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第577頁
在羅馬教會中,下級牧師出於有力的利己動機,他們的勤勉和熱心,比任何成立悠久的耶穌教教會的牧師活躍得多。許多教區牧師的生活資料,很大部分是得白人民自願的貢獻,而秘密懺悔又給予他們許多機會,來增加這種收入源泉。托缽教團的生活資料,全都出自這種貢獻。他們很象那些輕騎快步的軍隊,不行掠奪,就沒有給養。教區牧師有類似那些一部分以薪俸一部分以學生所交束修為報酬的教師,而這報酬的獲得,就常需多少依賴其勤勉和名聲。托缽教團,有類似那些專靠勤勉以換得全部資料的教師,因此,他們不得不用盡能夠促進普通民眾皈依的種種技術。據馬基弗利爾觀察,在十三世紀及十四世紀,聖多米尼克及聖佛蘭西斯二大托缽教團的設立,曾把人民對天主教教會日益衰微的信仰和皈依複活了起來。在羅馬天主教各國,這皈依精神,全賴修道僧及貧苦的教區牧師的支持。至於那些教會大人物,盡管他們具有紳土及通達世故的人的一切藝能,有時且具有學者的藝能,並對於維持下級牧師的必要紀律也十分注意,但關於人民的教育卻沒有幾個肯費神去幹的。 有一位現代最著名的哲學家兼歷史學家說:“一個國家的大多數技術及職業,都具有這樣性質,在促進社會利益的同時,並對某些人有用或適合於某些人。國家在這場合,除在一種技術剛剛傳入的時候,所定立的規則,應聽任該職業自由,把鼓勵該職業的任務,交給從它收獲好處的個人。工藝制造者知道了他們的利潤來自顧客的光顧,他們是會盡可能增加其熟練與勤勞的。事物如未受有害的幹涉所擾亂,那無論何時,商品的供給都會與其需求保持差不多相稱的比例。” “不過,還有些職業,對國家雖屬有用,甚至必要,但在個人,卻無何等利益或快樂。關於這類職業的從事者,最高權力自不得不予以不同的待遇。為維持其生活計,它得予以公家的獎勵。為防止其自然流幹怠慢計,它得對那種職業給以特別榮譽,或嚴定階級以為升降,或采取其他敦勸方策。從事財政、海軍及政治的人,都是這一類人的實例。” “乍看起來,我們可能自然地認為:牧師、教士的職業屬於第一類的職業,和法律家及醫師的職業一樣,對於他們的獎勵,我們可以把它安然委托那些信仰其教義並從其精神上的服務及幫助得到利益或安慰的人們的施舍。他們的勤勉,他們的注意,無疑都會由於這個附加的動機而增加。他們職業上的技巧,他們支配人民思想的機智,亦必由於不斷增加的實踐、研究和注意,而日有進益。” 第5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