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 第68頁
喬木生雲氣②。訪中興、英雄陳跡③,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④,夢斷神州故里⑤。旋小築、吳宮閒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遨頭小簇行春隊⑥,步蒼苔、尋幽別墅,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⑦。後不如今今非昔⑧,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註釋] ①履齋先生:吳潛,字毅夫,號履齋,淳中,觀文殿大學士,封慶國公。滄浪:滄浪亭,在蘇州府學東,初為吳越錢元池館,後廢為寺,寺後又廢。 ②橋木:指梅樹。 ③中興英雄:指韓興忠。 ④「戰艦東風」句:指韓世忠黃天蕩之捷,兀朮掘新河逃走。 ⑤神州故里:指北宋淪陷領土。 ⑥遨頭:俗稱太守為遨頭。 ⑦東君:春神為東君,此指履齋。 ⑧後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蘭亭集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陪吳潛滄浪亭觀梅,抒發了詞人緬懷英雄、感時憂國的情懷。上闋前一半追憶韓世忠大敗金兀朮的英雄壯舉。後一半寫詞人與吳潛來游韓世忠所置的滄浪亭別墅,恍如隔世。下闋寫滄浪別墅觀梅。「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寫得情趣與境界活靈活現,為下句“此心與、東君同意」作了鋪墊,突出了詞人梅花一樣高潔的情操。接着抒發今不如昔的憤慨,對南宋小朝廷進行婉諷。 唐多令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①。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②,客尚淹留。垂柳不繫裙帶住③,漫長是、系行舟。 [註釋] ①心上秋:合成「愁」字。 ②燕:喻指離去的戀人。 ③裙帶:指戀人。 [賞析] 這是吳文英詞中的一首明快之作。開篇點愁,含意有兩層,心上着秋字曰愁,離思加傷秋為愁。”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言外之意是即使沒有芭蕉雨,人也有相思淚。下闋第一句異常頽傷;“垂柳」句又翻出全新境界。小詞明快輕捷,頗富民歌韻味。 南鄉子·題南劍州妓館① 潘牥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②。月下時時整珮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註釋] ①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南劍州:福建南平縣。 ②躡飛鸞:指歌妓如乘鸞仙人。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闋寫作者舊地重遊,但伊人卻早已不在,「生怕」二字,藏有許多難言深情。下闋寫她乘鸞而來,似乎時時能聽到珮環叮咚。詞人孤獨地折枝梅花獃獃地凝視,大約伊人已逝,化作梅花了。惆悵、孤獨、寂寞、淒涼之情,在此時噴薄而出,詞意達到高潮,餘韻悠遠。 蘭陵王·丙子送春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謾憶海門飛絮①。亂鴉過,斗轉城荒②,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③,梁燕無主④。杜鵑聲里長門暮⑤。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⑥,庾信愁賦⑦。蘇堤盡日風和雨⑧。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⑨,共夜語。 [註釋] ①海門:今江蘇南通縣東,宋初,犯死罪獲貸者,配隷于此。 ②斗轉城荒:指轉眼間南宋都城臨安變成一座荒城。 ③箭雁:中箭而墜逝的大雁。沉邊:去而不回,消失于邊塞。 ④梁燕:指亡國後的臣民。 ⑤長門:指宋帝宮闕。 ⑥江令:江淹被降為建安吳興令,世稱江令。有《別賦》。 ⑦瘐信:南北朝時詩人。 ⑧蘇堤:西湖長堤,蘇軾守杭州時所築。 ⑨孺子:辰翁有子名將孫,也善作詞。 [賞析] 這是首悼亡詞。全詞三闋,上闋由「送春去」開頭,「人間無路」極寫辛酸悲咽。「斗轉城荒」訴說臨安陷落,「不見來時試燈處」尤有深意。中闋由「春去誰最苦」的設問,講述宋亡而愛國軍民最為痛苦的事實。「送客屢回顧」狀寫宋宮室被擄掠的淒慘境遇。下闋由「春去尚來否」的設問,暗示宋朝大勢已去,恢復無望。全詞淒絶哀怨,寄託很深。 寶鼎現 劉辰翁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①。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②。 父老猶記宣和事③。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④。漾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第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