自己舵柄不敢放手,而灘流悍急,須仗有力如吾謙之者持篙而來,庶能相助更上一灘耳。
」泰州王銀服古冠服,執木簡,以二詩為贄,請見。先生異其人,降階迎之。既上坐,問:「何冠?」曰:「有虞氏冠。」問:「何服?」曰:「老萊子服。
」曰:「學老萊子乎?」曰:「然。」曰:「將止學服其服,未學上堂詐跌掩面啼哭也?」銀色動,坐漸側。及論致知格物,悟曰:「吾人之學,飾情抗節,矯諸外;先生之學,精深極微,得之心者也。」遂反服執弟子禮。
先生易其名為「艮」,字以「汝止。」
進賢舒芬以翰林謫官市舶,自恃博學,見先生問律呂。先生不答,且問元聲。對曰:「元聲制度頗詳,特未置密室經試耳。」先生曰:「元聲豈得之管灰黍石間哉?心得養則氣自和,元氣所由出也。
《書》雲詩言志,志即是樂之本;歌永言,歌即是制律之本。永言和聲,俱本於歌。歌本於心,故心也者,中和之極也。」芬遂躍然拜弟子。
是時陳九川、夏良勝、萬潮、歐陽德、魏良弼、李遂、舒芬及襲衍日侍講席,而巡按御史唐龍、督學僉事邵鋭,皆守舊學相疑,唐復以徹講擇交相勸。先生答曰:「吾真見得良知人人所同,特學者未得啟悟,故甘隨俗習非。今苟以是心至,吾又為一身疑謗,拒不與言,於心忍乎?求真才者,譬之淘沙而得金,非不知沙之汰者十去八九,然未能捨沙以求金為也。」當唐、邵之疑,人多畏避,見同門方巾中衣而來者,俱指為異物。
獨王臣、魏良政、良器、鐘文奎、吳子金等挺然不變,相依而起者日眾。
十有六年辛巳,先生五十歲,在江西。
正月,居南昌。
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先生聞前月十日武宗駕入宮,始舒憂念。自經宸濠、忠、泰之變,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難,出生死,所謂考三王,建天地,質鬼神,俟後聖,無弗同者。乃遺書守益曰:「近來信得致信得致良知三字,真聖門正法眼藏。
往年尚疑未盡,今自多事以來,只此良知無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瀾淺瀨,無不如意,雖遇顛風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沒溺之患矣。」一日,先生喟然發嘆。九川問曰:「先生何嘆也?」曰:「此理簡易明白若此,乃一經沉埋數百年。
」九川曰:「亦為宋儒從知解上入,認識神為性體,故聞見日益,障道日深耳。今先生拈出良知二字,此古今人人真面目,更復奚疑?」先生曰:「然譬之人有冒別姓墳墓為祖墓者,何以為辨?只得開壙將子孫滴血,真偽無可逃矣。我此良知二字,實千古聖聖相傳一點滴骨血也。」又曰:「某于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
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先生自南都以來,凡示學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為本。有問所謂,則令自求之,未嘗指天理為何如也。間語友人曰:「近欲發揮此,只覺有一言發不出,津津然如含諸口,莫能相度。
」久乃曰:「近覺得此學更無有他,只是這些子,了此更無餘矣。」旁有健羡不已者,則又曰:「連這些子亦元放處。」今經變後,始有良知之說。
錄陸象山子孫。
先生以象山得孔、孟正傳,其學術久抑而未彰,文廟尚缺配享之典,子孫未沾褒崇之澤,牌行撫州府金溪縣官吏,將陸氏嫡派子孫,仿各處聖賢子孫事例,免其差役;有俊秀子弟,具名提學道送學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