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 第129頁
這只是短期戰略。很多人在談到中國現象時,他們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中國不是靠改善質量和提高生產率,而僅僅憑工資水平來佔據優勢。世界大企業聯合會(U.S. Conference Board )的研究發現,1995~2002 年,中國的私營工業部門每年的生產率增加17% ——我再重複一遍,是17%.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吸收了新科技和現代化的商業模式。該委員會還發現,中國在此期間失去了1500萬個製造業的工作機會,而美國的這一數字只有200 萬。研究指出,「隨著中國製造業生產率的提高,中國正失去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而且其數量要遠遠超過美國——這有利於中國服務業的發展,這一模式正是多年來發達國家一直在遵循的。」 中國真正的長期戰略是趕超歐美國家,並且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中國領導人比很多西方國家領導人更關注如何提高年青一代的數理和計算機知識(這在平坦的世界中無疑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如何建立高度發達的通訊基礎設施,如何創建吸引外國投資的激勵機制。中國領導人希望看到的是新一代的內衣服裝和飛機機翼都能在中國完成設計,這也是她們在下一個10年中希望達到的目標。 因此30年的歷史將見證中國經歷「中國銷售」—「中國製造」—「中國設計」—「中國夢想」的整個過程——或者說,中國在同全球製造商的合作中,從一切都無能為力到成為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合作者。在寫這一章節的過程中,我正好在網上看到了有關半導體行業的、名為Inquirer的時事通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11月5 日一期的文章《中國將成為一切的中心》。文章引用《人民日報》的文章稱,福布斯500 強中的400 家企業已經在中國內地投資了2000多個項目,這還是5 年前的事情。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在內部化中國的挑戰方面採取了非常積極的方式。日本推動出口的官方機構——日本貿易振興會理事長渡邊修(Osamu Watanabe)在東京告訴我:「中國現在發展得非常迅速,並且他們正從低端產品發展到高端、高科技產品。」 第1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