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第401頁
但哥倫布這次航海以及以後各次航海所發現的地方,都和他原要訪問的地方不相似。他不曾發現中國和印度的財富、農功與稠密人口,卻在聖多明各以及他曾經到過的新世界一切其他地方,發現一個叢林未墾的地方,僅為裸體窮苦野蠻人所占據。但他不大願意相信,自己所發現的地方,不是馬哥?孛羅所描寫的一些地方。馬哥?孛羅在歐洲人中,是第一個到過中國和東印度的,至少,把當地情況描寫下來的,他是第一個。於是,哥倫布在發現了聖多明各一座西巴奧山的名字與馬哥?孛羅所提到的西潘各的名字有些相象,便以為那是他早就放在心里的地方了,雖然明顯的證據證明,不是那地方。他在給裴迪南及伊薩伯拉的信中,把他所發現的那些地方叫做印度。他相信那是馬哥?孛羅所描寫的地方的一端,且與恒河相距不遠,換言之,與亞力山大所征服的地方相距不遠。即使在後來判明了那些是兩個不同地方以後,他還以為,那些富庶國家離此不遠。所以,他在後來的一次航行中還沿著火地島海岸,向達里安地峽航行,來探尋那些國家。 由於哥倫布這一錯誤,那些不幸的國家,從那時以來,一直叫做印度。最後發現了新印度與老印度完全不相同,才把前者叫做西印度,後者叫做東印度,以示區別。然而,不論所發現的是什麼樣的地方,在哥倫布看來重要的是,得向西班牙宮廷陳述池所發現的是極為重要的地方。在各國,構成真實財富的,都是土地上生產的動植物,而那里當時生產的動植物,沒有什麼可證明他的陳述是正確的。 科里是介在鼠與兔之間的一種動物,布豐認為,它和巴西的阿帕里亞是同類的動物。它在當時是聖多明各最大的胎生四足獸,這動物似乎從來就不很多,據說西班牙人的犬與貓,老早幾乎吃掉了這種動物以及軀體比這還要小的其他動物。然而,此等動物,以及所謂伊文諾或伊關諾的那一類大蜥蜴,便是當地所能提供的最主要的動物性食物了。 居民的植物性食物,雖由於農業不發達,並不豐饒,但不象動物性食物那麼稀少。其中,主要為玉米、芋、薯、香蕉等等。那些食物都是歐洲所不知道的,但不為歐洲人所十分重視,他們並不認為那些植物和歐洲原來生產的一般穀豆有同等的營養力。 誠然,棉花是一種極重要制造業的材料,而在當時歐洲人看來,亦就是那些島上最有價值的植物性產物了。雖然在十五世紀末,歐洲各地都極重視東印度的軟棉布及其他棉織品,但歐洲各地都沒有棉織制造業,所以,即使這種生產物,在當時歐洲人看來,亦不很重要。 第4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