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564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564 / 0
類別:經濟

 

作者:亞當史密斯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在英國,青年人剛在學校車業,不把他送入大學,卻把他送往外國遊學,這件事已經一天一天成了流行的風尚。據說,青年人遊學歸來,其智能都有很大的增進。一個由十七、八歲出國至二十一歲歸來的青年人,歸國時比出國時大三、四歲,在這年齡,在三、四年之中,智能要是沒有很大的發展,那才是怪事。他在遊學中,一般獲得一兩種外國語知識。不過這種知識,很少足夠使他說得流利,寫得通順。另一方面,他回國之後,一般變驕傲了,更隨便,更放蕩,更不能專心用功、勤奮作事。如果他不到外國,留在家中,在這短期之中,絕不會變得如此。這樣年青時的漫遊,遠離兩親及親戚的督責、管理和控制,而把一生最寶貴的韶光消磨於極放蕩無聊的生活,以前的教育在他內心形成的一切有用習慣,必然不但不能堅固確立,卻反減弱了,或全行消失了。象這樣全無意義的早期漫遊的習尚,所以流行,不外乎社會對於各大學的不信任,而無其他原因。為人父親者,不忍見到他的兒子在自己面前,無所事事地、漫不經意地墮落下去,所以不得已,暫時把他們送往外國。
 近代教育上若幹設施的結果,就正是這樣。
 在其他時代及國家間,似乎實行有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設施。


  
 就古代希臘各共和國說吧,當時各自由市民,通在國家官吏指導之下,學習體操及音樂。體操的用意,在於強健肉體,尖銳勇氣,並養成堪耐戰時疲勞和危險的能力。據一切記錄,希臘的民兵,是世界過去最良民兵之一;所以,這一部分公家教育,無疑完全達到了它要企圖達到的目的。至於其他一部分教育,即音樂教育,其用意是什麼,至少據那些對這種設施留有記述給我們的哲學家及歷史學家的意見,乃在幹使人通人情,使人的性情柔和,並使人有履行社會生活及個人生活上一切社會義務、道德義務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