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勝,濠人。 為元義兵長,善馬槊,每戰先登。 隷王忙哥麾下,察其必敗。 太祖取滁陽,德勝母在軍中,乃棄其妻來從。 太祖喜,賜之名,為帳前先鋒。 從取鐵佛岡,攻三汊河,破張家寨,克全椒、後河諸寨。 援六合,中流矢,幾殆。 擊鷄籠山,搗烏江,下和州、含山。 夜襲陳埜先營,拔板門、鐵長官二寨,遂取儀真。 授總管府先鋒。 從渡江,下太平,克蕪湖、句容、溧水、溧陽,皆有功。 從常遇春敗蠻子海牙于採石,破陳兆先營于方山,下集慶,功最。 從徐達取鎮江,破苗軍水寨。 下丹陽、金壇,平寧國。 轉領軍先鋒。 取廣德,破張士誠水寨。 復從遇春攻常州,解牛塘圍,復廣德、寧國。 取江陰,攻常熟,擒張士德。 從攻湖州。 宜興叛,還兵定之。 擢中翼左副元帥。 陳友諒犯龍江。 龍江第一關曰虎口城,太祖以屬德勝。 友諒至,力戰。 伏兵起,友諒大敗。 遂復太平。 下銅陵臨山寨,略黃山橋及馬馱沙,征高郵。 有功,進後翼統軍元帥。 從太祖西征,破安慶水寨,乘風溯小孤山。 距九江五里,友諒始知,倉皇遁去。 遂克九江,徇黃梅、廣濟,克瑞昌、臨江、吉安,還下安慶。 進克撫州,取新淦。 討南昌叛將,復其城,砲傷肩。 授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與硃文正、鄧愈共守南昌。 平羅友賢于池州,破友諒將於西山。 復臨江、吉安、撫州。 未幾,友諒大舉兵圍南昌。 德勝帥所部數千,背城逆戰,射殺其將,敵大沮。 明日復合,環城數匝。 友諒親督戰,晝夜攻,城且壞。 德勝帥諸將死戰,且戰且築,城壞復完。 暮坐城門樓,指揮士卒。 弩中腰膂,鏃入六寸,拔出之,嘆曰:「吾自壯歲從軍,傷矢石屢矣,無重此者。 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掃清中原耳。 」言畢而絶,年三十九。 追封梁國公,謚武桓,列祀功臣廟,配享太廟。 德勝剛直沉鷙,馭下嚴肅。 未嘗讀書,臨機應變,動合古法。 平居篤孝友如修士。 友諒圍南昌八十五日,先後戰死者凡十四人。 張子明者,領兵千戶也。 洪都圍久,內外隔絶,硃文正遣子明告急於應天。 以東湖小漁舟從水關潛出,夜行晝止,半月始得達。 太祖問友諒兵勢。 對曰:「兵雖盛,戰鬥死者不少。 今江水日涸,賊巨艦將不利。 援至可破也。 」太祖謂子明:「歸語而帥:堅守一月,吾自取之。 」還至湖口,為友諒所獲。 令誘城中降,子明佯諾。 至城下,大呼:「我張大舍。 已見主上,令諸公堅守,救且至!」賊怒,攢槊殺之。 追封忠節侯。 友諒攻撫州,樞密院判李繼先乘城戰死;左翼元帥牛海龍突圍死;左副元帥趙國旺引兵燒戰艦,敵追至,投橋下死;百戶徐明躍馬出射賊,賊知明名,併力攻,被執死;軍士張德山夜半潛出城,焚賊舟,賊覺,死;夏茂成守城樓,中飛砲死;右翼元帥同知硃潛、統軍元帥許珪俱戰死。 蔣必勝陷吉安,參政劉齊、知府硃文華被執,不屈死。 趙天麟守臨江,友諒攻之,城陷,不屈死。 祝宗、康泰叛,陷洪都,知府葉琛與行省都事萬思誠迎戰,皆死。 事平,皆贈爵侯伯以下有差,立忠臣廟于豫章,並祠十四人,以德勝為首。 而康郎山戰死者三十五人,首丁普郎。 普郎初為陳友諒將,守小孤山。 偕傅友德來降,授行樞密院同知,數有功。 及援南昌,大戰鄱陽湖。 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餘創,首脫猶直立,執兵作鬥狀,敵驚為神。 時七月己丑也。 追贈濟陽郡公。 張志雄亦友諒將,素驍勇,號長張。 從趙普勝守安慶。 友諒殺普勝,志雄怨,來降,為樞密院判。 至是舟檣折,敵攢刺之,知不能脫,遂自刎。 元帥余昶、右元帥陳弼、徐公輔皆以其日戰沒。 先一日,左副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戰沒。 兆先者,埜先從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備宿衛。 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戰死。 韓成子觀至都督,別有傳。 越四日,辛卯,復大戰,副元帥昌文貴、左元帥李信、王勝、劉義死。 八月壬戌,扼敵涇江口,同知元帥李志高、副使王咬住亦戰死。 其他偏裨死事者,千戶姜潤、王鳳顯、石明、王德、硃鼎、王清、常德勝、袁華、陳沖、王喜仙、汪澤、丁宇、史德勝、裴軫、王理、王仁,鎮撫常惟德、鄭興、逯德山、羅世榮、曹信。 凡贈公一人、侯十二人、伯二人、子十五人、男六人,肖像康郎山忠臣廟,有司歲致祭。 又程國勝者,徽人。 以義兵元帥來歸,敗楊完者。 累功至萬戶。 守南昌。 與牛海龍夜劫友諒營。 海龍中流矢死,國勝泅水得脫,抵金陵。 從太祖戰鄱陽。 張定邊直前犯太祖舟,國勝與韓成、陳兆先駕舸左右奮擊,太祖舟脫。 國勝等繞出敵艦後,援絶,力戰死。 而南昌城中謂國勝已前死,故豫章、康山兩廟俱得預祀雲。 桑世傑,無為人。 亦自巢湖來歸。 趙普勝有異志,世傑發其謀,普勝逸去。 從渡江,以舟師破元水軍。 授秦淮翼元帥。 下鎮江,徇金壇、丹陽,攻寧國長槍諸軍,克水陽,平常州。 判行樞密院事。 略地江陰、宜興。 初,石牌民硃定,販鹽無賴,與富民趙氏有隙,遂告變,滅趙氏,授江陰判官。 尋復為盜,元遣兵捕之。 定聞張士誠據高郵,乃導士誠由通州渡江,遂陷平江。 以定為參政,而遣元帥欒瑞戍石牌。 及大兵既取江陰,瑞尚據石牌,導舟師往來。 太祖命永安及世傑擊之,世傑力戰死,瑞亦降。 張氏窺江路絶。 太祖念其功,贈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永義侯,侑享太廟。 子敬以父死事,累官都督府僉事。 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歲祿千七百石,予世券。 明年同徐輝祖等防邊,尋令屯軍平陽,坐藍玉黨死。 又劉成者,靈璧人。 以統兵總管從耿炳文定長興,為永興翼左副元帥,數佐炳文敗士誠兵。 李伯升以十萬眾來攻,城中兵僅七千。 太祖遣兵援之,未至,炳文嬰城守。 成引數士騎出西門,擊敗伯升兵,擒其將宋元帥。 轉至東門,敵悉兵圍之,遂戰死。 贈懷遠將軍,立廟長興。 茅成,定遠人。 自和州從軍,隷常遇春麾下。 克太平,始授萬戶。 從定常州、寧國,進總管。 克衢州,授副元帥。 守金華,改太平興國翼元帥。 從克安慶,援安豐,戰鄱陽,克武昌,授武德衛千戶。 尋進指揮副使。 取贛州、安陸、襄陽、泰州,皆有功。 從徐達攻平江,焚張士誠戰船,築長圍困之。 達攻婁門,士誠出兵戰,成擊敗之。 突至外郛,中叉死。 贈東海郡公,祀功臣廟。 同時死者,有楊國興,亦定遠人。 以右翼元帥守宜興。 初,常州人陳保二聚眾,號「黃包軍」。 即降復叛,誘執詹、李二將。 國興執斬之。 授神武衛指揮使。 至是攻閶門戰死,以其子益襲指揮使。 胡深,字仲淵,處州龍泉人。 穎異有智略,通經史百家之學。 元末兵亂,嘆曰:「浙東地氣盡白,禍將及矣。 」乃集裡中子弟自保。 石抹宜孫以萬戶鎮處州,闢參軍事,募兵數千,收捕諸山寇。 溫州韓虎等殺主將叛。 深往諭之,軍民感泣,殺虎以城降。 已,偕章溢討龍泉之亂,搜旁縣盜,以次平之。 宜孫時已進行省參政,承製命深為元帥。 戊戌十二月,太祖親征婺州。 深帥兵車數百輛往援,至松溪不能救,敗去,婺遂下。 明年,耿再成侵處州,宜孫分遣元帥葉琛、參謀林彬祖、鎮撫陳中真及深帥兵拒戰。 會胡大海兵至,與再成合,大破之,進抵城下。 宜孫戰敗,與葉琛、章溢走建寧,處州遂下。 深以龍泉、慶元、松陽、遂昌四縣降。 第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