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曾國藩全集    P 115


作者:曾國藩
頁數:115 / 125
類別:成功經驗

 

曾國藩全集

作者:曾國藩
第115,共125。
以後每日習柳字百個,單日以生紙臨之,雙日以油紙摹之。臨帖宜徐,摹帖宜疾,專學其開張處。數月之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家書: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諭紀鴻



  
處世金針·齊家之方,勤儉為本,孝親友弟,勤儉為本,余蒙先人徐前忝居高位,與諸弟及子佳諄諄慎守者但有二語,曰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而已。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閒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亦無怕者,自然悠久矣。

家書:同治二年六月初四日致澄弟,吾家累世以來,孝弟勤儉。輔臣公以上吾不及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末明即起,竟日無片刻暇逸。竟希公少時在陳氏宗們讀書,正月上學,輔臣公給錢一百,為零用之需,五月歸時,僅用去一文,尚餘九十人文還其父,其儉如此。星岡公當孫入翰林之後,猶親自種菜收糞。吾父竹亭公之勤儉,則爾等所及見也。

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侄與諸昆弟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資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着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僱工。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侄等處最顧之境,當最富之年,明年又從最賢之師,但須立定志向,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作?願尋吾侄早勉之也。家書: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諭紀瑞侄,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見仁宦之家,由儉人著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撥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上農工商,勤苦位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

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家書: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諭紀鴻,余亦不願久居此官,不欲再接家眷東來。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閙,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檢之意,則福澤悠久,余心大慰矣。

家書: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午刻致歐陽夫人,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待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待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我若有福,罷官回家,當與弟竭力維持。老親舊眷,貧賤族黨,不可怠慢。待貧者亦與富者一般,當盛時預作衰時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家書: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與澄弟,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聽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家書:咸豐十年十月十六日諭紀澤紀鴻,昔吾祖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掃潔淨,第三誠修祭掃,第四善待親族鄰里。凡親族鄰里來家,無不恭敬款按,有急必周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用。

家書:咸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諭紀澤,身處茲亂世,錢愈多則患愈大,兄弟與弟家總不宜存現銀。現錢每年足敷一年之用,便是天下之大富,人間之大福。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很積錢積穀積產積在積書,總是征然。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

家書: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致澄弟,莫買田產,莫管公事,吾所囑者,二語而已。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二語也。

家書:同治之年閏八月初四日致澄弟,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借莫如早起,戒做莫如多走路,少坐轎。

家書:咸豐十年七月十四日致澄弟,居家之道,可少有餘財,多財則終為患害。又不可過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橋騎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練習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侍,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急,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家書:咸豐玉年八月日十七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 但恐黃金堂買田起屋,以重來之罪戾,則寸心大為不安,不持生前做人不安,即死後做鬼也是不安特此預告賢弟,切莫玉成黃金堂買田起侵。弟若聽我,我便感激爾,弟若不聽我,我便很爾。但令世界略得太平,大局略有輓回,我家聽不怕沒飯吃。若大局難輓,劫數難逃,則田產愈多指摘愈眾,銀錢愈多搶劫愈甚,亦何益之有哉?

家書:咸豐十年十月初四日致澄弟,居家之道,推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緣,過于絢爛。爾教導諸妹,敬聽父訓,自有可久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