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178


作者:朱自清
頁數:178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朱自清散文

作者:朱自清
第178,共189。
滑竿沿著水邊一綫的泥路走,似乎隨時可以滑下江去,然而畢竟上了坡。有一個坡很 長,很寬,鋪着大石板。來往的人很多,他們穿著各樣的短衣,搖着各樣的扇子,真夠熱閙 的。片段的顏色和片段的動作混成一幅斑駁陸離的畫面,像出於後期印象派之手。我賞識這 幅畫,可是好笑那些人,尤其是那些扇子。那些扇子似乎只是無所謂的機械的搖着,好像一 些無事忙的人。當時我和那些人隔着一層扇子,和重慶也隔着一層扇子,也許是在滑竿兒上 坐著,有人代為出力出汗,會那樣心地清涼罷。

第二天上街一走,感覺果然不同,我分別了重慶的熱了。扇子也買在手裡了。穿著成套 的西服在大太陽裡等大汽車,等到了車,在車裡擠着,實在受不住,只好脫了上裝,摺起掛 在膀子上。有一兩回勉強穿起上裝站在車裡,頭上臉上直流汗,手帕子簡直揩抹不及,眉毛 上,眼鏡架上常有汗偷偷的滴下。這偷偷滴下的汗最教人擔心,擔心它會滴在面前坐著的太 太小姐的衣服上,頭臉上,就不是太太小姐,而是紳士先生,也夠那個的。再說若碰到那脾 氣躁的人,更是吃不了兜着走。曾在北平一家戲園裡見某甲無意中碰翻了一碗茶,潑些在某 乙的竹布長衫上,某甲直說好話,某乙卻一聲不響的拿起茶壺向某甲身上倒下去。碰到這種 人,怕會大閙街車,而且是越閙越熱,越熱越閙,非到憲兵出面不止。



  
話雖如此,幸而倒沒有出什麼岔兒,不過為什麼偏要白白的將上裝掛在膀子上,甚至還 要勉強穿上呢?大概是為的綳一手兒罷。在重慶人看來,這一手其實可笑,他們的夏威夷短 褲兒照樣綳得起,何必要多出汗呢?這兒重慶人和我到底還隔着一個心眼兒。再就說防空洞 罷,重慶的防空洞,真是大大有名、死心眼兒的以為防空洞只能防空,想不到也能防熱的, 我看沿街的防空洞大半開着,洞口橫七豎八的安些床鋪、馬札子、椅子、凳子,橫七豎八的 坐著、躺着各樣衣着的男人、女人。在街心裡走過,瞧著那懶散的樣子,未免有點兒煩氣。 這自然是死心眼兒,但是多出汗又好煩氣,我似乎倒比重慶人更感到重慶的熱了。

行衣食住行,為什麼卻從行說起呢?我是行客,寫的是行記,自然以為行第一。到了重 慶,得辦事,得看人,非行不可,若是老在屋裡坐著,壓根兒我就不會上重慶來了。再說昆 明市區小,可以走路;反正住在那兒,這回辦不完的事,還可以留着下回辦,不妨從從容容 的,十分忙或十分懶的時候,才偶爾坐回黃包車、馬車或公共汽車。來到重慶可不能這麼 辦,路遠、天熱,日子少、事情多,只靠兩腿怎麼也辦不了。


  

況這兒的車又相應、又方便,又何樂而不坐坐呢?

前幾年到重慶,似乎坐滑竿最多,其次黃包車,其次才是公共汽車。那時重慶的朋友常 勸我坐滑竿,因為重慶東到西長,有一圈兒馬路,南到北短,中間卻隔着無數層坡兒。滑竿 可以爬坡,黃包車只能走馬路,往往要兜大圈子。至于公共汽車,常常擠得水洩不通,半路 要上下,得費出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時我總是起點上終點下的多,回數自然就少。坐滑竿 上下坡,一是腳朝天,一是頭沖地,有些驚人,但不要緊,滑竿夫倒把得穩。從前黃包車下 打銅街那個坡,卻真有驚人的著兒,車伕身子向後微仰,兩手緊壓着車把,不拉車而讓車子 推着走,腳底下不由自主的忽緊忽慢,看去有時好像不點地似的,但是一個不小心,壓不住 車把,車子會翻過去,那時真的是腳不點地了,這夠險的。所以後來黃包車禁止走那條街, 滑竿現在也限制了,只準上坡時坐。可是公共汽車卻大進步了。

這回坐公共汽車最多,滑竿最少。重慶的公用汽車分三類,一是特別快車,只停幾個大 站,一律廿五元,從那兒坐到哪兒都一樣,有些人常揀那候車人少的站口上車,兜個圈子回 到原處,再向目的地坐;這樣還比走路省時省力,比僱車省時省力省錢。二是專車,只來往 政府區的上清寺和商業區的都郵街之間,也只停大站,廿五元。三是公共汽車,站口多,這 回沒有坐,好像一律十五元,這種車比較慢,行客要的是快,所以我沒有坐。慢固然因停的 多,更因為等的久。重慶汽車,現在很有秩序了,大家自動的排成單行,依次而進,坐位滿 人,賣票人便宣佈還可以擠幾個,意思是還可以「站」幾個。這時願意站的可以上前去,不 妨越次,但是還得一個跟一個「擠」滿了,賣票宣佈停止,叫等下次車,便關門吹哨子走 了。公共汽車站多價賤,排班老是很長,在腰站上,一次車又往往上不了幾個,因此一等就 是二三十分鐘,行客自然不能那麼耐着性兒。

衣二十七年春初過桂林,看見滿街都是穿灰布制服的,長衫極少,女子也只穿灰衣和裙 子。那種整齊,利落,樸素的精神,叫人肅然起敬;這是有訓練的公眾。後來聽說外面人去 得多了,長衫又多起來了。國民革命以來,中山服漸漸流行,短衣日見其多,抗戰後更其盛 行。從前看不起軍人,看不慣洋人,短衣不願穿,只有女人才穿兩截衣,哪有堂堂男子漢去 穿兩截衣的。可是時世不同了,男子倒以短裝為主,女子反而穿一截衣了。桂林長衫增多, 增多的大概是些舊長衫,只算是迴光返照。可是這兩三年各處卻有不少的新長衫出現,這是 因為公家發的平價布不能做短服,只能做長衫,是個將就局兒。相信戰後材料方便,還要回 到短裝的,這也是一種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