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抱朴子
又經典規戒, 弗聞弗覽, 玩弄褻宴, 是耽是務. 高樓觀而下道德, 廣苑囿而狹招納, 深池沼而淺恩信, 悅狗馬而惡蹇諤, 貴珠玉而賤智略, 豐綺紈而約惠澤, 緩賑濟而急聚斂, 勤畋弋而忽稼穡, 重兼併而輕民命, 進優倡而退儒雅, 厚嬖倖而薄戰士, 流聲色而忘庶事, 先酣游而後聽斷, 數苦役而疏犒賜, 工造費好不急之器, 圈聚食肉靡谷之物. 然則危亡不可以怨天, 微弱不可以尤人也. 夫吉凶由己, 湯武豈一哉‧
昔周文掩未埋之骨, 而天下稱其仁. 殷紂剖比干之心, 而四海疾其虐. 望在具瞻, 毀譽尤速. 得失之舉, 不在多也. 凡譽重則蠻貊歸懷, 而不可以虛索也;毀積即華夏離心, 而不可以言救也. 是以小善雖無大益, 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 而不可不去也.
若乃肆情縱慾, 而不與天下共其樂, 故有憂莫之恤也. 削基憎峻, 而不覺下墮則上崩, 故傾頽莫之扶也. 於是轡策去於我手, 神物假而不還, 力勤財匱, 民不堪命, 眾怨於下, 天怒於上, 田成盜全齊於帷幄, 姬昌取有二於西鄰, 陳吳之徒, 奮劍而大呼, 劉項之倫, 揮戈而飈駭, 雲梯乘於百雉之上, 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飛鋒內薦, 禁兵外潰, 而乃憂悲以思邈世之大賢, 擁彗以延岩棲之智士, 慕伊呂於嵩岫, 招孫吳於草萊, 拜昌言而無所, 思嘉算而莫問, 猶大廈既燔, 而運水於滄海, 洪潦凌室, 而造船於長洲矣.
夫巍巍之稱, 不可驕吝構;而東嶽之封, 未易以恣欲修也. 上聖兼策載馳, 猶懼不逮前;而庸主緩步按轡, 而自以為過之. 或於安而思危, 或在嶮而自逸. 或功成治定, 而匪怠匪荒, 或綴旒累卵, 而不覺不寤. 不有辛癸之沒溺, 曷用貴欽明之高濟哉‧ 念茲在茲, 庶乎庶乎!
26章 外篇.臣節
抱朴子曰:昔在唐虞, 稽古欽明, 猶俟群後之翼亮, 用臻巍巍之成功. 故能熙帝之載, 庶績欺凝, 四門穆穆, 百揆時序, 蠻夷無猾夏之變, 阿閣有鳴鳳之巢也. 喻之元首, 方之股肱, 雖有尊卑之殊, 邈實若一體之相賴也.
君必度能而授者, 備乎覆食束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 故無流放之禍. 夫如影如響, 俯伏惟命者, 偷容之屍素也. 違令犯顏, 蹇蹇匪躬者, 安上之民翰也. 先意承指者, 佞諂之徒也;匡過弼違者, 社稷之鯁也. 必將伏斧金質而正諫, 據鼎鑊而盡言. 忠而見疑, 諍而不得者, 待放可也;必死無補, 將增主過者, 去之可也.
其動也, 匪訓典弗據焉;其靜也, 匪憲章弗循焉. 請託無所容, 申繩不顧私. 明刑而不濫乎所恨, 審賞而不加乎附己. 不專命以招權, 不含洿而談潔. 進思盡言以攻謬, 退念推賢而不蔽. 夙興夜寐, 戚庶事之不康也;儉躬約志, 若策奔於薄冰也.
納謀貢士, 不宣之於口;非義之利, 不棲之乎心. 立朝則以砥矢為操, 居己則以羔羊為節. 當危值難, 則忘家而不顧命. 擥衡執銓, 則平懷而無彼此. 儀蕭曹之指揮, 羡張陳之奇畫, 追周勃之盡忠, 準二鮑之直視, 蹈嬰弘之節叢, 執恬毅之守終, 甘此離紀炙身之分, 戒彼韓英失忠之禍. 出不辭勞, 入不數功, 歸勛引過, 讓以先下, 專誠祗慄, 恆若天威之在顏也;宵夙虔竦, 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負荷寄託, 則以伊周為師表;宣力四方, 則以吉召為軌儀;送往視居, 則竭忠貞而不回;搏噬干紀, 則若鷹鸇之鷙鳥雀;蕃捍疆場, 則慕魏絳李牧之高蹤;蒞眾撫民, 則希文翁信臣之德化. 夫忠至者無(原脫一字)以為國, 況懷智以迷上乎‧ 義督者滅祀而無憚, 況黜辱之敢辭乎‧ 故能保勞貴以顯親, 托良哉於輿歌. 昆吾彞器, 能者鎸勛. 皋陶後稷, 亦何人哉!
抱朴子曰:人臣勛不弘, 則恥俸祿之虛厚也;績不茂, 則羞爵命之妄高也. 履信思順, 天人攸贊;畏盈居謙, 乃終有慶. 舉足則蹈道度, 抗手則奉繩墨, 褒崇雖淹留, 而悔辱亦必遠矣. 若夫損上以附下, 廢公以營私, 阿媚曲從, 以水濟水, 君舉雖謬, 而諂笑贊善. 數進玩好, 陷主於惡. 巧言毀政, 令色取悅, 上蔽人主之明, 下杜進賢之路;外結出境之交, 內樹背公之黨. 雖才足飾非, 言足文過, 專威若趙高, 擅朝如董卓, 未有不身膏剡鋒, 家糜湯火者也. 然而愚瞽舍正即邪, 違真侶偽, 親覽傾僨, 不改其軌, 殃禍之集, 匪降自天也.
抱朴子曰:臣喻股肱, 則手足也. 履冰執熱, 不得辭焉. 是以古人方之於地, 掘之則出水泉, 樹之則秀百谷;生者立焉, 死者入焉. 功多而不望賞, 勞瘁而不敢怨. 審識斯術, 保己之要也.
抱朴子曰:臣職分則治, 統廣則多滯. 非賁獲之壯, 不可以舉兼人之重;非萬夫之特, 不可以總異官之局. 韓侯所以罪侵冒之典, 子元所以懼不勝之禍也. 若乃才力絶倫, 文武兼允, 入有腹心之高算, 出有折衝之遠略, 雖事殷而益舉, 兩循而俱濟, 舍之則彞倫斁, 委之而無其人者, 兼之可也;非此器也, 宜自忖引, 轅若載重, 鮮不及矣. 常人貪榮, 不慮後患, 身既傾溺, 而禍逮君親, 不亦哀哉! 人皆辭斧斤所未開, 而莫讓攝官所不堪. 嗟乎! 陳李所以作戒於力少, 而子房所以高蹈於挹盈也.
27章 外篇.良規
抱朴子曰:翔集而不擇木者, 必有離罻之禽矣. 出身而不料時者, 必有危辱之士矣. 時之得也, 則飄乎猶應龍之覽景雲;時之失也, 則蕩然若巨魚之枯崇陸. 是以智者藏其器以有待也, 隱其身而有為也. 若乃高岩將霣, 非細縷所綴;龍門沸騰, 非掬壤所遏. 則不苟且於乾沒, 不投險於僥倖矣.
抱朴子曰:周公之攝王位, 伊尹之黜太甲, 霍光之廢昌邑, 孫綝之退少帝, 謂之舍道用權, 以安社稷. 然周公之放逐狼跋, 流言載路;伊尹終於受戮, 大霧三日;霍光幾於及身, 家亦尋滅, 孫綝桑蔭未移, 首足異所. 皆笑音未絶, 而號咷已及矣.
昔周文掩未埋之骨, 而天下稱其仁. 殷紂剖比干之心, 而四海疾其虐. 望在具瞻, 毀譽尤速. 得失之舉, 不在多也. 凡譽重則蠻貊歸懷, 而不可以虛索也;毀積即華夏離心, 而不可以言救也. 是以小善雖無大益, 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 而不可不去也.
若乃肆情縱慾, 而不與天下共其樂, 故有憂莫之恤也. 削基憎峻, 而不覺下墮則上崩, 故傾頽莫之扶也. 於是轡策去於我手, 神物假而不還, 力勤財匱, 民不堪命, 眾怨於下, 天怒於上, 田成盜全齊於帷幄, 姬昌取有二於西鄰, 陳吳之徒, 奮劍而大呼, 劉項之倫, 揮戈而飈駭, 雲梯乘於百雉之上, 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飛鋒內薦, 禁兵外潰, 而乃憂悲以思邈世之大賢, 擁彗以延岩棲之智士, 慕伊呂於嵩岫, 招孫吳於草萊, 拜昌言而無所, 思嘉算而莫問, 猶大廈既燔, 而運水於滄海, 洪潦凌室, 而造船於長洲矣.
夫巍巍之稱, 不可驕吝構;而東嶽之封, 未易以恣欲修也. 上聖兼策載馳, 猶懼不逮前;而庸主緩步按轡, 而自以為過之. 或於安而思危, 或在嶮而自逸. 或功成治定, 而匪怠匪荒, 或綴旒累卵, 而不覺不寤. 不有辛癸之沒溺, 曷用貴欽明之高濟哉‧ 念茲在茲, 庶乎庶乎!
26章 外篇.臣節
其動也, 匪訓典弗據焉;其靜也, 匪憲章弗循焉. 請託無所容, 申繩不顧私. 明刑而不濫乎所恨, 審賞而不加乎附己. 不專命以招權, 不含洿而談潔. 進思盡言以攻謬, 退念推賢而不蔽. 夙興夜寐, 戚庶事之不康也;儉躬約志, 若策奔於薄冰也.
納謀貢士, 不宣之於口;非義之利, 不棲之乎心. 立朝則以砥矢為操, 居己則以羔羊為節. 當危值難, 則忘家而不顧命. 擥衡執銓, 則平懷而無彼此. 儀蕭曹之指揮, 羡張陳之奇畫, 追周勃之盡忠, 準二鮑之直視, 蹈嬰弘之節叢, 執恬毅之守終, 甘此離紀炙身之分, 戒彼韓英失忠之禍. 出不辭勞, 入不數功, 歸勛引過, 讓以先下, 專誠祗慄, 恆若天威之在顏也;宵夙虔竦, 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負荷寄託, 則以伊周為師表;宣力四方, 則以吉召為軌儀;送往視居, 則竭忠貞而不回;搏噬干紀, 則若鷹鸇之鷙鳥雀;蕃捍疆場, 則慕魏絳李牧之高蹤;蒞眾撫民, 則希文翁信臣之德化. 夫忠至者無(原脫一字)以為國, 況懷智以迷上乎‧ 義督者滅祀而無憚, 況黜辱之敢辭乎‧ 故能保勞貴以顯親, 托良哉於輿歌. 昆吾彞器, 能者鎸勛. 皋陶後稷, 亦何人哉!
抱朴子曰:人臣勛不弘, 則恥俸祿之虛厚也;績不茂, 則羞爵命之妄高也. 履信思順, 天人攸贊;畏盈居謙, 乃終有慶. 舉足則蹈道度, 抗手則奉繩墨, 褒崇雖淹留, 而悔辱亦必遠矣. 若夫損上以附下, 廢公以營私, 阿媚曲從, 以水濟水, 君舉雖謬, 而諂笑贊善. 數進玩好, 陷主於惡. 巧言毀政, 令色取悅, 上蔽人主之明, 下杜進賢之路;外結出境之交, 內樹背公之黨. 雖才足飾非, 言足文過, 專威若趙高, 擅朝如董卓, 未有不身膏剡鋒, 家糜湯火者也. 然而愚瞽舍正即邪, 違真侶偽, 親覽傾僨, 不改其軌, 殃禍之集, 匪降自天也.
抱朴子曰:臣喻股肱, 則手足也. 履冰執熱, 不得辭焉. 是以古人方之於地, 掘之則出水泉, 樹之則秀百谷;生者立焉, 死者入焉. 功多而不望賞, 勞瘁而不敢怨. 審識斯術, 保己之要也.
抱朴子曰:臣職分則治, 統廣則多滯. 非賁獲之壯, 不可以舉兼人之重;非萬夫之特, 不可以總異官之局. 韓侯所以罪侵冒之典, 子元所以懼不勝之禍也. 若乃才力絶倫, 文武兼允, 入有腹心之高算, 出有折衝之遠略, 雖事殷而益舉, 兩循而俱濟, 舍之則彞倫斁, 委之而無其人者, 兼之可也;非此器也, 宜自忖引, 轅若載重, 鮮不及矣. 常人貪榮, 不慮後患, 身既傾溺, 而禍逮君親, 不亦哀哉! 人皆辭斧斤所未開, 而莫讓攝官所不堪. 嗟乎! 陳李所以作戒於力少, 而子房所以高蹈於挹盈也.
27章 外篇.良規
抱朴子曰:翔集而不擇木者, 必有離罻之禽矣. 出身而不料時者, 必有危辱之士矣. 時之得也, 則飄乎猶應龍之覽景雲;時之失也, 則蕩然若巨魚之枯崇陸. 是以智者藏其器以有待也, 隱其身而有為也. 若乃高岩將霣, 非細縷所綴;龍門沸騰, 非掬壤所遏. 則不苟且於乾沒, 不投險於僥倖矣.
抱朴子曰:周公之攝王位, 伊尹之黜太甲, 霍光之廢昌邑, 孫綝之退少帝, 謂之舍道用權, 以安社稷. 然周公之放逐狼跋, 流言載路;伊尹終於受戮, 大霧三日;霍光幾於及身, 家亦尋滅, 孫綝桑蔭未移, 首足異所. 皆笑音未絶, 而號咷已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