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第415頁
訥從父弟悅。初,道武居賀蘭部下,人情未甚附,唯悅舉部隨從。又密為帝祈禱天神,請成大業,出於誠至。帝嘉之,甚見寵待。後平中原,以功賜爵鉅鹿侯,進爵北新,卒。 子泥襲爵,後降為肥如侯。道武崩,京師草草,泥出,舉烽于安陽城北,賀蘭部人皆往赴之。明元即位,乃罷。詔泥與元渾等八人拾遺左右。與北新侯安同持節行並、定二州,劾奏并州刺史元六頭等,皆伏罪,州郡肅然。後從太武征赫連昌,以功進爵為琅邪公,軍國大議,每參豫焉。又征蠕蠕,為別道將,坐逐賊不進,詐增虜,當斬。贖為庶人。久之,拜光祿勛,為外都大官,複本爵。卒官,子丑建襲。 姚黃眉,姚興之子,明元昭哀皇后之弟也。姚泓滅,黃眉間來歸魏。明元厚禮待之,賜爵隴西公。尚陽翟公主,拜附馬都尉,隷戶二百。太武即位,遷內都大官,後拜太常卿,卒。贈雍州刺史、隴西王,謚曰獻,陪葬金陵。黃眉寬和溫厚,希言得失,太武悼惜之,故贈禮有加。 杜超,字祖仁,魏郡鄴人,密皇后之兄也。少有節操。泰常中,為相州別駕。始光中,太武思念舅氏,以超為陽平公,尚南安長公主,拜附馬都尉,位大鴻臚卿,車駕幸其第,賞賜巨萬。神三年,以超行征南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追加超父豹鎮東大將軍、陽平景王,母曰鉅鹿惠君。真君五年,超為帳下所害,太武臨其喪,哀慟者久之。謚曰威王。長子道生賜爵城陽侯,後為秦州刺史,進爵河東公。道生弟鳳凰襲爵,加侍中、特進。太武追思超不已,欲以鳳凰為定州刺史。鳳凰不願違離闕庭,乃止。鳳凰弟道俊賜爵發乾侯,鎮枋頭,除兗州刺史。 超既薨,復授超從弟遺侍中、安南將軍、開府、相州刺史,入為內都大官,進爵廣平王。遺性忠厚,頻歷州郡,所在著稱。薨,贈太傅,謚曰宣王。 長子元寶,位司空。元寶弟胤寶,司隷校尉。元寶又進爵京兆王。及歸而父遺喪。明當入謝,元寶欲以表聞。文成未知遺薨,怪其遲,召之。元寶將入,時人止之曰:「宜以家憂自辭。」元寶欲見其寵,不從,遂冒哀而入。未幾,以謀反伏誅,親從皆斬,唯元寶子世沖逃免。時朝議欲追削超爵位,中書令高允上表理之。後兗州故吏汲宗等,以道俊遺惠在人,前從坐爵受誅,委骸土壤,求得收葬。書奏,詔義而聽之。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南康公,謚曰昭。世沖襲遺公爵。 賀迷,代人,太武敬哀皇后之從父也。皇后生景穆。初,後少孤,父兄近親唯迷,故蒙賜爵長鄉子。卒,贈光祿大夫、五原公。 閭毗,代人,蠕蠕主大檀之親屬,太武時自其國來降。毗即恭皇后之兄也。後生文成。文成太安二年,以毗為平北將軍,賜爵河東公。弟紇為寧北將軍,賜爵零陵公。其年,並加侍中,進爵為王。毗,征東將軍,評尚書事;紇,征西將軍、中都大官。自餘子弟賜爵為王者二人,公五人,侯六人,子三人,同時受拜,所以隆崇舅氏。和平二年,追諡後祖父延襄康公,父辰定襄懿王。毗薨,贈太尉,追贈毗妻河東王妃。子惠襲。紇薨,贈司空。子豆,後賜名莊。太和中,初立三長,以莊為定戶籍大使,甚有時譽。十六年,例降爵。後為七兵尚書,卒。 紇弟染,位外都大官、冀州刺史、江夏公,卒。 先是,文成以乳母常氏有保護功,既即位,尊為保太后,後尊為皇太后。興安二年,太后前兄英,字世華,自肥如令超為散騎常侍、鎮軍大將軍,賜爵遼西公;弟喜,鎮軍大將軍、祠曹尚書、帶方公;三妹皆封縣君;妹夫王暏為平州刺史,遼東公。追贈英祖父苻堅扶風太守亥為鎮西將軍、遼西蘭公;勃海太守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于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塚百家。太安初,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喜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子伯夫,散騎常侍、選部尚書;次子員,金部尚書;喜子振,太子庶子。三年,英領太師,評尚書事,內都大官、伏寶泰等州刺史。五年,詔以太后母宋氏為遼西王太妃。和平元年,喜為洛州刺史。 初,英事宋不能謹,而暏奉宋甚至,就食于和龍。無車牛,宋疲不進,者負宋于笈。至是,宋于英等薄,不如暏之篤。謂太后曰:「何不王暏而黜英?」太后曰:「英為長兄,門戶主也,家內小小不順,何足追計。暏雖儘力,故是他姓,奈何在英上。本州郡公,亦足報耳。」天安中,英為平州刺史,為幽州刺史,伯夫進爵范陽公。英濁貨,徙敦煌。諸常自興公及至是,皆以親疏受爵賜田宅,時為隆盛。後伯夫為洛州刺史,以臟污欺妄,征斬于京師。承明元年,徽英復官。薨,謚遼西平王。始英之征也,夢日墜其所居黃山下水中,村人以車牛輓致不能出,英獨抱載而歸。聞者異之。 後員與伯夫子禽可共為飛書,誣謗朝政。事發,有司執憲,刑及五族。孝文以明太后故,罪止一門。年老,赦免歸家,恕其孫一人扶養之,經奴婢田宅。其家僮入者百人,金錦布帛數萬計,賜尚書已下宿衛已上。其女婿及親從在朝,皆免官歸本鄉。十一年,孝文、文明太后以文昭太后故,悉出其家前後沒入婦女,以喜子振試守正平郡,卒。 馮熙,字晉國,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祖弘,北燕王。太武平遼海,熙父朗內徙,官至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坐事誅。文明太后臨朝,追贈假黃鉞、太宰、燕宣王,立廟長安。 熙生於長安,為姚氏魏母所養。以叔父樂陵公邈因戰入蠕蠕,魏母攜熙逃避至氐羌中撫育。年十二,好弓馬,有勇干,氐羌皆歸附之。魏母惡其如此,將還長安,始就博士學問。從師受《孝經》、《論語》,好陰陽兵法事。及長,游華陰、河東二郡間。性泛愛,不拘小節,人無士庶,來則納之。 熙姑先入掖庭,為太武左昭儀。妹為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使人外訪,知熙所在,征赴京師,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尚景穆女博陵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獻文即位,為太傅,累拜內都大官。孝文即位,文明太后臨朝,帝乃承旨以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秘書事。熙以頻履師傅,又中宮之寵,為群情所駭,心不自安,乞轉外任。文明太后亦以為然,除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 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頽落。熙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財在諸州鎮建佛圖精舍,合七十二處。寫十六部一切經,延致名德沙門,日與講論,精勤不倦,所費亦不貲。而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人牛。有沙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後,人唯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其北芒寺碑文,中書侍郎賈元壽詞。孝文頻登北芒寺,親讀碑文,稱為佳作。熙為州,因取人子女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為妾,有子女數十人,號為貪縱。 後授內都大官,太師如故。熙事魏母孝謹,如事所生。魏母卒,乃散髮徒跣,水漿不入口三日。詔不聽服,熙表求依趙氏之孤。帝以熙情難奪,聽服齊衰期。後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 第4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