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第257頁
象個人一樣,一個國家往往沒有足夠資本,既把一切土地改良和耕種起來,又把全部原生產物加工起未,使適於直接的消費及使用,又把剩餘的原生產物及制造品運往遠方的市場換取國內需要的物品。不列顛許多地方的居民,沒有足夠資本來改良和耕種他們所有的全部土地。蘇格蘭南部的羊毛,就大部分因為當地缺乏資本,不得不經過極不平坦的道路,用車運到約克郡去加工。英國有許多小工業城市,其人民沒有足夠資本把產品運到需要它們的遠方市場去銷售。他們中,縱使有個把商人,亦只好說是大富商的經理人。這種大富商,往往住在比較大的商業城市里。 一國資本,要是不夠同時兼營這三種事業,那末,我們就可以說,投在農業上的部分愈大,所推動的國內的生產性勞動量也愈大,同時,對社會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也愈大。除了農業,當推制造業。投在出口貿易上的資本,在三者中,效果最小。 所有資本還不足兼營這三事業的國家,就其富裕的程度說,實未達到自然所允許達到的最高點。無論就個人說,就社會說,企圖以不充足的資本,在時機未成熟時兼營這三事,都不是取得充足資本的最捷途徑。正象一個人的資本有一定的限度一樣,國內全體人民的資本亦有一定的限度,只夠用於某幾方面。要增加個人資本,須從收入內節省而不斷蓄積;要增加國民資本,亦須從收入內節省而不斷蓄積。因此,資本的用途,若能給國內全體居民提供最大的收入,從而使全體居民都能作最大的積蓄,則國民資本大概就會極迅速地增加起來。但國內全體居民收入的大小,必定以國民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大小為轉移。 英屬美洲殖民地,幾乎把所有的資本都沒在農業上。那里也就主要為了這個原因,才很迅速地日趨於富強。那里,除了家庭制造業和粗糙制造業(這種制造業,一定會隨著農業的進步而產生,每個家庭的婦女兒童,都能經營這種工作),就沒有制造業。至於輸出業和航運業,則大部分由住在英國的商人投資經營。甚至有些省分,特別是維瓦尼亞和瑪利蘭,經營零售生意的店鋪和棧房辦為居住在母國的商人所有。零售業不由本地商人資本經營的事例不多,這就是其中之一。假使美洲人聯合起來,或用其他激烈手段,阻止歐洲制造品輸入,使能夠制造同種物品的本地人有獨占的機會,因而使本地大部分資本,轉投到制造業上來,結果將不但不能加速他們年產物價值的增進,恐怕還會加以阻礙,不但不能使其國家漸臻於富強,恐怕還會加以妨害。同樣,如果他們要設法壟斷全部輸出業,結果也許更會如此。 第2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