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羅馬軍隊紀律松弛的原因,不一而足。而紀律過於嚴峻,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在他們非常強盛時,既已打得天下無敵,那堅重的盔甲,就當作不必要的重荷而拋開了,那煩難的教練,就視為不必要的勞作而疏忽了。加之,羅馬各皇帝治下的那些常備軍,特別是成守邊疆防備日耳曼人及班諾尼亞人的常備軍,他們簡直是各皇帝的危害勢力;它們屢屢反對皇帝,擁立自己的將軍。為要減弱這些常備軍的危害程度,據某些作家說,是德奧克里希恩大帝,又據其他作家說,是康士但丁大帝,首先把總是由兩三軍團合成的大部隊的屯駐邊境的常備軍,召回內地,然後再化分為小部隊,散駐各省的都市,非有用武逐敵必要,即不許其移動。軍隊常川駐在商業及制造業都市,兵士們自身就漸漸變成了商人、技工或制造業者。市民的性質,於是漸漸超過軍士的性質而占優勢。這一來,羅馬的常備軍,就逐漸頹廢了,成為腐敗、疏忽、無訓練的民兵,後來日耳曼和塞西亞民兵入侵,西羅馬帝國就抵擋不住了。那時,各皇帝沒有辦法,就開始雇傭那些國家中的某些國家的民兵,抵抗另一些國家的民兵,這樣才多維持了一些時候。西羅馬帝國的沒落,是古代史中比較保有明確詳細記錄的人類事務上的第三次大革命。這革命的原因,就是野蠻國民兵對於文明國民兵的無比的優越,也就是遊收者國家的民兵對於由農夫、技工及制造業者組成的國家的民兵的無比的優越。這里,民兵所戰敗的,大都不是常備軍,只是在訓練與紀律方面不及他們的民兵。希臘民兵戰敗波斯民兵是如此,後來瑞士民兵戰敗奧地利和勃艮第民兵亦是如此。
西羅馬帝國沒落了,在它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是日耳曼民族和塞西亞民族的國家。這些民族移遷新土後,他們的兵力依然在若幹時期內保持原來的性質,它是由牧人及農夫組成的民兵,在戰時即由平時所慣於服從的酋長帶往戰場作戰。所以,他們是經過了相當訓練,具有相當紀律的。但是,隨著技術及產業的進步,酋長的權威逐漸衰微了,大多數人民能勻出來受訓練的時間也比較減少了。封建式的民兵訓練逐漸荒廢,紀律亦日趨松弛。為糾正這缺陷,就逐漸著手建立起了常備軍。並且,編制常備軍的方策,一經為某文明國所采用,其他文明國就有立即仿行的必要。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自己的民兵,非這樣編成的常備軍的敵手,要想國防安固,只有采用這種方策。
西羅馬帝國沒落了,在它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是日耳曼民族和塞西亞民族的國家。這些民族移遷新土後,他們的兵力依然在若幹時期內保持原來的性質,它是由牧人及農夫組成的民兵,在戰時即由平時所慣於服從的酋長帶往戰場作戰。所以,他們是經過了相當訓練,具有相當紀律的。但是,隨著技術及產業的進步,酋長的權威逐漸衰微了,大多數人民能勻出來受訓練的時間也比較減少了。封建式的民兵訓練逐漸荒廢,紀律亦日趨松弛。為糾正這缺陷,就逐漸著手建立起了常備軍。並且,編制常備軍的方策,一經為某文明國所采用,其他文明國就有立即仿行的必要。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自己的民兵,非這樣編成的常備軍的敵手,要想國防安固,只有采用這種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