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諒之從徐壽輝也,其父普才止之。 不聽。 及貴,往迎之。 普才曰:「汝違吾命,吾不知死所矣。 」普才五子:長友富,次友直 ,又次友諒,又次友仁、友貴。 友仁、友貴前死鄱陽。 太祖平武昌,封普才承恩侯,友富歸仁伯,友直懷恩伯,贈友仁康山王,命所司立廟祀之,以友貴祔。 理居京師,邑邑出怨望語。 帝曰:「此童孺小過耳,恐細人蠱惑,不克全朕恩,宜處之遠方。 」洪武五年,理及歸義侯明升並徙高麗,遣元降臣樞密使延安答理護行。 賜高麗王羅綺,俾善視之。 亦徙普才等滁陽。 熊天瑞者,本荊州樂工,從徐壽輝抄略江、湘間。 後受陳友諒命,攻陷臨江、吉安,又陷贛州。 友諒俾以參知政事 ,守贛,兼統吉安、南安、南雄、韶州諸路。 久之,陽言東下,署其幟曰「無敵」,自稱金紫光祿大夫、司徒、平章軍國重事。 友諒不能制。 陰圖取廣東,造戰艦于南雄,帥數萬眾趨廣州。 元將何真以兵迎于胥江。 會天大雷雨,震其艦檣折,天瑞懼而還。 太祖兵克臨江,遣常遇春等攻贛,天瑞拒守五越月,至正二十五年正月,乃帥其養子元震肉袒詣軍門降。 太祖宥之,授指揮使。 明年從攻浙西,叛降于張士誠,教士誠飛礮擊外軍。 城中木石俱盡,外軍多傷者。 士誠滅,天瑞伏誅。 有周時中者,龍泉人,嘗為壽輝平章。 後帥所部降,策天瑞必叛。 後果如其言。 時中累官吏部尚書,出為鎮江知府 ,歷福建鹽運副使。 元震本姓田氏,善戰有名。 遇春之圍贛也,元震竊出覘兵,遇春亦引數騎出,猝與遇。 元震不知為遇春也 ,過之。 及遇春還,始覺,遂單騎前襲遇春。 遇春遣從騎揮刀擊之,元震奮鐵撾且鬥且走。 遇春曰:「壯男子也。 」舍之。 由是喜其才勇。 既從天瑞降,薦以為指揮使。 天瑞誅,復故姓雲。 張士誠,小字九四,泰州白駒場亭人。 有弟三人,並以操舟運鹽為業,緣私作奸利。 頗輕財好施 ,得群輩心。 常鬻鹽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負其直不酬。 而弓手丘義尤窘辱士誠甚。 士誠忿,即帥諸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義,並滅諸富家,縱火焚其居。 入旁郡場,招少年起兵。 鹽丁方苦重役,遂共推為主,陷泰州。 高郵守李齊諭降之,復叛。 殺行省參政趙璉,並陷興化,結砦德勝湖,有眾萬餘。 元以萬戶告身招之。 不受。 紿殺李齊,襲據高郵,自稱誠王,僭號大周,建元天祐。 是歲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脫脫總大軍出討,數敗士誠,圍高郵,隳其外城。 城且下 ,順帝信讒,解脫脫兵柄,削官爵,以他將代之。 士誠乘間奮擊,元兵潰去,由是復振。 踰年,淮東饑,士誠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十六年二月陷平江,並陷湖州、松江及常州諸路。 改平江為隆平府,士誠自高郵來都之。 即承天寺為府第,踞坐大殿中,射三矢于棟以識。 是歲 ,太祖亦下集慶,遣楊憲通好於士誠。 其書曰:「昔隗囂稱雄于天水,今足下亦擅號于姑蘇,事勢相等,吾深為足下喜。 睦鄰守境,古人所貴,竊甚慕焉。 自今信使往來,毋惑讒言,以生邊釁。 」士誠得書,留憲不報。 已,遣舟師攻鎮江。 徐達敗之於龍潭。 太祖遣達及湯和攻常州。 士誠兵來援,大敗,失張、湯二將,乃以書求和,請歲輸粟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 太祖答書,責其歸楊憲,歲輸五十萬石。 士誠復不報。 初,士誠既得平江,即以兵攻嘉興。 元守將苗帥楊完者數敗其兵。 乃遣士德間道破杭州。 完者還救,覆敗歸。 明年,耿炳文取長興 ,徐達取常州,吳良等取江陰,士誠兵不得四出,勢漸蹙。 亡何,徐達兵徇宜興,攻常熟。 士德迎戰敗,為前鋒趙德勝所擒。 士德,小字九六,善戰有謀,能得士心,浙西地皆其所略定。 既被擒,士誠大沮。 太祖欲留士德以招士誠。 士德間道貽士誠書,俾降元。 士誠遂決計請降。 江浙右丞相達識帖睦邇為言于朝,授士誠太尉,官其將吏有差。 士德在金陵竟不食死。 士誠雖去偽號,擅甲兵土地如故。 達識帖睦邇在杭與楊完者有隙,陰召士誠兵。 士誠遣史文炳襲殺完者,遂有杭州。 順帝遣使徵糧,賜之龍衣禦酒。 士誠自海道輸糧十一萬石于大都,歲以為常。 既而益驕,令其下頌功德,邀王爵。 不許。 二十三年九月,士誠復自立為吳王,尊其母曹氏為王太妃,置官屬,別治府第于城中 ,以士信為浙江行省左丞相,幽達識帖睦邇于嘉興。 元徵糧不復與。 參軍俞思齊者,字中孚,泰州人,諫士誠曰:「向為賊,可無貢;今為臣,不貢可乎?」士誠怒,抵案仆地,思齊即引疾去。 當是時,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逾徐州,達于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 以士信及女夫潘元紹為腹心,左丞徐義、李伯升、呂珍為爪牙,參軍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主謀議,元學士陳基、右丞饒介典文章。 又好招延賓客,所贈遺輿馬、居室、什器甚具。 諸僑寓貧無籍者爭趨之。 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 既據有吳中,吳承平久 ,戶口殷盛,士誠漸奢縱,怠於政事。 士信、元紹尤好聚斂,金玉珍寶及古法書名畫,無不充牣。 日夜歌舞自娛。 將帥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戰,輒稱疾,邀官爵田宅然後起。 甫至軍,所載婢妾樂器踵相接不絶,或大會游談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軍務為意。 及喪師失地還,士誠概置不問。 已,復用為將。 上下嬉娛,以至于亡。 太祖與士誠接境。 士誠數以兵攻常州、江陰、建德、長興、諸全,輒不利去。 而太祖遣邵榮攻湖州,胡大海攻紹興,常遇春攻杭州,亦皆不能下。 廖永安被執 ,謝再興叛降士誠,會太祖與陳友諒相持,未暇及也。 友諒亦遣使約士誠夾攻太祖,而士誠欲守境觀變,許使者,卒不行。 太祖既平武昌,師還,即命徐達等規取準東,克泰州、通州,圍高郵。 士誠以舟師溯江來援,太祖自將擊走之。 達等遂拔高郵,取淮安,悉定淮北地。 於是移檄平江,數士誠八罪。 徐達、常遇春帥兵自太湖趨湖州,吳人迎戰于毘山,又戰于七里橋,皆敗,遂圍湖州。 士誠遣硃暹、五太子等以六萬眾來援,屯于舊館,築五砦自固。 達、遇春築十壘以遮之,斷其糧道。 士誠知事急,親督兵來戰,敗於皁林。 其將徐志堅敗於東遷,潘元紹敗於烏鎮,升山水陸寨皆破,舊館援絶,五太子、硃暹、呂珍皆降。 五太子者,士誠養子,短小精悍,能平地躍丈餘,又善沒水,珍、暹皆宿將善戰,至是降。 達等以徇于湖州。 守將李伯升等以城降,嘉興、松江相繼降。 潘原明亦以杭州降于李文忠。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