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5


作者:阿諾斯
頁數:5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5,共430。
炳端是圓的,可抓在手掌裡;另一端呈尖狀,尖端的一面鋒刃鋭利。這種手斧具有多種用途。既可用作手斧、刀、刮削器,又可當作錐子。現發掘到的大量被屠宰的大動物——鹿、犀牛、豬、象、水牛、河馬、馬、羚羊和瞪羚——的遺骨可以證實,這種工具卓有成效。

對大動物的大規模狩獵也反映了集團組織和集體行動的高效率以及當時的語言交際水平。社會生活的另一標誌是,那時對死者已有了尊敬的表示。在覆蓋死者的泥土上常可見到一些赭石或赤鐵礦。几乎可以斷定,這代表某種宗教葬禮。



  
裝飾的觀念也開始萌芽,在化石中常可見到一些有孔小珠、穿孔的獸牙和貝殼。而最重要的是,那時已學會人工取火,泥地上直徑五至六英吋的黑圓圈可說明這一點。

火的控制產生了根本而深遠的影響。把人類祖先從本身能量供應極有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人類祖先得以經歷冰河時代而倖存下來。火的使用使大量過去不能吃的塊根植物和植物種子成為熟食,從而大大增加了食物來源。火的使用也使原人有可能衝出過去無法離開的溫暖的大草原,分散到全球各地。

——火的使用所產生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仍可感覺到。

二、人類一詞的含義

人類祖先在距今約35000年時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整個進化過程,而轉變為人類——「能進行思維的人類」。從各方面看,這一轉變可視作地球上事態發展的第二個大轉折點;而生命從無機物中脫胎而出則是第一個大轉折點。在完成極其重要的第一個大轉折點之後,各種生物的進化是在通過突變和自然選擇而適應各自環境的過程中實現的,也就是說,是通過遺傳因子適應環境而實現的;這在更新世氣候劇烈變動的時期,表現得特別明顯。但是,隨着人類的出現,進化過程轉向相反方向。


  

不再是遺傳因子適應環境——而是人類改變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遺傳因子。今天,第三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即將來臨。隨着人類對遺傳因子的結構和功能的瞭解日益加深,不久就有可能做到,在改造環境的同時,改變自己的遺傳因子。

人類,只有人類能創造預定的環境,即今日所謂的文化。其原因在於,對於此時此地的現實中所不存在的事物和觀念,只有人類能予以想象或表示。只有人類會笑,只有人類知道自己將死。也只有人類極想認識宇宙及其起源,極想瞭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將來的處境。

由於人類具備獨特的、徹底變革環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經過生理上的突變便能很好地應付周圍的環境。生活在北極離不開毛皮,生活在沙漠地帶需有水源,生活在水中要靠鰭;所有這些,通過人類創造的文化,也就是經過新的非生物學的途徑,都能得到解決。具體地說,人類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裝飾品、制度、語言、藝術形式、宗教信仰和習俗。所有這一切使人類能適應自然環境和相互間的關係。

實際上,後面各章所述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自舊石器時代誕生起,直至今日世世代代所創造的文化史。

三、食物採集者的文化

正如直立人比起他們的前輩——更新世靈長類動物來,製作的工具更有效一樣,人類憑藉優越的智力,發展起一種所謂的「石刀技術」。他們用壓製法從石核上取下長而鋒利的薄片即「石刀」,製作各種新型的工具以及「製作工具用的工具」。技術進步的程度可用以下數值來說明:更新世靈長類動物製作的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僅長5釐米;直立人製作的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長100釐米;而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製作的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長3001200釐米。

有些新型的工具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如:以獸骨、獸角或燧石為尖端的長矛和裝有骨制或木製把柄、石製刃口的刮削器。這時'還有了拋射物給構的新發明,如:用於捕牛的一端系有重球之繩索、投石器、投矛器和弓箭。這些新發明物剛開始使用時效率比較低,但隨着不斷改進,終於成為近代火器發明之前最令人生畏的武器。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中,還有其他一些發明,如用骨頭和象牙制的錐子、有限的骨針、作腰帶用的扣件,甚至還有鈕扣。

——所有這些表明,馬格德林時期的猿人已穿上了用獸皮縫製的褲子和袖子合適的上衣。

雖然舊石器時代晚期比起早5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初期來,技術要先進得多,但由於生產率低,這種技術仍是很原始的。人們靠採集野生植物和捕捉動物過着朝不保夕、勉強餬口的生活。在正常情況下,他們的生活資料只夠維持自己和親屬的生活,沒有任何剩餘物品可作其他用途。這一點極其重要,因為它使食物採集者的文化發展受到難以突破的限制。

例如,要建立完備的政治機構,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是決不可能的。實際上,當時也確實沒有出現過任何正式的配備專職領導人的政治機構。獵人們通常只是各自成群地結合成自治的集團,集團的人數大約是205O人。不過,在食物來源豐富的地區,如馬格德林時期在盛產取之不盡的鮭魚的美洲西北部,在大馴鹿成群的法國南部的多爾多涅山谷,也曾出現過人數更多的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