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 四 第283頁
見說孤帆去,東南到會稽。春雲剡溪口,殘月鏡湖西。 水鶴沙邊立,山鼯竹裡啼。謝家曾住處,煙洞入應迷。 卷384_16 【贈辟榖者】 張籍 學得餐霞法,逢人與小還。身輕曾試鶴,力弱未離山。 無食犬猶在,不耕牛自閒。朝朝空漱水,叩齒草堂間。 卷384_17 【思江南舊遊】 張籍 江皋三月時,花發石楠枝。歸客應無數,春山自不知。 獨行愁道遠,回信畏家移。楊柳東西渡,茫茫欲問誰。 卷384_18 【夜到漁家(一作宿漁家)】 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卷384_19 【送遠使】 張籍 揚旌過隴頭,隴水向西流。塞路依山遠,戍城逢笛秋。 寒沙陰漫漫,疲馬去悠悠。為問征行將,誰封定遠侯。 卷384_20 【不食姑(一作贈山中女道士)】 張籍 幾年山裡住,已作綠毛身。護氣常稀語,存思自見神。 養龜同不食,留藥任生塵。要問西王母,仙中第幾人。 卷384_21 【古苑杏花】 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卷384_22 【送流人】 張籍 獨向長城北,黃雲暗塞天。流名屬邊將,舊業作公田。 擁雪添軍壘,收冰當井泉。知君住應老,須記別鄉年。 卷384_23 【宿臨江驛(一作宿江上,一作宿溪中驛)】 張籍 楚驛南渡口,夜深來客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 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寒衣。 卷384_24 【送蠻客】 張籍 借問炎州客,天南幾日行。江連惡谿路,山繞夜郎城。 柳葉瘴雲濕,桂叢蠻鳥聲。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 卷384_25 【襄國別友】 張籍 曉色荒城下,相看秋草時。獨遊無定計,不欲道來期。 別處去家遠,愁中驅馬遲。歸人渡煙水,遙映野棠枝。 卷384_26 【送遠客】 張籍 南原相送處,秋水草還生。同作憶鄉客,如今分路行。 因誰寄歸信,漸遠問前程。明日重陽節,無人上古城。 卷384_27 【山中贈日南僧】 張籍 獨向雙峰老,松門閉兩崖。翻經上蕉葉,掛衲落藤花。 甃石新開井,穿林自種茶。時逢海南客,蠻語問誰家。 卷384_28 【征西將】 張籍 黃沙北風起,半夜又翻營。戰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陰磧鼓無聲。幾道征西將,同收碎葉城。 卷384_29 【寄友人】 張籍 憶在江南日,同遊三月時。採茶尋遠澗,鬥鴨向春池。 送客沙頭宿,招僧竹裡棋。如今各千里,無計得相隨。 卷384_30 【送防秋將】 張籍 白首征西將,猶能射戟支。元戎選部曲,軍吏換旌旗。 逐虜招降遠,開邊舊壘移。重收隴外地,應似漢家時。 卷384_31 【律僧】 張籍 苦行長不出,清羸最少年。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從來天竺法,到此幾人傳。 卷384_32 【山中秋夜】 張籍 寂寂山景靜,幽人歸去遲。橫琴當月下,壓酒及花時。 冷露濕茆屋,暗泉沖竹籬。西峰採藥伴,此夕恨無期。 卷384_33 【送南客】 張籍 行路雨修修,青山盡海頭。天涯人去遠,嶺北水空流。 夜市連銅柱,巢居屬象州。來時舊相識,誰嚮日南遊。 卷384_34 【宿江店】 張籍 野店臨西浦,門前有橘花。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 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閒尋泊船處,潮落見平沙。 卷384_35 【嶺表逢故人】 張籍 過嶺萬餘裡,旅遊經此稀。相逢去家遠,共說幾時歸。 海上見花發,瘴中唯鳥飛。炎州望鄉伴,自識北人衣。 卷384_36 【出塞(一作塞上曲)】 張籍 秋塞雪初下,將軍遠出師。分營長記火,放馬不收旗。 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徵人皆白首,誰見滅胡時。 卷384_37 【寄紫閣隱者】 張籍 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有人時得見,無路可相尋。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慄林。唯應采靈藥,更不別營心。 卷384_38 【夜宿黑灶溪】 張籍 夜到碧溪裡,無人秋月明。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紅泉色,雲西乳鶴聲。明朝記歸處,石上自書名。 卷384_39 【古樹】 張籍 古樹枝柯少,枯來複幾春。露根堪繫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卷384_40 【送徐先生歸蜀】 張籍 日暮遠歸處,雲間仙觀鐘。唯持青玉牒,獨立碧鷄峰。 陰澗長收乳,寒泉舊養龍。幾時因賣藥,得向海邊逢。 卷384_41 【隱者】 張籍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救病自行藥,得錢多與人。 問年長不定,傳法又非真。每見鄰家說,時聞使鬼神。 卷384_42 【送友人歸山】 張籍 出山成北首,重去結茅廬。移石修廢井,掃龕盛舊書。 開田留杏樹,分洞與僧居。長在幽峰裡,樵人見亦疏。 卷384_43 【霅溪西亭晚望(一作霅溪遠望)】 張籍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頭。夕陰生遠岫,斜照逐迴流。 此地動歸思,逢人方倦遊。吳興耆舊盡,空見白蘋洲。 卷384_44 【哭山中友人】 張籍 入雲遙便哭,山友隔今生。繞墓招魂魄,鎸岩記姓名。 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長說能屍解,多應別路行。 卷384_45 【答僧拄杖】 張籍 靈藤為拄杖,白淨色如銀。得自高僧手,將扶病客身。 春遊不騎馬,夜會亦呈人。持此歸山去,深宜戴角巾。 卷384_46 【靈都觀李道士】 張籍 第2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