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 第34頁
這首詞寫秋夜雨中懷念情人。上闋開頭兩句寫室內環境,接着寫室外環境。殘燈如豆,梧桐秋雨,喚起客子的離愁。下闋開頭三句轉憶當年兩人一起調瑟撫琴,同唱新曲,互為知己的愉悅。今夜「風雨西樓」,孤寂一人,今昔對比更覺淒孤。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①。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註釋] ①閣定:停住。空相覷(qù):眼眯成一條縫看著空無的一切。 [賞析] 這是一首詠別詞,情似游絲未定,人如飛絮無蹤。「情」是送者,「人」是行者。「一溪煙柳」本與人情無關,而送者竟抱怨其「絲垂」萬條,為何系不住行人蘭舟?這是面對別離痛苦的無奈之言。「雁過」句,敘別後之情。即便是不考慮明天如何打發,可今晚難熬漫漫長夜!結尾兩句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平淡率真。全詞悱惻纏綿,真切感人。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① 徽宗皇帝 裁剪冰綃①,輕疊數重,淡着燕脂勻注②。新樣靚妝③,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④。易得凋零⑤,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淒涼院落,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⑤?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註釋] ①宴山亭:詞牌名。「宴」通「燕」。 ②冰綃:潔白如冰的絲織品,此處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靚(jìng)妝:美麗的妝飾。 ④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⑤會:理解,懂得。 [賞析] 這首詞是趙佶被人擄掠北去途中,見杏花而懷念故國的傷懷之作。開頭描繪杏花的形態色彩,接着以杏花的美麗妝飾與天上宮女對比,透過此花,人們能看到曾為帝王、現為囚徒的作者及今日的後宮佳麗憔悴飄零的落魄之態。下闋由上闋寫杏花轉為寫人。題意是「北上見杏花」,並非專詠物,所以「憑寄離恨重重」承上啟下。「離恨」為點睛之筆。借對夢的期待,委婉表達,此刻的作者傷心到連夢也不做了! 燭影搖紅·題安陸浮雲樓 廖世美 靄靄春空,畫樓森聳凌雲渚。紫微登覽最關情①,絶妙誇能。惆悵相思遲暮。記當日、朱闌共語。塞鴻難問,岸柳何窮,別愁紛絮。 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極目傷平楚。晚霽波聲帶雨②。悄無人、舟橫野渡。數峰江上,芳草天涯,參差煙樹。 [註釋] ①紫微:星名,位於北斗東北,古人認為是天帝之座。 ②帶雨: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這是一首登樓懷遠之詞。「紫微」兩句詠古,說杜牧曾登臨此樓,寫下絶妙詩篇。又化用杜牧詩句,將「相思遲暮」之情道出。下闋開頭「催促年光」承「遲暮」點染,「舊來流水」句沉痛,「斷腸」句淒涼。「晚霽」轉折,「波聲帶雨」又變化用韋應物詩句而出新。後三句寫三景,烘託了離愁別緒。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①,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②,載不動,許多愁。 [註釋] ①雙溪:水名,雙江于金華縣城南,為當地名勝。 ②舴艋(zé měng):小船。 [賞析] 短幅之中貴有曲折。這首詞上闋前兩句寫春去人愁,後兩句直寫痛楚。下闋逆鋒倒接,略作迴旋,然後跌出本意。最後兩句以舟載愁的想象,十分別緻,前人以為可與蘇軾的「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相媲美。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慇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註釋] ①:三山:神話渤海三仙山,有方丈、瀛洲、蓬萊。蓬萊又稱蓬壺。蓬音彭。 [賞析] 見《漱玉詞》。題為「記夢」。約作於徽宗大觀二年(1108)趙明誠被罷官後偕清照避居青州(今山東益都)故鄉時所作。起首兩句狀夜空景色,意境壯闊優美。此詞吸取《離騷》「上下求索」和李白「夢遊天姥」的浪漫主義精神,憑藉豐富想象,體現作者的不凡理想和豪邁氣概,是《漱玉詞》中獨具豪放風格之傑作。清黃蓼園評:「此似不甚經意之作,卻渾成大雅,無一豪釵粉氣,自是北宋風格。」(《李清照集》引《蓼園詞選》) 永遇樂 李清照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