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蘇格拉底傳    P 1


作者:布老虎
頁數:1 / 56
類別:哲學家

 

作者:布老虎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蘇格拉底傳

恩格斯說:「……沒有希臘羅馬奠定的基礎,就沒有近代的歐洲。」
①英國詩人雪萊也說過:「我們都是希臘人, 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都植根於希臘。」在古代希臘,各個領域都有極其光輝卓越的成就,特別是當時的文化藝術更是豐富多彩,正如馬克思所說:「它們還繼續供給我們以藝術享受,在某些方面還作為一種標準和一種不可②企及的規範。」 爾後,西哲羅哲又說:「從古希臘那裡,我們引導出文學、藝術、哲學和純數學,以及我們外貌中的文雅部分。」關於哲學,恩格斯還說過:「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③種觀點的胚胎、萌芽。」 泰西具有極其深遠影響的「希藝復興」,其主旨及主要內容就是復興古代希臘的文藝。由此可見,古希臘化,其中也含哲學,開西方近代文明的先河。
古希臘文明中哲學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希臘的哲學由神話發端,這是有關哲學發生學的共識。最早記載奧林匹斯山諸神的神話是荷馬的史詩及赫西俄德的《神譜》。據說,荷馬是公元前 850年的人,他的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及《奧德賽》中所敘述的故事在此之前已經流傳幾百年了。
赫西俄德,相傳,也是與荷馬同時代的人,他的《神譜》中所記述的諸神也已流傳了幾百年。從發生學視角來察審,由於人們好奇產生了哲學。宇宙間的各種現象,各種各樣,千奇百怪,而且還變幻難測,人們對之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對這些產生了好奇心,設立各種題目,對之溯本求源,不斷地深入追究,「哲學」就這樣產生了。
「哲學」一詞,按古希臘文組詞的兩部分來詮釋,就是「愛」和「智慧」。西哲柏拉圖說過:「只有那些天分極高的人,更富於神秘的人,才能發現這①類事物,適當地分析它們,理解它們。」 柏拉圖的高足亞里士多德乾脆將「愛智慧」與「愛奧秘」作為同義語對待,這樣,「哲學」與「神學」就契合了。古希臘哲學由此起始。
第一階段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是從古希臘哲學的產生起到智者活動時期止。這是早期的希臘哲學,人們通常稱之為蘇格拉底前的哲學。在這一時期裡,古希臘的先哲們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對宇宙萬物自然的探討,為此,人們稱這些哲人為自然哲學家。隨即,智者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中心從神轉到人,這是對宗教,也就是對神的絶對的挑戰。


  
在這一階段中,哲學對於宗教,當然涉及到神,起到了積極的破壞作用。第二階段公元前 6世紀末—公元前 4世紀 40年代是從蘇格拉底始經過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這一時期,古希臘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已逐漸從殖民地區轉入希臘本土,當時雅典就成為哲學活動的中心了。對這一歷史階段,學人們稱之為古典時代。
這一時期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乃至世界文明發展史上都極為重要,這是古希臘哲學進入鼎盛的時期。古希臘哲學在這一時期中討論的重點是關於人和社會問題。因此,西哲亞里士多德說:“這個時期人 ① 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168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論文藝》,人民文學出版社,65頁。
③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368頁。


  
① 柏拉圖:《巴門尼德篇》,135頁。
們放棄了對自然的研究,哲學家們把注意力轉向政治科學和有益於人類①美德的問題。” 這一時期的主要哲學家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第三階段是指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哲學。這一時期,古希臘社會動盪不安。
但古希臘文化不斷擴大傳播開去。這一階段時限較長,有 850餘年之多,從公元前 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到新柏拉圖主義的普羅提諾歿為止。這一時期的哲學活動主要是在雅典、亞里山大里亞和羅馬等地。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古希臘哲學主要是詮釋前輩們的著作來闡發自己的觀點,當然沒有什麼真知灼見,但這一時期的哲學與當時政治和社會聯繫得十分緊密,目的是為當時的現實問題提供答案。
蘇格拉底在古希臘哲學史上是承前啟後的哲人。在他之前自然哲學已經走完自己的歷程,隨之而起的智者,致力於有關社會和人,以及道德和倫理方面的探討,在開初,蘇氏也和他們有一定的認同,但隨之他卻堅決和智者們的懷疑論劃清界線,對他們的相對主義提出質疑,大力倡導理性。由於蘇氏的發軔,其高足柏拉圖及再傳弟子亞里士多德踵事增華,古希臘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因此得到構建,古希臘哲學光輝燦爛的全盛時期,也是古希臘文化的鼎盛時期也同時出現。西方哲學和科學的主流是理性主義,這一傳統就源出於蘇氏的倡導。
這一主流繼往開來一直影響着西方的全部文明,而且這一影響還將持續下去。蘇格拉底作為承前啟後和西方理性主義的倡導人,以及西方全部文明的先驅,其功是不可沒的。當然更令後世莘莘學子仰慕的是他恪守不移的哲理和道德倫理原則,而他的悲劇命運及以身殉道的精神人們不僅為之景仰,而且寄予無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