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梨魂 第31頁
人來前度,秋鬧今宵。夢霞一路行來,舊地重經,覺此冷落之街市忽地十分熱鬧,迥異從前。十里綵棚,懸燈錯落,紅男綠女,點綴其間,笙歌隱隱,響遏雲表。咄,此何為者?詢之野老。云:「每歲節屆初秋,豐收可望,鄉之人必聯結秋社,懸燈敬神,幸五穀之豐登,竭三日之誠敬,春祈秋報,慣例使然,今日乃第一日也。」夢霞聞言,雖笑鄉人之迷信,然其不忘報本,猶存醇厚之風;含哺而嬉,如見太平之象,不先不后,適於我來校之初,逢茲佳節,眼福不淺哉。無何,行至校門,則見門首高懸國旗,紅燈三四,盪漾檐前,鄉人媚神,與學校何與?乃亦從而附和之,不其亻真乎?然是鄉風氣未開,迷信未能破除,教育難於普及,不如是不足以取信於鄉人,該校前途將大受影響。夢霞任職半載,洞悉此種情弊,亦不為怪。既入校,先見李某,繼見秦翁亦在,坐談良久,知已於前日行開校禮,今日起放燈節假三日。秦翁邀夢霞至家中晚膳,有石癡書相示,李某約夢霞晚膳后同遊燈市,夢霞兩諾之。 征塵甫息,樂事偶逢。夢霞與李某攜手出門,同赴燈市。時則璧月初升,金風不起,行人雜沓,雅樂悠揚。頃刻間萬燈齊放,燦若明星,照耀通衢如白晝。鄉人雖樸陋,亦知出奇鬥勝、競巧爭妍,燈之形式種種不同,足炫遊人之眼。時非元夜,地非錦城,而燈火之紛繁,人聲之騰沸,亦居然有萬丈光明,十分喜氣。拋卻無數金錢付之一炬,鄉人視之亦不甚惜,則迷信之過也。兩人環行一週,全市勝處,探索殆遍。偶至一處,露臺之上,遊女如雲,鴻影翩翩,鶯聲嚦嚦,意必大家眷屬也。夢霞偶一注目,衣香鬢影之間,彷彿有若梨娘者,掩映于燈光之下。時以李某在旁,不便駐足注視,過眼曇花,一現便無蹤影。夢霞固神馳于臺上之人,而無心徵逐于遊人隊里賞此秋燈矣。李某興猶未闌,夢霞辭以倦,乃分道而歸。 夢霞臺上所見者,其果為梨娘乎?曰:是也。梨娘前得夢霞病訊,心電交馳,今聞其來,知其病已癒,而急欲一見以為慰。明知夢霞赴校后,晚間必為同人等邀往遊觀。故藉觀燈為名,倩妝偕鵬郎出。其實意不在於燈,而專盼夫意中人之來,得售其傾城之一顧也。方夢霞瞥見之時,正梨娘盼望之際。燈影與人影齊明,燈光與目光互射。昔人詩云:「看燈兼看看燈人。」若兩人此時之情,則不僅兼看之謂矣。夢霞回寓后,梨娘亦即乘輿歸。蓋既見君子,中心已慰。良宵美景,可讓與一般行樂客作長夜遊耳。夜闌人倦,夢霞猶不遽睡,撥燈拈管,賦詩數章,以記觀燈情事: 尋樂追歡我未曾,強扶殘病且攜朋。 愁心受盡煎熬苦,何忍今宵再看燈。 繁華過眼早相忘,今日偏來熱鬧場。 不為意中人悵望,客窗我慣耐淒涼。 萬燈一例放光明,逐隊遊人喜氣迎。 滿耳笙歌聽不盡,誰知都作斷腸聲。 叮嚀千萬早登程,猶記當時別爾行。 盼到相逢難一語,最無聊是此時情。 韶華到眼輕消遣,過後思量才可憐。景在秋宵,本無一刻千金之價值;人為病客,尤少及時行樂之精神。轉瞬而三日之期已悠然而逝,收拾繁華之景,依然寂寞之鄉。從此夢霞朝朝暮暮,理不清教育生涯;冷冷清清,嘗不了相思滋味。在家臥病時,愁亂于絲,心急如火。眼盼征云,不知去路。魂隨夜月,直到深閨。惘惘出門,皇皇就道,視家庭若傳舍,以逆旅為安居。一若得為前度之劉郎,便可償問津之夙願者。洎乎舊遊重歷,回首一驚。苔碧葉丹,又易一番慘象;春風秋月,空教兩度消魂。望美人兮何處?咫尺天涯;問相見以何時?等閑秋半。 夢霞冒險服猛藥,病魔雖暫退避,病根實未剷除。加以船頭看月,又為風露所欺。到校后晨夕奔波,曾未稍事休養,未幾而病態依然,藥緣再結。幸瘧勢尚輕,兩日中有一日可以強起,不欲曠課以貽誤學童。日日扶病登壇,不堪其苦,而病且益深。梨娘不時遣鵬郎探詢病狀,欲為之醫。夢霞卻之,但囑覓金雞那粉。無如此藥來自西土,鄉中人鮮有知者,無以報命,則亦已耳。顧梨娘夙聞人言,久瘧不愈,將成癆瘵,以是深為夢霞憂。遣鵬郎謂之曰:「先生病若此,不醫不藥將坐以待斃耶?此間無良藥,不能治先生病,且乏人侍奉,重苦先生。吾母欲于明日買舟送先生歸去,先生之意若何?」夢霞連搖其首曰:「我不歸,我不願歸。我當病死此間耳。」鵬郎聞言大悲,嗚嗚而泣。夢霞悔以重言驚孺子,乃慰之曰:「鵬郎毋哭,我雖病,那便遽死?去語阿母,勿為我慮,我病行且愈矣,不必去去來來,多費一番跋涉也。」言已,更起書一紙交鵬郎。所書乃病中吟四首也。 用情深處尺難量,病中新秋瘦沈郎。 悔把當時腸盡斷,而今欲斷更無腸。 帶病登壇漫討論,胸前還漬淚雙痕。 人生此苦誰禁得,口欲言時眼又昏。 鰥魚照影夢難成,莫恨吟蟲訴不清。 便使蟲聲都寂寂,何曾閤眼到天明。 病骨朝來漸不支,為伊憔悴至於斯。 西風落葉蕭蕭夜,恐是羈魂欲化時 第十七章 魔劫玉梨魂—— 第十七章 魔劫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速度:
1.4
簡明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在手機模式下,建議使用FireFox 或者 EDGE瀏覽器朗讀,若使用Chorme瀏覽器,螢幕關閉後會停止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