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 六 第199頁
卷779_26 【送薛大夫和蕃】 孫頠 亞相獨推賢,乘軺向遠邊。一心傾漢日,萬里望胡天。 忠信皇恩重,要荒聖德傳。戎人方屈膝,塞月復嬋娟。 別思流鶯晚,歸朝候雁先。當書外垣傳,回奏赤墀前。 卷779_27 【風光草際浮】 陳璀 春風泛搖草,旭日遍神州。已向花間積,還來葉上浮。 曉光緣圃麗,芳氣滿街流。澹蕩依朱萼,颻颺帶玉溝。 向空看轉媚,臨水見彌幽。況被崇蘭色,王孫正可游。 卷779_28 【風光草際浮】 裴杞 澹蕩和風至,芊綿碧草長。徐吹遙撲翠,半偃乍浮光。 葉似翻宵露,叢疑扇夕陽。逶迤明曲渚,照耀滿回塘。 白芷生還暮,崇蘭泛更香。誰知攬結處,含思向餘芳。 卷779_29 【風光草際浮】 陳祜 香發王孫草,春生君子風。光搖低偃處,影散艷陽中。 稍稍移蘋末,微微轉蕙叢。浮煙傾綠野,遠色澹晴空。 泛彩池塘媚,含芳景氣融。清暉誰不挹,幾許賞心同。 卷779_30 【風光草際浮】 吳秘 草色春沙裡,風光曉正幽。輕明搖不散,鬱昱麗仍浮。 吹緩苗難轉,暉閒葉本柔。碧凝煙彩入,紅是日華流。 耐可披襟對,誰應滿掬收。恭聞掇芳客,為此尚淹留。 卷779_31 【風光草際浮】 張復元 纖纖春草長,遲日度風光。靃靡含新彩,霏微籠遠芳。 殊姿媚原野,佳色滿池塘。最好垂清露,偏宜帶艷陽。 淺深浮嫩綠,輕麗拂餘香。好助鶯遷勢,乘時冀便翔。 卷779_32 【冬至日祥風應候】 穆寂 節逢清景至,占氣二儀中。獨喜登台日,先知應候風。 呈祥光舜化,表慶感堯聰。既與乘時葉,還將入律同。 微微萬井遍,習習九門通。更繞爐煙起,慇勤報歲功。 卷779_33 【清風戒寒】 穆寂 風清物候殘,蕭灑報將寒。掃得天衢靜,吹來眼界寬。 條鳴方有異,蟲思亂無端。就樹收鮮膩,沖池起澀瀾。 過山嵐可掬,度月色宜看。華實從茲始,何嗟歲序殫。 卷779_34 【風草不留霜】 王景中 繁霜當永夜,寒草正驚風。飄素衰蘋末,流光晚蕙叢。 悠揚方泛影,皎潔卻飛空。不定離披際,難凝蘙薈中。 低昂閒散質,肅殺想成功。獨感玄暉詠,依依此夕同。 卷779_35 【春雲】 鄧倚 搖曳自西東,依林又逐風。勢移青道里,影泛綠波中。 夕霽方明日,朝陽復蔽空。度關隨去馬,出塞引歸鴻。 色任寒暄變,光將遠近同。為霖如見用,還得助成功。 卷779_36 【登雲梯】 湯洙 謝客常游處,層巒枕碧溪。經過殊俗境,登陟象雲梯。 步步勞山屐,行行躡澗霓。迥臨天路廣,俯眺夕陽低。 賞詠情彌愜,風塵事已睽。前修如可慕,投足固思齊。 卷779_37 【登雲梯】 殷琮 碧落遠澄澄,青山路可升。身輕疑易蹋,步獨覺難憑。 邐迤排將近,迴翔勢漸登。上寧愁屈曲,高更喜超騰。 江樹遙分藹,山嵐宛若凝。赤城容許到,敢憚百千層。 卷779_38 【秋山極天淨】 朱延齡 雨洗高秋淨,天臨大野閒。蔥蘢清萬象,繚繞出層山。 日落千峰上,雲銷萬壑間。綠蘿霜後翠,紅葉雨來殷。 散彩輝吳甸,分形壓楚關。欲尋霄漢路,延首願登攀。 卷七百八十 卷780_1 【春台晴望】 鄭蕡 追賞層台迥,登臨四望頻。熙熙山雨霽,處處柳條新。 草長秦城夕,花明漢苑春。晴林翻去鳥,紫陌閲行人。 旅客風塵厭,山家夢寐親。遷鶯思出谷,鶱翥待芳辰。 卷780_2 【天驥呈材】 鄭蕡 毛骨合天經,拳奇步驟輕。曾邀于闐駕,新出貳師營。 噴勒金鈴響,追風汗血生。酒亭留去跡,吳阪認嘶聲。 力可通衢試,材堪聖代呈。王良如顧盻,垂耳欲長鳴。 卷780_3 【律中應鐘(一作裴次元詩)】 裴元 律窮方數寸,室暗在三重。伶管灰先動,秦正節已逢。 商聲辭玉笛,羽調入金鐘。密葉翻霜彩,輕冰斂水容。 望鴻南去絶,迎氣北來濃。願托無凋性,寒林自比松。 卷780_4 【閏月定四時】 杜周士 得閏因貞歲,吾君敬授時。體元承夏道,推曆法堯咨。 直取歸餘改,非如再失欺。葭灰初變律,鬥柄正當離。 寒暑功前定,春秋氣可推。更憐幽谷羽,鳴躍尚須期。 卷780_5 【閏月定四時】 樂伸 聖代承堯歷,恆將閏正時。六旬餘可借,四序應如期。 分至寧愆素,盈虛信不欺。鬥杓重指甲,灰琯再推離。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則之。願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龜。 卷780_6 【閏月定四時】 徐至 積數歸成閏,羲和職舊司。分銖標鬥建,盈縮正人時。 節候潛相應,星辰自合期。寸陰寧越度,長歷信無欺。 定向銅壺辨,還從玉律推。高明終不謬,委鑒本無私。 卷780_7 【新陽改故陰】 紇干諷 律管才推候,寒郊忽變陰。微和方應節,積慘已辭林。 暗覺餘澌斷,潛驚麗景侵。禁城佳氣換,北陸翠煙深。 有截知遐布,無私荷照臨。韶光如可及,鶯谷免幽沈。 卷780_8 【春水綠波】 朱休 芳時淑氣和,春水澹煙波。滉漾滋蘭杜,淪漣長芰荷。 晚光扶翠瀲,潭影寫青莎。歸雁追飛盡,纖鱗游泳多。 朝宗終到海,潤下每盈科。願假中流便,從茲發棹歌。 卷780_9 【海水不揚波】 李沛 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揚。既合千年聖,能安百谷王。 天心隨澤廣,水德共靈長。不撓魚彌樂,無瀾葦可航。 化流沾率土,恩浸及殊方。豈只朝宗國,惟聞有越裳。 卷780_10 【四水合流】 李沛 禹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縈迴過鳳闕,會合出皇州。 第1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