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下 第511頁
█鼑 【亥集下】【鼎字部】 鼑 【集韻】鼎,古作鼑。注詳部首。 ◆又【正字通】籀文貞字。 █鼏 【亥集下】【鼎字部】 鼏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玉篇】覆樽巾也。【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又【玉篇】鼎蓋也。【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注】鼏,鼎覆也。 ◆又【廣雅】鼏,慢閹也。考證:〔説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從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謹照原文從鼎門聲門改冂。大鼎之鼎改鼏。 龍字部 █龍 【亥集下】【龍字部】 龍 〔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鐘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注】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禦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為蒼龍之宿。 ◆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誌】。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注】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 ◆又複姓。夏關龍逢,即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即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為土師。 ◆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親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注】謂親色,非純玉也。 ◆又葉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葉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為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 █龍 【亥集下】【龍字部】 龍 〔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鐘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注】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禦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為蒼龍之宿。 ◆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誌】。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注】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 ◆又複姓。夏關龍逢,即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即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為土師。 ◆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親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注】謂親色,非純玉也。 ◆又葉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葉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為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 第5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