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劍 第106頁
① 應是生麥,位於橫濱市。著者誤以為是在薩摩。當時是薩摩藩兵隊列通過生麥村,理查森欲橫穿隊列,引起糾紛而被殺害。著者因此誤以為在薩摩。——譯者 ② 指「開成所」。——日譯者 見F.H.Norman,前引書,第44-45頁及注85——日譯者(中譯本第47頁及注③) ④ 此處應為「薩英戰爭」,不應稱「生麥事件」——譯者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例。與薩摩藩媲美、也以好戰和激烈排外著稱的另一個藩是長州藩。這兩個藩都是培育「王政復古」領導者的溫床。沒有正式權力的朝廷曾發佈一道敕今,限以1863年(陰曆)5月11日為期,命令將軍把一切夷狄趕出日本國土。幕府沒有理睬這道命令,而長州藩則反之。它從要塞向通過下關海峽的西方商船開炮。日本的火炮和炮藥實在低劣,外國船隻並末受損害。為了懲罰長州藩,西歐各國聯合艦隊迅速擊毀了長州藩要塞,並索取三百萬美元的賠償,然而這次炮擊卻帶來了與薩摩藩同樣奇妙的後果。諾曼論述薩摩事件和長州事件時寫道:「這些曾經是攘夷急先鋒的藩發生了豹變,不管其背後的動機多麼複雜,這種行動卻證明了他們的現實主義和冷靜態度,人們對此只能表示敬意。」① F.H.Norman:《日本近代國家的誕生》第45頁。 這種善於適應情況的現實主義是日本人「對名分之情義」的光明面。像月亮一樣,「情義」有其光明面和黑暗面。它的黑暗面是使日本把美國限制移民法和倫敦海軍裁軍條約看作是對日本民族的極大悔辱,並驅使它進行了這場不幸的戰爭計劃。它的光明面則是,使日本能夠以善意的態度接受1945年的投降及其後果。日本是仍然一如往昔,按其性格行事的。 第1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