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89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89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明代散文

[1]麻城:今湖北麻城市。[2]李宏甫:李贄,宏甫為其字。曾官南京刑部主事、雲南姚安知府。萬曆九年1581辭官。
萬曆十六年徙居麻城龍潭湖芝佛院,從事著述。精舍:舊時書齋、學舍、集生徒講學之所。[3]孱陵:漢縣名,今湖北公安縣。石首:縣名,今屬湖北。
爐峰月.張岱
爐峰絶頂,復岫回巒[2],鬥聳相亂[3],千丈岩陬牙橫梧[4],兩石不相接者丈許,俯身下視,足震懾不提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過[5],人服其膽。余叔爾藴以氈裹體,縋而下[6],余挾二樵子,從壑底搲而上[7],可謂痴絶。丁卯四月[8],余讀書天瓦庵,午後同二三友人登絶頂,看落照。
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勝期難再得,縱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9],夜則下山覓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10]?」語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簡石上,是日月政望[11],日沒月出,山中草木都發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與策杖而下。
行未數武[12],半山嘄呼[13],乃余蒼頭同山僧七八人[14],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輩遇虎失路,緣山叫喊耳。余接聲應,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數十把[16],大盜百餘人,過張公嶺,不知出何地?」吾輩匿笑不之語。謝靈運開山臨澥[17],從者數百人,太守王琇驚駭,謂是山賊,及知為靈運,乃安。
吾輩是夜不以山賊縛獻太守,亦幸矣。
註釋:
[1]爐峰:江西九江的廬山香爐峰。[2]岫:峰巒、山谷。[3]鬥聳:陡峭高聳。鬥:通「陡」。
[4]陬zōu牙橫梧:形容山勢犬牙交錯。陬:山腳。梧:抵牾。[5]王文成:即王守仁14721528,明代陽明學派的代表人物。


  
趵:跳躍。[6]縋zhuì:用繩懸人下墜。[7]搲:吳語「牽輓」的意思。[8]丁卯: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
[9]有道:這裡指有常規。[10]渠:它。此處指虎。[11]政望:農曆十五日。


  
政:通「正」。[12]武:半步。[13]嘄jiāo:叫喊。[14]蒼頭:奴僕。
[15]䩺刀:插在靴筒裡的短刀。[16]火燎:火炬。[17]謝靈運:南朝宋文學家。「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人。
臨海太守王琇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靈運,乃安。」《宋書.謝靈運傳》xiè:海。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卷五。文章記敘了作者與友人登上爐峰絶頂看月的奇險經歷。爐峰不僅山勢高絶,而且有遇虎的危險,作者等人置身此地看月,覺得「山中草木都發光怪,悄然生恐」,這顯然不同於在西湖看月時的閒雅心境。結尾借外人的傳言,類比謝靈運被誤作山賊的事,又使全文增添了幾分幽默、風趣的色彩。
全文短小而有波折,富有情趣。
論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轉隔礙[1],雖寫得暢顯,已恐不如口舌矣,況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論文曰:「辭達而已」[2]。達不達,文不文之辨也[3]。
唐、虞、三代之文[4],無不達者。今人讀古書,不即通曉,輒謂古文奇奧,今人下筆不宜平易[5]。夫時有古今,語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詫謂奇字奧句[6],安知非古之街談巷語耶?《方言》謂楚人稱「知」曰「黨」[7],稱「慧」曰「䜏」[8],稱「跳」曰「踅」[9],稱「取」曰「挻」[10]。餘生長楚國[11],未聞此言,今語異古,此亦一證。
故《史記》五帝三王紀[12],改古語從今字者甚多,「疇」改為「誰」,「俾」為「使」,「格奸」為「至奸」,「厥田」、「厥賦」為「其田」、「其賦」,不可勝記。
左氏去古不遠[13],然《傳》中字句,未嘗肖《書》也[14]。司馬去左亦不遠[15],然《史記》句字,亦未嘗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數前漢,不知幾千年遠矣。自司馬不能同於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馬,不亦謬乎?中間歷晉、唐,經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撏扯古文[16],奄為己有者[17]。
昌黎好奇[18],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19],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20],篇篇模擬,亦謂「反正」[21]。後之文人,遂視為定例,尊若令甲[22]。凡有一語不肖古者,即大怒,罵為「野路惡道」[23]。不知空同模擬,自一人創之,猶不甚可厭。
迨其後一傳百,以訛益訛[24],愈趨愈下,不足觀矣。且空同諸文,尚多己意,紀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街,俱用時制[25]。今卻嫌時制不文[26],取秦漢名銜以文之,觀者若不檢《一統志》[27],幾不識為何鄉貫矣。且文之佳惡,不在地名官銜也,司馬遷之文,其佳處在敘事如畫,議論超越;而近說乃雲,西京以還[28],封建宮殿[29],官師郡邑[30],其名不雅馴,雖子長復出[31],不能成史。
則子長佳處,彼尚未夢見也,而況能肖子長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學耶、余曰:古文貴達,學達即所謂學古也。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32]。今之圓領方袍,所以學古人之綴葉蔽皮也[33];今之五味煎熬[34],所以學古人之茹毛飲血也[35]。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飽口腹,蔽形體;今人之意,亦期于飽口腹,蔽形體,未嘗異也。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無異綴皮葉于衣袂之中[36],投毛血于餚核之內也[37]。大抵古人之文,專期于達,而今人之文,專期于不達。以不達學達,是可謂學古者乎?
註釋:
[1]隔礙:阻隔、阻礙。[2]辭達而已:見《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言辭,足以表達意思就行了。[3]文:此處指有文采。
[4]唐:唐堯。虞:虞舜。三代:夏、商、周。[5]宜: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