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王陽明全集    P 429


作者:王陽明
頁數:429 / 462
類別:古典散文

 

作者:王陽明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王陽明全集

忠、泰在南都讒先生必反,惟張永持正保全之。武宗問忠等曰:「以何驗反?」對曰:「召必不至。」有詔面見,先生即行。忠等恐語相違,復拒之蕪湖半月。

不得已,入九華山,每日宴坐草庵中。適武宗遣人覘之,曰:「王守仁學道人也,召之即至,安得反乎?」乃有返江西之命。始忠等屢矯偽命,先生不赴,至是永有幕士順天、檢校錢秉直急遣報,故得實。

先生赴召至上新河,為諸幸讒阻不得見。中夜默坐,見水波拍岸,汩汩有聲。思曰:「以一身蒙謗,死即死耳,如老親何?」謂門人曰:「此時若有一孔可以竊父而逃,吾亦終身長往不悔矣。」

江彬欲不利於先生,先生私計彬有他,即計執彬武宗前,數其圖危宗社罪,以死相抵,亦稍償天下之忿。徐得永解。其後刑部判彬有曰:「虎旅夜驚,已幸寢謀于牛首;宮車宴駕,那堪遺恨于豹房。」若代先生言之者。

以晦日重過開先寺,留石刻讀書檯後,詞曰:「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寧藩濠以南昌叛,稱兵向闕,破南康、九江,攻安慶,遠近震動。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餘黨悉定。當此時,天子聞變赫怒,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于赫皇威!神武不殺,如霆之震,靡擊而折。



  
神器有歸,孰敢窺竊。天鑒於宸濠,式昭皇靈,嘉靖我邦國。正德庚辰正月晦,提督軍務都御史王守仁書。」從征官屬列于左方。

明日遊白鹿洞,徘徊久之,多所題識。

二月,如九江。

先生以車駕未還京,心懷憂惶。是月出觀兵九江,因游東林、天池、講經台諸處。

是月,還南昌。


  

三月,請寬租。

江西自己卯三月不雨,至七月,禾苗枯死。繼遭濠亂,小民乘隙為亂。先生盡心安戢,許乞優恤。至是部使數至,督促日追,先生上疏略曰:「日者流移之民,聞官軍將去,稍稍脅息,延望歸尋故業,足未入境,而頸已系于追求者之手矣!夫荒旱極矣,而因之以變亂;變亂極矣,而又加之以師旅;師旅極矣,而又加之以供饋。

益之以誅求,亟之以徵斂。當是之時,有目者不忍觀,有耳者不忍聞,又從而剼其膏血,有人心者尚忍乎?寬恤之虛文,不若蠲租之實惠;賑濟之難及,不若免稅之易行。今不免租稅,不息誅求,而徒曰寬恤賑濟,是奪其口中之食,而曰吾將療汝之饑;刳其腹腎之肉,而曰吾將救汝之死:凡有血氣者,皆將不信之矣。」

按是年與巡按御史唐龍、朱節上疏計處寧藩變產官銀,代民上納,民困稍蘇。

三疏省葬,不允。

五月,江西大水,疏自劾。

是年四月,江西大水,漂溺公私廬舍,田野崩陷。先生上疏自劾四罪。且曰:「自春入夏,雨水連綿,江湖漲溢,經月不退。自贛、吉、臨、瑞、廣、撫、南昌、九江、南康,沿江諸路,無不被害。

黍苗淪沒,室廬漂蕩,魚鱉之民聚棲于木杪,商旅之舟經行于閭巷,潰城決堤,千里為壑,煙火斷絶,惟聞哭聲。詢之父老,皆謂數十年所未有也。伏惟皇上軫災恤變,別選賢能,代臣巡撫。即不以臣為顯戮,削其祿秩,黜還田裡,以為人臣不職之戒,庶亦有位知警,民困可息,天變可弭,人怒可泄:而臣亦死無憾矣。



按是時武宗猶覊南畿,進諫無由,姑敘地方災異以自劾,冀君心開悟而加意黎元也。

六月,如贛。

十四日,從章口入玉笥大秀宮。十五日,宿雲儲。十八日,至吉安,游青原山,和黃山谷詩,遂書碑。行至泰和,少宰羅欽順以書問學。

先生答曰:「來教訓某《大學》古本之復,以人之學,但當求之於內,而程、朱格物之說,不免求之於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補之傳。非敢然也。學豈有內外乎?《大學》古本乃孔門相傳舊本耳。朱子疑其有脫誤,而改正補緝之;在某則謂其本無脫誤,悉從其舊而已矣。

失在過信孔子則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傳也。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且舊本之傳數千載矣,今讀其文辭,既明白而可通,論其功夫,又易簡而可入,亦何所按據而斷其此段之必在於彼,彼段之必在於此?與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誤?而遂正補緝之,無乃重於背朱而輕於叛孔已乎?來教謂:如必以學不資于外求,但當反觀內省以為務,則“正心誠意」四字,亦何不盡之有?何必入門之際,使困以格物一段工夫也?誠然誠然。若語其要,則修身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正心?正心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誠意?誠意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致知,又言格物?惟其工夫之詳密,而要之只是一事,所以為精一之學,此正不可不思者也。

夫理無內外,性無內外,故學無內外。講習討論,未嘗非內也;反觀內省,未嘗遺外也。夫謂學必資于外求,是以己性為有外也,是義外也,用智者也;謂反觀內省為求之於內,是以己性為有內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不知性之無內外也。故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此可以知格物之學矣。格物者,《大學》之實下手處,徹首徹尾,自始學至聖人,只此工夫而已。非但入門之際,有此一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