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資治通鑑 上    P 174


作者:畢沅
頁數:174 / 0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畢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資治通鑑 上

先是茶制,惟川、峽、廣南聽民自買賣,禁其出境,餘悉榷,犯者有刑。在淮南則蘄、黃、廬、舒、壽、光六州,官自為場,置使總之,謂之山場者十三,六州採茶之民皆隷焉,謂之園戶。歲課作茶,輸其租,餘則官悉市之。其售于官者,皆先受錢而後入茶,謂之本錢。又,百姓歲輸稅願折茶者,謂之折稅茶。總為歲課八百六十五萬餘斤,其出鬻皆就本場。在江南則宣、歙、江、池、饒、信、洪、撫、筠、袁十州,廣德、興國、臨江、建昌、南康、五軍,兩浙則杭、蘇、明、越、婺、處、溫、台、湖、常、衢、睦十二州,荊湖則江陵府,潭、鼎、澧、鄂、岳、歸、峽七州,荊門軍,福建則建、劍二州,歲如山場輸租折稅,餘則官悉市而斂之。總為歲課,江南千二十七萬餘斤,兩浙百二十七萬九千餘斤,荊湖二百四十七萬餘斤,福建三十九萬三千餘斤,皆轉輸要會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漢陽軍,曰無為軍,曰蘄州之蘄口,為六榷貨務。凡民欲茶者,皆售于官,其以給日用者,謂之食茶,出境則給券。商賈之慾貿易者,入錢若金帛京師榷貨務,以射六務、十三場茶,給券,隨所射與之,謂之交引。願就東南入錢若金皇者,聽計直予茶如京師。凡茶入官以輕估,其出以重估,縣官之利甚博,而商賈輸于西北以及散于塞外,其利又特厚焉。縣官鬻茶,歲課緡錢,雖贏縮不常,景德中至三百六十餘萬,此其最厚者也。

然自西北宿兵既多,饋餉不足,因募商人入中芻粟,度地裡遠近,增其虛估,給券,以茶償之。後又益以東南緡錢、香藥、象齒,謂之三說。而塞下急於兵食,欲廣儲偫,不受虛估,入中者,以虛錢得實利,人競趨焉。及南北和好罷兵,邊儲稍緩,物價差減,而交引虛錢未改,則其法既弊,虛估日益高,茶日益賤,入實錢金帛日益寡,而入中者非盡行商,多其土人,既不知茶利厚薄,且急於售錢,得券則轉鬻于茶商或京師坐賈號交引鋪者,獲利無幾。茶商及交引鋪,或以券取茶,或收畜貿易以射厚利,由是虛估之利皆入豪商巨賈,券之滯積,雖二三年茶不足以償,而入中者以利薄不趨,邊備日蹙,茶法大壞。景德中,丁謂為三司使,嘗計其得失,以為邊糴才及五十萬,而東南三百六十餘萬茶引盡歸商賈,當時以為至論。厥後雖屢變以救之,然不能無弊。丁亥,詔置計置司,以樞密副使張士遜、參知政事呂夷簡、魯宗道總之。

庚寅,計置司考茶法利害,奏言:「十三場茶,歲課緡錢五十萬。天禧五年,才及緡錢二十三萬。每券直錢十萬,鬻之,售錢五萬五千,總為緡錢實十三萬,除九萬餘緡為本錢,歲才得息錢三萬餘緡,而官吏廩給不與焉。是則虛數雖多,實利殊寡。」因請罷三說,行貼射之法。其法,以十三場茶買賣本息,並計其數,罷官給本錢,使商人與園戶自相交易,一切定為中估,而官收其息。如鬻舒州羅源場茶,斤售錢五十有六,其本二十有五,官不復給,但使商人輸息錢三十有一而已。然必輦茶入官,隨商人所指而與之,給券為驗,以防私售,故有貼射之名。若歲課貼射不盡,則官市之如舊。園戶過期而輸不足者,計所負數,如商人入息。舊輸茶百斤,益以二十斤至三十五斤,謂之耗茶,亦皆罷之。其入錢以射六務茶者,如舊制。大率使茶與邊糴各以實錢出納,不得相為輕重,以絶虛估之弊,從之。

庚子,發卒增築京城。

二月,丙申,鑄「天聖元寶」錢。



  
初,祥符天書既降,建天慶、天祺、天貺、先天降聖節,及真宗誕節,本命三元,用道家法,內外為齋醮,京城之內外,一夕數處。帝即位,並太后誕節亦如之,糜費甚眾。至是或以為言,而宰相馮拯,因奏海內久安,用度宜有節,帝及太后曰:「此先帝意也。」即詔禮儀院裁定。禮儀院請帝及太后誕節、本命宜如舊,它節命八宮觀迭醮。舊一歲醮四十九,請損為二十;大醮二千四百分,請損為五百,齋官第給湯茗。詔增醮分為千二百,餘悉可。



  
遼以丁振為武信軍節度使,進封蘭陵郡王。

遼蕭巴雅爾之敗於高麗也,遼主使人責之曰:「汝輕敵深入,以至敗績,何面目來見乎!朕當皮面然後戮之。」及歸,止坐免官。至是念其南伐之功,復以為西南面都招討,進封豳王。

三月,己巳,禮儀院又請罷天慶等五節天下賜宴。詔新定設醮州府,賜宴如舊,餘悉罷。

減玉清昭應宮、景靈宮、會靈觀、祥源觀清衛卒以分配諸軍,其工役送八作司;袞州景靈宮、太極觀清衛準此。

辛卯,始行淮南十三山場貼射茶法。

司天監上新曆,賜名《崇天》,保章正張奎、靈台郎楚衍等所造也。

夏,四月,己亥,以吏部郎中、龍圖閣待制薛奎權知開封府。奎為政嚴敏,擊斷無所貸,人畏憚之,目為「薛出油」。其語上達,帝因問奎,謝曰:「臣知擊奸,安避此!」帝益加重焉。

辛丑,中書言:「諸道轉運使、副,河北、河東、陝西部署、鈐轄、都監並奉使契丹臣寮辭見,請並許上殿奏事。」從之。

初,但令兩府大臣附奏,太常丞祥符丁度言:「臣下出外,必有所陳,今一切令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故中書為言,卒得請。帝初即位,度上書論六事,又嘗獻《王鳳論》于皇太后,以戒外戚雲。

罷禮儀院,從樞密副使張士遜等請也。太常禮院,典禮所出,大中祥符中,又增置禮儀院,以輔臣領其事,於是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