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嬪,名愛,字善理,鳳陽人。 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 自知死期,書楚聲以自哀。 詞曰:「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忄妻忄妻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正統元年八月,追贈皇庶母惠妃何氏為貴妃,謚端靜;趙氏為賢妃,謚純靜;吳氏為惠妃,謚貞順;焦氏為淑妃,謚莊靜;曹氏為敬妃,謚莊順;徐氏為順妃,謚貞惠;袁氏為麗妃,謚恭定;諸氏為淑妃,謚貞靜;李氏為充妃,謚恭順;何氏為成妃,謚肅僖。 冊文曰:「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 」蓋宣宗殉葬宮妃也。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 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 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歷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 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至英宗遺詔,始罷之。 英宗孝莊皇后錢氏,海州人。 正統七年立為後。 帝憫後族單微,欲侯之,後輒遜謝。 故後家獨無封。 英宗北狩,傾中宮貲佐迎駕。 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 以哭泣復損一目。 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後曲為慰解。 後無子,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 英宗大漸,遺命曰:「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大學士李賢退而書之冊。 憲宗立,上兩宮徽號,下廷臣議。 太監夏時希貴妃意,傳諭獨尊貴妃為皇太后。 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乃兩宮並尊,而稱後為慈懿皇太后。 及營裕陵,賢、時請營三壙,下廷議。 夏時復言不可,事竟寢。 成化四年六月,太后崩,周太后不欲後合葬。 帝使夏時、懷恩召大臣議。 彭時首對曰:「合葬裕陵,主祔廟,定禮也。 」翼日,帝召問,時對如前。 帝曰:「朕豈不知,慮他日妨母后耳。 」時曰:「皇上孝事兩宮,聖德彰聞。 禮之所合,孝之所歸也。 」商輅亦言:「不祔葬,損聖德。 」劉定之曰:「孝從義,不從命。 」帝默然久之,曰:「不從命尚得為孝耶!」時力請合葬裕陵左,而虛右以待周太后。 已,復與大臣疏爭,帝再下廷議。 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集廷臣九十九人議,皆請如時言。 帝曰:「卿等言是,顧朕屢請太后未得命。 乖禮非孝,違親亦非孝。 」明日,詹事柯潛、給事中魏元等上疏,又明日,夔等合疏上,皆執議如初。 中旨猶諭別擇葬地。 於是百官伏哭文華門外。 帝命群臣退。 眾叩頭,不得旨不敢退。 自已至申,乃得允。 眾呼萬歲出。 事詳時、夔傳中。 是年七月上尊謚曰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祔太廟。 九月合葬裕陵,異隧,距英宗玄堂數丈許,中窒之,虛石壙以待周太后,其隧獨通,而奉先殿祭,亦不設後主。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 孝宗禦便殿,出裕陵圖,示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曰:「陵有二隧,若者窒,若者可通往來,皆先朝內臣所為,此未合禮。 昨見成化間彭時、姚夔等章奏,先朝大臣為國如此,先帝亦不得已耳。 欽天監言通隧上干先帝陵堂,恐動地脈,朕已面折之。 窒則天地閉塞,通則風氣流行。 」健等因力贊。 帝復問祔廟禮,健等言:「祔二後,自唐始也。 祔三後,自宋始也,漢以前一帝一後。 曩者定議合祔,孝莊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且引唐、宋故事為證,臣等以此不敢復論。 」帝曰:「二後已非,況復三後!」遷曰:「宋祔三後,一繼立,一生母也。 」帝曰:「事須師古,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朕豈敢忘?顧私情耳。 祖宗來,一帝一後。 今並祔,壞禮自朕始。 且奉先殿祭皇祖,特座一飯一匙而已。 夫孝穆皇太后,朕生母也,別祀之奉慈殿。 今仁壽宮前殿稍寬,朕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皇太后于後,歲時祭享,如太廟。 」於是命群臣詳議。 議上,將建新廟,欽天監奏年方有礙。 廷議請暫祀周太后于奉慈殿,稱孝肅太皇太后。 殿在奉先殿西,帝以祀孝穆,至是中奉孝肅而徙孝穆居左焉。 帝始欲通隧,亦以陰陽家言,不果行。 孝肅周太后,英宗妃,憲宗生母也,昌平人。 天順元年封貴妃。 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 其年十月,太后誕日,帝令僧道建齋祭。 禮部尚書姚夔帥群臣詣齋所,為太后祈福。 給事中張寧等劾之。 帝是其言,令自後僧道齋醮,百官不得行香。 二十三年四月上徽號曰聖慈仁壽皇太后。 孝宗立,尊為太皇太后。 先是,憲宗在位,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享必親。 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歡。 至錢太后合葬裕陵,太后殊難之。 憲宗委曲寬譬,乃得請。 孝宗生西宮,母妃紀氏薨,太后育之宮中,省視萬方。 及孝宗即位,事太后亦至孝。 太后病瘍,久之愈,誥諭群臣曰:「自英皇厭代,予正位長樂,憲宗皇帝以天下養,二十四年猶一日。 茲予偶患瘍,皇帝夜籲天,為予請命,春郊罷宴,問視惟勤,俾老年疾體,獲底康寧。 以昔視今,父子兩世,孝同一揆,予甚嘉焉。 」 弘治十一年冬,清寧宮災,太后移居仁壽宮。 明年,清寧宮成,乃還居焉。 太后弟長寧伯彧家有賜田,有司請釐正之,帝未許也,太后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法!」使歸地于官。 弘治十七年三月崩,謚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合葬裕陵。 以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議,別祀于奉慈殿,不祔廟,仍稱太皇太后。 嘉靖十五年,與紀、邵二太后並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后,不繫帝謚,以別嫡庶。 其後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莊烈帝母孝純,咸遵用其制。 景帝廢后汪氏,順天人。 正統十年冊為郕王妃。 十四年冬,王即皇帝位,冊為皇后。 後有賢德,嘗念京師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 生二女,無子。 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見濟,景帝欲立為太子,而廢憲宗,後執不可。 以是忤帝意,遂廢后,立杭氏為皇后。 七年,杭後崩,謚肅孝。 英宗複位,削皇后號,毀所葬陵,而後仍稱郕王妃。 景帝崩,英宗以其後宮唐氏等殉,議及後。 李賢曰:「妃已幽廢,況兩女幼,尤可憫。 」帝乃已。 憲宗復立為太子,雅知後不欲廢立,事之甚恭。 因為帝言,遷之外王府,得盡攜宮中所有而出。 與周太后相得甚歡,歲時入宮,敘家人禮。 然性剛執。 一日,英宗問太監劉桓曰:「記有玉玲瓏繫腰,今何在?」桓言當在妃所。 英宗命索之。 後投諸井,對使者曰:「無之。 」已而告人曰:「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數片玉耶!」已,有言後出所攜鉅萬計,英宗遣使檢取之,遂立盡。 正德元年十二月薨,議祭葬禮。 大學士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後。 」遂合葬金山。 明年上尊謚曰貞惠安和景皇后。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