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 下 第37頁
(3) 方丈:佛寺長老和住持說法之處。 (4) 舉,列舉。 (5) 得毋甘心於我乎:意謂該不是想報復我以快心意吧。甘心,稱心,快意。《左傳。莊公九年》:「管(仲)、召(忽)讐也,請受而甘心焉。」 註:「言欲快意戮殺之。」 (6) 防海將軍:未詳。康熙年間,曾設「山東青州海防道」(見《碑汝集》十);疑指此類官員。 (7) 冥搜,到處搜索。 (8) 關,指門扇。 (9) 現化:現身變化。佛教稱佛力廣大,能現種種化身于世間。 (10)趙孝廉豐原:趙豐原,字于京,號香坡,又號客亭,歷城(今山東濟南市歷城縣)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舉人選任城武教諭。官至河南府知府。生平洋《山東通志。人物誌》。 彭二掙 禹城韓公甫自言(1) :「與邑人彭二掙並行于途,忽迴首不見之,惟空蹇隨行(2).但聞號救甚急,細聽則在被囊中(3).近視囊內累然,雖則偏重,亦不得墮。欲出之,則囊口縫紉甚密;以刀斷線,始見彭犬臥其中(4).既出,問何以入,亦茫不自知。蓋其家有狐為祟,事如此類甚多雲。」 據《聊齋誌異》手稿本 【註釋】 (1) 禹城,縣名,令屬山東省。 (2) 空蹇(jiǎn 簡):無人騎坐的驢。蹇,跛,一般指驢,亦指駑劣之馬。 (3) 被囊:即被袋,今稱行李袋,俗以之搭于驢背。 (4) 犬臥:像犬一樣伏臥。 何仙 長山王公子瑞亭(1) ,能以乩卜(2).乩神自稱何仙,乃純陽弟子(3) ,或謂是呂祖所跨鶴雲。每降,輒與人論文作詩。李太史質君師事之(4) ,丹黃課藝(5),理緒明切;太史揣摩成(6),賴何仙力居多焉,因之文學士多皈依之(7).然為人決疑難事,多憑理,不甚言休咎。辛未(8) ,朱文宗案臨濟南(9) ,試後,諸友情決等第(10). 何仙索試藝(11),悉月旦之(12). 座中有與樂陵李忭相善者(13),李固好學深思之士,眾屬望之(14),因出其文,代為之請。 乩註云:「一等(15). 」少間,又書云:「適評李生,據文為斷,然此生運數大晦(16),應犯夏楚(17). 異哉!文與數適不相符,豈文宗不論文耶?諸公少侍,試一往探之。」少頃,又書云:「我適至提學署中,見文宗公事旁午(18),所焦慮者殊不在文也。一切置付幕客六七人,粟生。例監(19),都在其中,前世全無根氣(20),大半餓鬼道中遊魂(21),乞食于四方者也。曾在黑暗獄中八百年(22),損其目之精氣,如人久在洞中,乍出則天地異色,無正明也。中有一二為人身所化者,閲卷分曹(23),恐不能適相值耳。」眾問輓回之術,書云:「其術至實,人所共曉,何必問?」眾會其意,以告李。 李懼,以文質孫人史子未(24),且訴以兆(25). 太史贊其文,因解其惑。李以太史海內宗匠(26),心益壯,乩語不復置懷。後案發(27),竟居四等。太史大駭,取其文複閱之,殊無疵摘(28). 評雲,「石門公祖(29),素有文名,必不悠謬至此(30). 是必幕中醉漢,不識句讀者所為。」於是眾益服何仙之外,其焚香祝謝之。乩書曰:「李生勿以暫時之屈,遂懷慚作。當多寫試卷,益暴之(31),明歲可得優等。」李如其教。久之署中頗聞,懸牌特慰之。次歲果列優等,其靈應如此。 異史氏曰:「幕中多此輩客,無怪京都醜婦巷中,至夕無閒床也。嗚呼!」 據《聊齋誌異》手稿本 【註釋】 (1) 長山:舊縣名,在今山東鄒平縣境。 (2) 乩(j ī鷄)卜:扶亂問卜。扶亂為舊時迷信問卜的一種方術。由二人扶一丁字架,下設沙盤,謂神降臨時木架划出字跡,能為人決疑,預言禍福。 (3) 純陽:呂純陽,即呂洞賓,唐未道士,名嵒,或名岩,以字行,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又相傳為八仙之一。 (4) 李大史質君:李質君,名斯義,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改庶古士,擢御史,官至福建巡撫。生平詳《山東通志。人物誌》。 (5) 丹黃課藝:謂評改其習作文章。丹黃,古時校點書籍時所用的兩種顏色;點校時用硃筆書寫,改錯時則用雌黃塗抹。此指評改作文,圈贊用朱,刪改用黃。藝,文藝,指八股文。詳《陸判》注。 (6) 揣摩成:指考中進士,入翰林。揣摩,此謂研習藝業,考慮時務之急需,以迎合君主與當權者所好。《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通之,簡練以為揣摩。」註:「揣,量度。摩,研究。以我學之精熟者,揣摩時務之切,而用之世主之情,而中之。」 (7) 皈(guī歸)依:佛教本稱身心歸向佛、法,此指信仰、依賴。 (8) 辛未歲:當指清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 (9) 朱文宗:指朱雯,浙江石門人。進士。康熙三十年(1691)出任山東提學使。見《山東通志。職官志》四。文宗,文章宗匠。此指主考的提學使。 詳《考城隍》注。 (10)等第:指生員歲、科試的等第。清初沿明制,順治九年(1652)題準歲考生員有六等黜陟法,四等以下有罰或黜革。 (11)試藝:考試時所作文章。據「朱文宗案臨濟南」一語,知此指歲試。 清制,學政到任第一年為歲考。 (12)月旦:品評。詳《阿寶》注。 (13)樂陵:縣名,今屬山東省。 (14)眾屬望之:謂眾人寄望於他,眾望所歸之意。 (15)一等:據清初歲考生員六等黜陟法,文理平通者列為一等。 (16)運數大晦:運氣很壞。運數,命運,運氣。晦,倒霉。 (17)夏(jiǎ甲)楚:皆木名,古用作刑具。夏,即「檟」,同「檟」,楸樹。按清初歲考六等黜陟法,考四等者,廩免責停餼,增、附、青、社俱撲責,不許科考,鄉試年只準錄遺。犯夏楚,指歲考四等。 第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