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聖經的故事    P 60


作者:佚名
頁數:60 / 152
類別:基督教

 

聖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第60,共152。
因為以色列人在米斯巴出發討伐便雅憫人以前,曾起誓說:「我們都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現在戰爭結束了,便雅憫人中沒有留下一個女人,雖然有消息說有600名便雅憫男子逃到臨門磐,現在還活着,但是他們娶不到妻子,無法生兒育女,難道就讓便雅憫支派絶種嗎?眾長老正在為便雅憫支派惋惜的時候,有人報告:基列雅比城的長老沒有一人到會。大會當場做出決定:派聯軍去攻打基列雅比,把所有的男人、已經出嫁的婦女和小孩都殺了。只留下沒有出嫁的處女,帶到示羅,分配給活下來的便雅憫男子為妻。

聯軍派出12000人攻下基列雅比,殺死了已經出嫁的婦女和所有的男人,留下尚未出閣的處女,共有400名,帶回示羅,準備給便雅憫的男人為妻。



  
長老會又打發人到臨門磐去給殘餘的便雅憫男人說明情況,許他們回來。這時候那600個便雅憫人的種子在沙漠中居住已達4個月之久了。這些光棍漢回到迦南後,只有其中的400人得到了妻子。剩下的200人仍然沒有家室。

長老們吩咐便雅憫人中的光棍漢:「在利波拿以南,伯特利以北,示劍大路以東的示羅,年年都有耶和華的節期。你們去,在葡萄園中埋伏。如果看見示羅的女子出來跳舞,就在她們中各搶一個為妻,回便雅憫的地方去。」便雅憫人果真這樣做了,他們每人都有了妻子,便雅憫支派才繁衍保存下來。

(士1921

《路得記》


  

《路得記》賢惠的路得在士師秉政的時候,迦南有一年遇到了大饑荒,猶大人居住的伯利恆有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逃荒到摩押地。這個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叫拿俄米;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瑪倫,一個叫基連。後來,以利米勒死了,留下拿俄米孤兒寡婦仁,艱難地度日。兩個兒子長大成人,都娶了摩押女子為妻,這兩個外族媳婦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

一家5口艱難謀生,日子過得淒涼,到了第十個年頭,瑪倫和基連2人也相繼死了,剩下3個寡婦,這一家更是窮得難以維持生計。

拿俄米聽人傳說故鄉迦南這幾年光景有了好轉,就打算離開摩押回去。她帶著兩個兒媳走了一段路程,又改變了主意,她覺得不應該把兩個兒媳帶到異鄉去,因為要是在摩押地,她們完全可以在熟悉的人中找個合適的人改嫁。拿俄米就對兩個兒媳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他使你們找到新的靠山,使你們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拿俄米與她們吻別,她們就放聲大哭,說:“不,我們不回去。

我們要與您一道回迦南去。”拿俄米耐心地勸她們說:「我的女兒們哪,你們回去吧。你們為什麼要跟我去呢?難道我還能生出孩子給你們作丈夫嗎?即使我丈夫還在,今天就生出了孩子,難道你們能等着他長大,再嫁給他嗎?」大兒媳婦俄珥巴聽了這番話,就與婆婆吻別,回摩押去了。但是小兒媳婦路得仍然捨不得離開拿俄米,她對婆婆說:「我們都走了,誰來照顧您呢?您現在年老體弱,我們不能扔下您不管哪。」拿俄米再勸路得說:「不能因為我這老婆子連累你呀,你還年輕,應當另找出路。我這把老骨頭,活到啥時候就算啥時候,死在什麼地方就埋在什麼地方。我如果連累你,上帝一定會降罪給我。」不管怎麼勸,路得就是不聽,婆婆拿俄米沒有辦法,只好讓她跟自己同去。

她們回到了伯利恆,全城的人都很驚訝,他們相互傳話說:「拿俄米回來了,丈夫和兒子都沒有了,只帶了一個兒媳回來。」拿俄米就對人們說:「你們不要叫我拿俄米了,因為拿俄米是「甜」的意思;你們要叫我瑪拉,因為瑪拉是『苦』的意思。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那時候正值大麥收割。

為了謀求一日三餐,路得就到地裡去拾麥穗。有一天,她來到公公以利米勒本族人波阿斯的田裡,跟在割麥子的人後面用心地拾麥穗。波阿斯是伯利恆城中的一個財主,那一天他剛好到田間去巡察。波阿斯看到路得在自己田裡,跟在僱工後面拾麥穗,就問:「那拾麥穗的女子是誰?」他的僱工告訴他:「她就是拿俄米帶回來的兒媳婦路得。

她問我們說,可不可以讓她在地裡拾麥穗。我們就同意了。很不容易啊,她靠拾麥穗養活她的婆婆,天不亮就來了,天黑了才離開,中間也不見她歇一會兒。」波阿斯聽了這番話非常感動,他對田間的農工說:「這個女子非常賢惠,你們要多撤一些麥穗在地裡讓她拾去養活婆婆。」波阿斯又走過去對正在埋頭拾麥穗的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從今天開始,你不要到別人家的地裡去拾麥穗,就到我的地裡來。你要是渴了的話,就到那邊的水罐裡去喝點水。」路得聽完這話,就俯伏在地叩拜波阿斯,對他說:「尊敬的主人,我是一個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體恤我呢?“波阿斯回答說:“你對你婆婆所做的一切,在以色列人中已經盡人皆知了。願耶和華照你所做的賞賜你。

你來投靠在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吃午飯的時候,波阿斯又叫路得過來跟他們一起吃。路得吃飽了,波阿斯還叫她多拿些餅放在籃子裡,晚上帶回去給她婆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