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第351頁
在歐洲各商業國內,自命的這種學說的學者常常預告;不利的貿易差額,將使國家頻於滅亡。這激起了各商業國不少的憂慮,幾乎各商業國都試圖改變貿易差額,使對本國有利而對鄰國不利。但在這一切憂慮以後,在這一切無效的嘗試以後,似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曾因上述原因而變得貧困。和重商主義者的預料相反,實行開放門戶並允許自由貿易的都市與國家,不但不曾因此種自由貿易而滅亡,而且因此致富。歐洲今日,從某幾點說,配稱為自由港的都市雖有幾個,但配稱為自由港的國家卻還沒有。最接近於此的國家,也許要算荷蘭了,雖然仍離此很遠。大家承認,不僅荷蘭國民財富全部得自對外貿易,而且大部分必要生活資料也得自對外貿易。 我在前面已經說明,有另一種差額,和貿易差額極不相同。一國的盛衰,要看這差額是有利或是不刮。這就是年生產與年消費的差額。前面說過,年生產的交換價值如果超過了年消費的交換價值,社會的資本每年就必然會按照這超過額的比例而增加起來。在這場合,社會在其收入內維持其生存,每年從其收入中節省下來的部分,自然會加到社會資本上去,並用以進一步增加年生產物。反之,如果年生產的交換價值,小於年消費的交換價值,社會的資本每年就必然會按照短少的比例而減少下去。在這場合,社會的支出超過了社會的收入,那必然會侵蝕社會的資本。資本必然會減退,隨著資本的減退,其產業年產物的交換價值亦減退。 生產與消費的差額,和所謂貿易差額全不相同。在沒有對外貿易、不與世界往來的國家內,可以發生這種差額。在財富、人口與改良都在逐漸增進或在逐漸減退的全地球上,也可以發生這種差額。 即使在所謂的貿易差額一般不利於一個國家時,生產與消費的差額仍可不斷地有利於這個國家。即使半世紀來,這個國家輸入的價值都大於輸出的價值;在這全期間內,流入的金銀,全部立即輸出;流通鑄幣逐漸減少而以各種紙幣替代鑄幣;甚至它對各主要通商國家所負的債務,亦在逐漸增加;但它的真實財富,它的土地勞動年產物的交換價值,仍可在這期間,按照比以前大得多的比例增加起來。我國北美殖民地的狀態,以及它們在現今的擾亂事件發生以前對不列顛的貿易狀態,都可證明這並不是一個不接近於事實的假設。 第四幕 論退稅 商人和制造業者,不以獨占國內市場為滿足,卻為他們的貨物謀求最廣大的國外銷售市場。但由於他們的國家在外國沒有管轄權,他們要獨占外國的市場,簡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地說,他們只好請求獎勵輸出。 第3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