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 第61頁
易挑錦婦機中字⑤,難得玉人心下事⑥。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⑦。 [註釋] ①長安:借指南宋都城臨安。 ②寄:客居。此句說客居的日子多於家居的日子。 ③青錢:古銅錢成色不同,分青錢、黃錢兩種。無何:不過問其他的事情。 ④紅燭呼盧:晚上點燭賭博。 ⑤機中字:織錦中的文字。 ⑥玉人:美人,這裡指妓女。這句說妓女的心事是不易捉摸的。 ⑦水西橋:泛指妓女所居之地,這句說不要為妓女浪費自己的眼淚。 [賞析] 題目是《戲林推》,帶有些許玩笑,然而內容卻很嚴肅。上闋主要寫當時臨安闊少們的放浪生活,是當時朝臣文武恬嬉生涯的象徵。下闋前兩句是說妻子的愛情真摯恆久,而妓女卻總叫人難以捉摸。接下去繼續勸誡:男子心中應裝着國家,淚水不要為妓女而流。結尾兩句是表現愛國思想的千古名句。 賀新郎·九日 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①,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②。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雲筆③。到而今、春華落盡④,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⑤。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⑥,怕黃花、也笑人岑寂⑦!鴻去北,日西匿⑧。 [註釋] ①湛湛(zhàn):深遠的樣子。 ②牛山:在山東臨淄縣南。 ③凌雲筆:高超的大手筆。 ④春華落盡:意謂豪情已消盡。春華:春天的花朵,比喻文采。 ⑤南朝狂客:指孟嘉。晉孟嘉為桓溫參軍,嘗于重陽節共登龍山,風吹帽落而不覺。 ⑥黃花:菊花。 ⑦岑寂:寂寞。 ⑧匿:隱藏。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作,用淒涼的景色襯托淒涼的心情。開頭寫這天濃雲密佈,不宜登高,「亂愁如織」則點出全篇主旨。「賴有高樓」雖不能出,卻可放眼四海。但「千崖秋色」,寂寞淒涼,會使人眼淚滂沱。「往事」,則指北宋滅亡,下闋轉憶「少年」曾有恢復故土的凌雲壯志,但是目前卻青春已逝,壯志成空。「常恨世人」三句則有更深寄託,讀者自可見仁見智。「黃花」句貼「九日」題旨,寫藉酒澆愁。「鴻去北」抒發對故土的思戀。「日西匿」暗指南宋王朝,振興無望。此詞以議論為主,借題發揮,感慨蒼涼,「神州」二字曾在作者詞中反覆出現,說明恢復中原是作者唸唸不忘的頭等大事。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①,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②,新樣釵符艾虎③。早已有遊人觀渡④。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緻⑤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⑥,更懷椒醑⑦。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⑧,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⑨,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弔千古。 [註釋]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結束:妝束、打扮。 ③釵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綴髻鬢為釵頭符」。《荊門記》:「午節人皆采艾為虎為人,掛于門以闢邪氣。」 ④觀渡:《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汩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靈均標緻:屈原風度。屈原字靈均。 ⑥紉蘭佩:聯綴秋蘭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過來。 [賞析] 這是一首節序詞,是對端午節的吟詠。上闋寫時令特點和節日的場景與氣氛。詞人以局外人的視角靜觀「兒女」與「年少」之樂,為下闋的抒情作鋪墊。下闋是對屈原的緬懷。「憶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為楷模,但卻生不逢時。末尾以「聊一笑,弔千古」昭示對南宋朝廷的絶望。 大有·九日① 潘希白 戲馬台前,採花籬下②,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③,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④,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⑤,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蒓鱸,霜前雁後⑥。 [註釋] ①大有:周邦彥創調。 ②採花籬下:用陶潛「采菊東籬下」詩意。 ③宋玉情懷:即悲秋情懷,宋玉作《九辯》悲愁。 ④衛郎清瘦:見前周邦彥《大酺》注。 ⑤「帽檐」句:用孟嘉龍山落帽事。 ⑥霜前雁後:杜甫詩:「故國霜前北雁來。」 [賞析] 第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