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五虎平西
且說次日天色黎明,五更鷄報曉,百官謁龍顏,文武官員敘集朝房內。少停間,萬歲登了金鑾殿,排開龍案,文武朝參已畢,分列兩行。有值官傳旨說:「萬歲有旨說,眾文武有事啟奏,無事卷簾退班。”旨意一傳,忽左班者閃出龐太師,俯伏金階說:「陛下,臣有事啟奏天顏。」萬歲開言說:「龐卿有何事,且奏上來。」國丈奏說:「臣因西遼國去年曾經興兵侵犯我中國,全虧得五虎將軍英雄,盡把他人馬殺得大敗而去。雖然目下安然無事,想來這遼王念頭不少,一時未必肯傾心歸服,恐防有再起風波。況西遼乃偏邦小國,理合年年納貢,歲歲來朝,豈敢擅動干戈,興兵犯境,有損天威,與叛逆可比。
雖經狄青殺退,不過暫解一時之患耳。望陛下龍心詳察。」萬歲開言說:「依卿主見若何?」龐國丈說:“陛下在上,臣思下國冒犯天朝,律該興兵問罪,豈容輕恕!依臣愚見,莫若及早興師問罪,使各番王知道陛下天威,嚴禦強立中國,則我中國永無侵凌之患。臣雖不才,但懮國之心太重,伏乞陛下準臣所奏,天下安寧,臣之願也。」
嘉佑王聞奏,開言說:「卿所奏者,無非使各異邦畏服,知道大宋有人故耳。依卿主見,保舉何人提兵前往?」龐洪說:「臣思西遼國雄兵猛將尚還不少,我邦雖有幾家武將,奈何不堪往的。呼千歲、高千歲已經年邁,以下看來亦無可當此任之人。況且目前楊宗保如此英雄,尚且亡於此地。
如今天波無佞府只剩得這些寡婦孤零的裙衩。楊元帥雖有子文廣,奈他年少,武藝未精,舍此之外,別無可往之人。想來除非雄關狄元帥與四虎將。若然差他前往征剿,必然成功。」萬歲聽罷,就開言叫一聲:「龐卿,朕思這西遼小國雖然無禮,他還為一國之主。一時愚見,興兵犯界,朕意想他敗去以後,未必敢再來了,可略寬饒。且命狄青提兵前向西遼去,見景生情便了。」龐洪說:「撫卹小邦,仰見陛下聖德仁慈。
但國法森嚴,焉可草草寬恕!將來各小邦見陛下國法從寬,效着西遼,終為不美。代國問罪,乃照律而行,以正國法,為何陛下命狄青前往見景生情?微臣所不解,伏乞聖上諭臣知之。」萬歲說:「龐卿有所未知朕意。差狄青前往,如若西遼王畏罪求降,則準其年年獻貢,歲歲來朝;若不畏服求降,然後征討便了。」這等分說,原是嘉佑王一點仁慈不忍之心。龐洪聽了,也不敢多言再奏,俯首不言,又生一計,奏說:「陛下,臣問西遼國曾有一榻珍珠烈火旗,乃是人間至寶。如若歸服求降,須要此旗貢獻,方可準其投降。若無此旗,不准他降,仍以兵征伐。
伏乞陛下準臣所奏。」萬歲說:「依所奏。但思三關要地,狄青五將提兵去了,差何人前去鎮守才好?」龐洪說:「臣思兵部尚書孫秀可往。此人足智多謀,用他守此關,萬無一失。」萬歲開言點頭說:「卿是朕的禦連衿,他去守關,朕才放心。」即忙降旨楊戶部,往三關調取狄青,孫兵部奉旨守關。二人領旨謝恩既訖。萬歲拂袖退朝,各臣回府。
此時龐洪得計,孫秀也要打點行程,前往三關代守。此回有分教:
英雄虎將邊關去,嫉妒奸臣陷害來。
第二回 孫兵部到關權理 狄元帥奉旨征西
詩曰:
忠佞從來各異途,一人誤國一人勞。
奸謀啜主幹戈動,五虎興師枉用勞。
且說三關狄元帥平生鯁直,鐵性無私,智勇雙全。自從幼年山西家鄉遭逢水難,王禪老祖救了他,帶上水簾洞傳授兵書武略,知他仙道無緣,王侯有位。學藝數年,命他下山扶助宋君,原是一條國棟金梁,與單單賽花公主有宿世良緣。自從押送征衣,上年大破西遼,仁宗天子知他英勇,楊宗保敗亡,便封他鎮守此關。
號令威嚴,兵遵將應,就是朝中文武,何人不看重這小英雄?又是狄太后娘娘的侄兒,外有包拯、潞花王提弼,所以龐、孫屢害不遂。這狄元帥不獨一人鎮守此關,還收得四位英雄與他結義拜為兄弟,如同親情手足。一名張忠,一名李義,一名劉慶,一名石玉,四位英雄與秋元帥為五虎將。若各小邦聞得五虎將之名,聞風而懼。
帳下又有二位英雄,一姓焦名廷貴,他是焦贊之後;一孟定國,是孟良之後,二人亦在狄元帥帳下,多是情同意合。自從前時狄元帥箭殺了贊大王等,大破遼兵之後,狄元帥仍令四虎將天天哨探,以防遼兵復作。忽一天,元帥升帳,與范仲淹、老將楊青談言,一會二人辭別去了。原來範仲淹、楊青御史,仁宗任命他們到此同守雄關。
老將軍楊青是當日楊延昭的家將,跟隨守關,立了多少汗馬功勞。二人在此與狄元帥同志合心,是以常常在此敘談國務。當時元帥獨自靜坐,計念前時,嘆聲說:「可惜楊宗保元帥當世英雄,沙場喪命,化血身亡,憶想起令人實乃慘傷也。本帥叨蒙聖上洪恩浩蕩,簡授都總,已戎守邊關三載了。
細想本帥前時當殿考武,只為傷了王天化,几乎身亡。幸虧狄太后救了性命,死裡逃生。不想這龐洪與孫秀二人結為一黨,計害多般。幸托上蒼庇佑,屢害本帥不成,皆吾之造化。
又思前日西遼國興兵犯界,難得殺他大敗逃回,猶恐這遼王一時未必肯傾心畏服,還有防干戈之患,是以本帥天天令四位賢弟前往哨探,日日操習軍兵以防不測之虞。又得兄弟四人不惜心勞,與本帥分猶,真難得也。但願得四海昇平,君民安泰,本帥深望也。所慮者龐、孫二人,貪婪財賄,撥弄朝綱,久後猶恐國家不寧。」
雖經狄青殺退,不過暫解一時之患耳。望陛下龍心詳察。」萬歲開言說:「依卿主見若何?」龐國丈說:“陛下在上,臣思下國冒犯天朝,律該興兵問罪,豈容輕恕!依臣愚見,莫若及早興師問罪,使各番王知道陛下天威,嚴禦強立中國,則我中國永無侵凌之患。臣雖不才,但懮國之心太重,伏乞陛下準臣所奏,天下安寧,臣之願也。」
嘉佑王聞奏,開言說:「卿所奏者,無非使各異邦畏服,知道大宋有人故耳。依卿主見,保舉何人提兵前往?」龐洪說:「臣思西遼國雄兵猛將尚還不少,我邦雖有幾家武將,奈何不堪往的。呼千歲、高千歲已經年邁,以下看來亦無可當此任之人。況且目前楊宗保如此英雄,尚且亡於此地。
如今天波無佞府只剩得這些寡婦孤零的裙衩。楊元帥雖有子文廣,奈他年少,武藝未精,舍此之外,別無可往之人。想來除非雄關狄元帥與四虎將。若然差他前往征剿,必然成功。」萬歲聽罷,就開言叫一聲:「龐卿,朕思這西遼小國雖然無禮,他還為一國之主。一時愚見,興兵犯界,朕意想他敗去以後,未必敢再來了,可略寬饒。且命狄青提兵前向西遼去,見景生情便了。」龐洪說:「撫卹小邦,仰見陛下聖德仁慈。
但國法森嚴,焉可草草寬恕!將來各小邦見陛下國法從寬,效着西遼,終為不美。代國問罪,乃照律而行,以正國法,為何陛下命狄青前往見景生情?微臣所不解,伏乞聖上諭臣知之。」萬歲說:「龐卿有所未知朕意。差狄青前往,如若西遼王畏罪求降,則準其年年獻貢,歲歲來朝;若不畏服求降,然後征討便了。」這等分說,原是嘉佑王一點仁慈不忍之心。龐洪聽了,也不敢多言再奏,俯首不言,又生一計,奏說:「陛下,臣問西遼國曾有一榻珍珠烈火旗,乃是人間至寶。如若歸服求降,須要此旗貢獻,方可準其投降。若無此旗,不准他降,仍以兵征伐。
此時龐洪得計,孫秀也要打點行程,前往三關代守。此回有分教:
英雄虎將邊關去,嫉妒奸臣陷害來。
第二回 孫兵部到關權理 狄元帥奉旨征西
詩曰:
忠佞從來各異途,一人誤國一人勞。
奸謀啜主幹戈動,五虎興師枉用勞。
且說三關狄元帥平生鯁直,鐵性無私,智勇雙全。自從幼年山西家鄉遭逢水難,王禪老祖救了他,帶上水簾洞傳授兵書武略,知他仙道無緣,王侯有位。學藝數年,命他下山扶助宋君,原是一條國棟金梁,與單單賽花公主有宿世良緣。自從押送征衣,上年大破西遼,仁宗天子知他英勇,楊宗保敗亡,便封他鎮守此關。
號令威嚴,兵遵將應,就是朝中文武,何人不看重這小英雄?又是狄太后娘娘的侄兒,外有包拯、潞花王提弼,所以龐、孫屢害不遂。這狄元帥不獨一人鎮守此關,還收得四位英雄與他結義拜為兄弟,如同親情手足。一名張忠,一名李義,一名劉慶,一名石玉,四位英雄與秋元帥為五虎將。若各小邦聞得五虎將之名,聞風而懼。
帳下又有二位英雄,一姓焦名廷貴,他是焦贊之後;一孟定國,是孟良之後,二人亦在狄元帥帳下,多是情同意合。自從前時狄元帥箭殺了贊大王等,大破遼兵之後,狄元帥仍令四虎將天天哨探,以防遼兵復作。忽一天,元帥升帳,與范仲淹、老將楊青談言,一會二人辭別去了。原來範仲淹、楊青御史,仁宗任命他們到此同守雄關。
老將軍楊青是當日楊延昭的家將,跟隨守關,立了多少汗馬功勞。二人在此與狄元帥同志合心,是以常常在此敘談國務。當時元帥獨自靜坐,計念前時,嘆聲說:「可惜楊宗保元帥當世英雄,沙場喪命,化血身亡,憶想起令人實乃慘傷也。本帥叨蒙聖上洪恩浩蕩,簡授都總,已戎守邊關三載了。
細想本帥前時當殿考武,只為傷了王天化,几乎身亡。幸虧狄太后救了性命,死裡逃生。不想這龐洪與孫秀二人結為一黨,計害多般。幸托上蒼庇佑,屢害本帥不成,皆吾之造化。
又思前日西遼國興兵犯界,難得殺他大敗逃回,猶恐這遼王一時未必肯傾心畏服,還有防干戈之患,是以本帥天天令四位賢弟前往哨探,日日操習軍兵以防不測之虞。又得兄弟四人不惜心勞,與本帥分猶,真難得也。但願得四海昇平,君民安泰,本帥深望也。所慮者龐、孫二人,貪婪財賄,撥弄朝綱,久後猶恐國家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