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 第48頁
這是詞人飄流他鄉,逢元宵節的憶舊感懷之作。先寫元宵夜的燈節花市,巨大的蠟燭,通明的花燈,露水雖然燈籠紙打濕,可裡面燭火仍旺。月光與花市燈火互相輝映,整個世界都晶瑩透亮,嫦娥也想下來參加人間的歡慶。苗條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戲,簫鼓喧閙,滿路溢香。又寫「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從大處着筆。「鈿車羅帕」突出都市特點,與上闋「楚女纖腰」及「簫鼓」形成對照,脈絡井然。「暗塵隨馬」寫夜市繁華。從「年光是也」開始抒情,抒發今不如昔的際遇和傷感。此作結構縝密,厚重頓挫,極具匠心。 關河令① 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註釋] ①關河令:其音多哀怨。 [賞析] 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聲瀟瀟,卻無鴻雁傳書,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寫夜深人去,惟孤燈作伴,以酒澆愁愁更愁,漫漫長夜孤苦難,李清照《聲聲慢》一詞「冷冷清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從中看到借鑒處。 綺寮怨① 周邦彥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②。映水曲,翠瓦失檐,垂楊裡,乍見津亭。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何曾再問楊瓊?舊曲淒清,斂愁黛③,與誰聽?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何須渭城④?歌聲未盡處,先淚零。 [註釋] ①綺寮怨:周邦彥創調。 ②曉風句: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③愁黛:愁眉。④渭城:即王維《渭城曲》。 [賞析] 這是一首寫覊旅傷感的詞作。開頭兩句表現詞人的潦倒和狼狽。接下不說原委,而寫途中所見。津亭敗壁、蛛絲網罩——乃是歲月的足跡。下闋開頭「去去倦尋路程」才對首二句作了正面回答。舊地重經,席上奏起「舊曲」。此時只是想到曾為我樽前演唱的「故人」。下闋是詞人意識流程的真實記錄,表現如煙往事,在重經故地時——湧上心頭。故爾才有了起首「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的麻木,以逃避憶舊(尤其是那位善唱的「故人」)給自己帶來的深沉痛苦。 尉遲杯① 周邦彥 隋堤路,漸日晚,密靄生煙樹②。陰陰淡月籠沙③,還宿河橋深處。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 因念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④,仍慣見珠歌翠舞。如今向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想鴛侶。 [註釋] ①尉遲杯:詞牌名。 ②密靄:濃雲密霧。 ③淡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冶葉倡條:指歌妓。 [賞析] 這又是一篇抒寫離愁之作。一開始「密靄生煙樹」,景中已透露前途迷茫之預感。接着,在流動中表現出離京漸遠的過程和淒涼、孤獨……種種難言之苦。下闋前半憶舊。「舊客京華」本有許多情事可以回顧,但詞人卻只回憶與妓女們的「歡聚」。下闋後半又回到現實:「漁村雙驛」,這與京都的「珠歌翠舞」的鮮明對比強化了落魄的淒楚。所以「夜如歲」二句便顯得甚有份量。「夢魂凝想鴛侶」又表現出愁極無聊時,仍痴迷于舊情。此詞營造出的憂愁勝境,獨具一格。 瑞鶴仙① 周邦彥 悄郊原帶郭。行路永,客去年塵漠漠。斜陽映山落,斂餘紅,猶念孤城闌角。凌波步弱②,過短亭、何用素約③。有流鶯勸我,重解綉鞍,緩引春酌④。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驚飆動幕⑤。扶殘醉、繞紅藥。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⑥。 [註釋] ①瑞鶴仙:此調始於北宋,周邦彥詞為正體。 ②凌波步弱:指步伐輕盈的歌女。 ③素約:舊約。 ④春酌:春酒。 ⑤驚飆:驚人的暴風。 ⑥洞天:道家謂神仙所居地。 [賞析] 此詞寫偶遇舊時相知的傷感之情。表現詞人嚮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緒。此詞據周邦彥說是「夢中得句」,並將此詞與方臘起義聯繫起來。當時詞人為躲避起義,東奔西避,但詞中並無一語對起義的微詞,尾句竟唱出「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的輕快之調,反映詞人晚年對朝廷時局的不滿與出世之願。 西河·金陵懷古① 周邦彥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