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黃石公三略
三略
黃石公
簡介
《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傳說是漢初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所著,傳授給張良的。《史記·留侯世家》有「張良嘗閒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書則為王者師……』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的記載。但據《漢書·藝文志》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整理)兵法,幾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漢成帝)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據這些寫成《漢書’藝文志·兵家》,其中並無《三略》一書著錄。查《漢書》成書於東漢和帝(公元89—105)年間。可見在東漢中葉以前並沒有《三略》這個書名。東漢末年建安年間,陳琳(‧一217年)在《武軍賦》中始提到「……三略六韜之術」。魏明帝時,李康《運命論》始有「張良受黃石公 之符,誦《三略》」之說。東晉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為西涼公,征劉{日丙}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劉{日丙},曾注《黃石公三略》流行于 世(見《北史》三十四卷,魏書五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始著錄《黃石公三略》三卷,。題下邳神人撰。書中自稱「《三略》為衰世作」 (見《下略》)。因此《三略》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一書雜采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
卷一、上略
夫主將之法,務擥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于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顧。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咸願得其志。
《軍讖》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故能圖制無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故曰,莫不貪強,鮮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聖人存之,動應事機,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敵國服。
《軍讖》曰: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所適如支體相隨,骨節相救,滅道自然,其巧無間。
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
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強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豐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毀者復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滿者損之,歸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脫之。
獲固守之,獲厄塞之,獲難屯之,獲城割之,獲地裂之,獲財散之。
敵動伺之,敵近備之,敵強下之,敵佚去之,敵陵待之,敵暴綏之,敵悖義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因勢破之,放言過之,四綱羅之。
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彼為諸侯,己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耕桑不奪其時,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然後選士以司牧之。夫所謂士者,英雄也。故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並而敵國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夫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第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襲,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謀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軍讖》曰: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禦人。土卒用命,乃可越境。
夫統軍持勢者,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可使保軍,乖眾不可使伐人。攻城則不拔,圖邑則不廢,二者無功,則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則將孤眾悖,以守則不固,以戰則奔北,是謂老兵。兵老則將威不行,將無威則士卒輕刑,士卒輕刑則軍失伍,軍失伍則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則敵乘利,敵乘利則軍必喪。
《軍讖》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口新,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以身夫人,故其兵為天下雄。
《軍讖》曰:軍以賞為表,以罰為裡。賞罰明,則將威行。官入得,則土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故。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內外不相信,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夫將者,國之命也。將能制勝,則國家安定。
黃石公
簡介
《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傳說是漢初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所著,傳授給張良的。《史記·留侯世家》有「張良嘗閒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書則為王者師……』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的記載。但據《漢書·藝文志》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整理)兵法,幾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漢成帝)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據這些寫成《漢書’藝文志·兵家》,其中並無《三略》一書著錄。查《漢書》成書於東漢和帝(公元89—105)年間。可見在東漢中葉以前並沒有《三略》這個書名。東漢末年建安年間,陳琳(‧一217年)在《武軍賦》中始提到「……三略六韜之術」。魏明帝時,李康《運命論》始有「張良受黃石公 之符,誦《三略》」之說。東晉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為西涼公,征劉{日丙}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劉{日丙},曾注《黃石公三略》流行于 世(見《北史》三十四卷,魏書五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始著錄《黃石公三略》三卷,。題下邳神人撰。書中自稱「《三略》為衰世作」 (見《下略》)。因此《三略》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一書雜采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
夫主將之法,務擥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于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顧。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咸願得其志。
《軍讖》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故能圖制無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故曰,莫不貪強,鮮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聖人存之,動應事機,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敵國服。
《軍讖》曰: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所適如支體相隨,骨節相救,滅道自然,其巧無間。
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
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強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豐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毀者復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滿者損之,歸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脫之。
獲固守之,獲厄塞之,獲難屯之,獲城割之,獲地裂之,獲財散之。
敵動伺之,敵近備之,敵強下之,敵佚去之,敵陵待之,敵暴綏之,敵悖義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因勢破之,放言過之,四綱羅之。
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彼為諸侯,己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耕桑不奪其時,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然後選士以司牧之。夫所謂士者,英雄也。故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並而敵國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夫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第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襲,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謀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軍讖》曰: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禦人。土卒用命,乃可越境。
夫統軍持勢者,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可使保軍,乖眾不可使伐人。攻城則不拔,圖邑則不廢,二者無功,則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則將孤眾悖,以守則不固,以戰則奔北,是謂老兵。兵老則將威不行,將無威則士卒輕刑,士卒輕刑則軍失伍,軍失伍則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則敵乘利,敵乘利則軍必喪。
《軍讖》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口新,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以身夫人,故其兵為天下雄。
《軍讖》曰:軍以賞為表,以罰為裡。賞罰明,則將威行。官入得,則土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故。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內外不相信,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夫將者,國之命也。將能制勝,則國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