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林語堂散文集    P 11


作者:林語堂
頁數:11 / 0
類別:白話散文

 

作者:林語堂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林語堂散文集

有些動物的反應比別的動物較為遲緩。甚至在這機械文明裡我知道美、英、法、德、意、俄等國都包括在內,我們看見不同的民族氣質對這個機械時代,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同時,個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也有產生不同的反應的可能。我覺得由中國方面說起來,機械文明所創造的生活方式一定會和現代法國的生活方式大同小異,因為中國人和法國人的氣質是很相同的。
今日美國是機械文明的先驅者,大家都以為在機械控制之下的未來世界,一定會傾向于美國的生活形態。我卻懷疑這種理論,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美國人會有一種什麼氣質,布魯克斯Van Wyck Brooks新著中所描寫的「新英格蘭文化時代」,也許會重現于今日,我以為這並不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敢說那種新英格蘭文化的產物不是典型的美國文化,也沒有人敢說惠特曼在他的《民主主義的憧憬》裡所預見的理想——自由人類和完美母親的產生——不是民主主義進步的理想。美國只需要短期間的休息,它也許會產生——我相信一定會產生——新的惠特曼、新的托洛和新的羅厄爾Lowell,到那時候,那種給爭采黃金的狂熱所打斷了的美國舊文化,也許會再開花結果。
這麼一來,將來美國人的氣質豈不是會和今日的氣質大不相同,豈不是會接近於愛默生和托洛的氣質嗎‧
我以為文化根本是空暇的產物,所以文化的藝術根本是悠閒的藝術。從中國人的觀念看來,用智慧來享受悠閒的人,便是受教化最高的人。因為勞碌和智慧在哲學的觀點上似乎是背道而馳的。智慧的人決不會勞碌,太勞碌的人也決不會成為智慧的人,所以最善於優遊歲月的人便是最有智慧的人。
我在這裡並不想說明中國人悠閒的技巧和種類,而想說明這養成一般中國學者及人民的喜閒散、優遊自在、樂天知命的脾性——常常也是詩人的脾性——的哲學背景。中國人那種脾性,那種對成就和成功發生懷疑,而對生活本身具有深愛的脾性,到底是怎樣產生出來的呢‧
中國人的悠閒哲學,正像十八世紀一個不大著名的作家舒白香所說的一樣:時間之所以有用,乃在時間之不被利用。「閒暇之時間如室中之空隙。」做工的女人租了一個小房間,因為房裡堆滿了東西,沒有走動的空處,而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她的薪水略為增加,她便要搬去住一間較寬敞的房間,在那裡除了安放床桌和煤氣爐子之外,還可以留下一些步旋的地位。這空處使她們感到房間之舒適,同樣地,有了閒暇,我們才能感到生活之不乏味。


  
我知道紐約公園街Park Avenue有一富婦,把她住宅比鄰的地皮買了下來,以免有人在她的宅旁建築摩天大樓。她因為要得到一些完全廢棄不用的空地,不惜花用大量的金錢;我以為她花錢的方法,沒有比此更聰明的了。
關於這一方面,我可以提起我個人的一點經驗。我看不出紐約的摩天大樓的美點,後來我到了芝加哥,才覺得摩天大樓如果前邊有相當的地面,四周又有半英里以上的空地,看來倒是很莊嚴美麗的。芝加哥在這方面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其空地比紐約曼哈頓市區Manhattan更多。那些高大的建築物相互間的距離比較多,由遠處‧NFDE6‧望起來,比較沒有東西可以阻礙視線。
以這個比喻說起來,我們的生活太狹窄了,使我們對於精神生活的美點,不能獲得一個自由的視野。我們缺少精神上的屋前空地。     與塵世結不解緣 
所以人類如要生活,依然鬚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什麼生活在天上啊等問題,必須拋棄。人類的心神喲!別張起翅膀,飛到天神那邊去,而忘掉這個塵世呀!我們不都是注定着要遭遇死亡命運的凡人嗎‧上天賜給了我們七十年的壽命,如果我們的心志太高傲,想要永生不死,這七十年確是很短促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地稍為平靜一點,這七十年也儘夠長了。一個人在七十年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享受到很多的幸福。


  
要看看人類的愚蠢,要獲得人類的智慧,七十年已是夠長的時期了。一個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長壽,在七十年的興衰中,也儘夠去視看習俗、道德和政治的變遷。他在那人生舞台閉幕時,也應該可以心滿意足地由座位上立起來,說一聲「這是一齣好戲」而走開吧。
我們是屬於這塵世的,而且和這塵世是一日不可離的。我們在這美麗的塵世上好像是過路的旅客,這個事實我想大家都承認的。縱令這塵世是一個黑暗的地牢,但我們總得儘力使生活美滿。況且我們並不是住在地牢裡,而是在這個美麗的塵世上,而且是要過着七八十年的生活,假如我們不儘力使生活美滿,那就是忘恩負義了。
有時我們太富於野心,看不起這個卑低的,但也是寬大的塵世。可是我們如要獲得精神的和諧,我們對於這麼一個孕育萬物的天地,必須有一種感情,對於這個身心的寄託處所,必須有一種依戀之感。
所以,我們必須有一種動物性的信仰,和一種動物性的懷疑,就把這塵世當做塵世看。索羅Thoreau——美國十九世紀作家和自然主義者覺得自己和土壤是屬於同類,具有着同樣的忍耐功夫。在冬天時,期望着春日的來到;在百無聊賴的時候,不免要想到尋求神靈。但這不是他的分內事,而應由神靈去尋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