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11


作者:馬克思
頁數:11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資本論

作者:馬克思
第11,共772。
這種反思的規定是十分奇特的。例如,這個人所以是國王,只因為其他人作為臣民同他發生關係。反過來,他們所以認為自己是臣民,是因為他是國王。但是,既然一物的屬性不是由該物同他物的關係產生,而只是在這種關係中表現出來,因此上衣似乎天然具有等價形式,天然具有能與其他商品直接交換的屬性,就象它天然具有重的屬性或保暖的屬性一樣。
從這裡就產生了等價形式的謎的性質,這種性質只是在等價形式以貨幣這種完成的形態出現在政治經濟學家的面前的時候,才為他的資產階級的短淺的眼光所注意。這時他用不太耀眼的商品代替金銀,並以一再滿足的心情反覆列舉各種曾經充當過商品等價物的普通商品,企圖以此來說明金銀的神秘性質。他沒有料到,最簡單的價值表現,如20碼麻布=1件上衣,就已經提出了等價形式的謎讓人們去解決。
充當等價物的商品的物體總是當作抽象人類勞動的化身,同時又總是某種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的產品。因此,這種具體勞動就成為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例如,如果上衣只當作抽象人類勞動72的實現,那末,在上衣內實際地實現的縫勞動就只當作抽象人類勞動的實現形式。在麻布的價值表現中,縫勞動的有用性不在於造了衣服,從而造了人,【原文套用了德國諺語《Kleider machen Leute》,直譯是:「衣服造人」,轉義是:人靠衣裝。
——譯者注】而在於造了一種物體,使人們能看出它是價值,因而是與物化在麻布價值內的勞動毫無區別的那種勞動的凝結。要造這樣一面反映價值的鏡子,縫勞動本身就必須只是反映它作為人類勞動的這種抽象屬性。


  
縫的形式同織的形式一樣,都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因此,二者都具有人類勞動的一般屬性,因而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在價值的生產上,就可以只從這個角度來考察。這並不神秘。但是在商品的價值表現上事情卻反過來了。
例如,為了表明織不是在它作為織這個具體形式上,而是在它作為人類勞動這個一般屬性上形成麻布的價值,我們就要把縫這種製造麻布的等價物的具體勞動,作為抽象人類勞動的可以捉摸的實現形式與織相對立。
可見,等價形式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具體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這是對第一個特點的另一個說法,只要將使用價值「翻譯」成具體勞動,將「價值」翻譯成抽象勞動。


  
既然這種具體勞動,即縫,只是當作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表現,它也就具有與別種勞動即麻布中包含的勞動等同的形式,因而,儘管它同其他一切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樣是私人勞動,但終究是直接社會形式上的勞動。正因為這樣,它才表現在一種能與別種商品直接交換的產品上。可見,等價形式的第三個特點,就是私人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的形式,成為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這一特點是造成等價形式之謎的主要原因。
因為私人勞動只有轉化成社會勞動,才能實現它所形成的價值,而這種轉化過程並不是十分順暢的。但(一般)等價物的私人勞動,卻直接成為社會勞動。這樣,就把等價物神秘化了。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一位偉大的研究家,等價形式的後兩個特點就會更容易瞭解。這位研究家最早分析了許多思維形式、社73會形式和自然形式,也最早分析了價值形式。他就是亞里士多德。
首先,亞里士多德清楚地指出,商品的貨幣形式不過是簡單價值形式——一種商品的價值通過任何別一種商品來表現——的進一步發展的形態,因為他說:
5張床=1間屋」
「無異於」:
5張床=若干貨幣」。
其次,他看到:包含着這個價值表現的價值關係本身,要求屋必須在質上與床等同,這兩種感覺上不同的物,如果沒有這種本質上的等同性,就不能作為可通約的量而互相發生關係。他說:「沒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換,沒有可通約性,就不能等同。」但是他到此就停下來了,沒有對價值形式作進一步分析。「實際上,這樣不同種的物是不能通約的」,就是說,它們不可能在質上等同。
這種等同只能是某種和物的真實性質相異的東西,因而只能是「應付實際需要的手段」。
可見,亞里士多德自己告訴了我們,是什麼東西阻礙他作進一步的分析,這就是缺乏價值概念。這種等同的東西,也就是屋在床的價值表現中對床來說所代表的共同的實體是什麼呢?亞里士多德說,這種東西「實際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呢?只要屋代表床和屋二者中真正等同的東西,對床來說屋就代表一種等同的東西。這就是人類勞動。
但是,亞里士多德不能從價值形式本身看出,在商品價值形式中,一切勞動都表現為等同的人類勞動,因而是同等意義的勞動,這是因為希臘社會是建立在奴隷勞動的基礎上的,因而是以人們之間以及他們的勞動力之間的不平等為自然基礎的。價值表現的74秘密,即一切勞動由於而且只是由於都是一般人類勞動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義,只有在人類平等概念已經成為國民的牢固的成見的時候,才能揭示出來。而這只有在這樣的社會裡才有可能,在那裡,商品形式成為勞動產品的一般形式,從而人們彼此作為商品所有者的關係成為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關係。亞里士多德在商品的價值表現中發現了等同關係,正是在這裡閃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