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下 第493頁
█圝 【醜集上】【囗字部】 圝 【唐韻】落官切【集韻】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說文】團圝,圓也。【孟郊詩】可惜大雅志,意比小團圝。【梵書】大家團圝頭,共說無生話。 █囯 【醜集上】【囗字部】 囯 【正字通】俗國字。 █圇 【醜集上】【囗字部】 圇 【字彙】龍春切,音倫。囫圇也。詳前囫字注。 █囙 【醜集上】【囗字部】 囙 【正字通】俗因字。 █囲 【補遺】【醜集】【囗字部】 囲 【篇海類編】他紅切,音通。□也。 █圗 【醜集上】【囗字部】 圗 【正字通】俗圖字。 █囦 【醜集上】【囗字部】 囦 【玉篇】古文淵字。【元包經】物萌於囦。 ◆又【郭璞·江賦】瀇滉囦泫。【注】深廣之貌。 █囨 【醜集上】【囗字部】 囨 【玉篇】匹懸切,音萹。唾聲也。 █囜 【補遺】【醜集】【囗字部】 囜 【篇海類編】尼鄰切,音紉。賢也。 █圚 【醜集上】【囗字部】 圚 【玉篇】胡對。切,音闠。門闠也。 █囪 【醜集上】【囗字部】 囪 【廣韻】楚江切【集韻】初江切,□音牕。【說文】在牆曰牖,在屋曰囪。【集韻】俗作窓。 ◆又【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聰。竈突也。【集韻】通孔也。鄭康成曰:窻助戶為明。或作牕窗囪。 █圍 【醜集上】【囗字部】 圍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說文】守也。 ◆又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注】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注】分天下為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周禮·夏官·環人注】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為之守衛。 ◆又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注】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又【王制】天子不合圍。【注】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春秋·提要注】環其城邑曰圍。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注】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間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衛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注】圍同衛。 ◆又【唐韻】【集韻】□于貴切,音謂。繞也。 █囪 【醜集上】【囗字部】 囪 【廣韻】楚江切【集韻】初江切,□音牕。【說文】在牆曰牖,在屋曰囪。【集韻】俗作窓。 ◆又【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聰。竈突也。【集韻】通孔也。鄭康成曰:窻助戶為明。或作牕窗囪。 匚字部 █匚 【子集下】【匚字部】 匚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說文】受物之器。【肯棨錄】一斗曰匚。【六書正偽】本古方字,借為受物器。【六書故】匚,器之為方者也。 ◆又通作筐。【通雅】匚為古筐。 ◆又【集韻】放古作匚。注見攴部四畫。 █匸 【子集下】【匸字部】 匸 【唐韻】胡禮切【集韻】戶禮切,□奚上聲。【說文】衺徯有所挾藏也。從□有一覆之。【精薀】匚,受物之器也。匸,□物也。匸與匚形近似而意相反。 █匤 【子集下】【匚字部】 匤 【唐韻】丘玉切【集韻】區玉切,□音曲。匣也。 █匞 【子集下】【匚字部】 匞 【精薀】匠本字。聖人□物,愚者與能。從工從匚,出於規矩準繩,象方正之意。匞偽為工之重文,別作匠。工之致用,所重不在斤也。 █匫 【子集下】【匚字部】 匫 【唐韻】【集韻】□呼骨切,音忽。【玉篇】古器也。【集韻】或作匢。 █匲 【子集下】【匚字部】 匲 【集韻】離鹽切,音廉。同籨匳。或作□□。 █匢 【子集下】【匚字部】 匢 【集韻】呼骨切,音忽。與匫同。【說文】古器也。 █區 【子集下】【匸字部】 區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說文】藏隱也。從品在匸中。品,衆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間。【注】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注】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為賈區。【注】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衛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朱注】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注】雙玉曰瑴,五瑴為區。 ◆又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為區區之禮哉。【注】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間區區小國。 ◆又【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為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為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鐘。 ◆又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注】僕,隱也。區,匿也。 ◆又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郞區博。 第4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