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正月癸未,命群臣陳民間利病。 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辛亥,小王子犯宣府,參將王經戰死。 癸亥 ,費宏、石珤致仕。 庚午,召謝遷復入閣。 三月庚辰,寇復犯宣府,參將關山戰死。 甲午,禮部侍郎翟鑾為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 夏四月己巳,免廣西被災稅糧。 五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丁亥,前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兼左都御史,總制兩廣、江西、湖廣軍務,討田州叛蠻。 秋八月庚戌,以議李福達獄,下刑部尚書顏頤壽、左都御史聶賢、大理寺卿湯沐等於錦衣衛獄,侍郎桂萼、張璁,少詹事方獻夫署三法司,雜治之。 總制尚書王憲擊敗小王子于石臼墩。 癸亥,賈詠致仕。 庚午,振湖廣水災。 九月己卯,免江西、河南、山西被災秋糧。 壬午,頒《欽明大獄錄》于天下。 冬十月戊申,兵部侍郎張璁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是年,魯迷入貢。 七年春正月癸未,考核天下巡撫官。 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月戊寅,謝遷致仕。 癸巳,右都御史伍文定為兵部尚書提督軍務 ,侍郎梁材督理糧儲,討雲南叛蠻。 夏四月甲寅,甘露降,告于郊廟。 六月辛丑,《明倫大典》成,頒示天下。 癸卯,定議禮諸臣罪,追削楊廷和等籍。 丁卯,雲南蠻平。 秋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恭穆獻皇帝為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 辛巳,尊章聖皇太后為章聖慈仁皇太后。 戊子,詔天下。 八月壬子,免河南被災稅糧。 九月甲戌,王守仁討廣西蠻,悉平之。 壬午,振嘉興、湖州災。 冬十月丁未,皇后崩。 十一月丙寅,立順妃張氏為皇后。 十二月丙子,小王子犯大同,指揮趙源戰死。 是年,琉球入貢。 八年春正月己亥,振山西災。 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癸酉,吏部尚書桂萼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 丁丑 ,振襄陽饑。 甲申,旱,躬禱于南郊。 乙酉,禱于社稷。 三月丙申,葬悼靈皇后。 戊戌,振河南饑。 甲寅,賜羅洪先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秋七月甲午,以議獄不當,下郎中魏應召等於獄,右都御史熊浹削籍。 八月丙子,張璁、桂萼罷。 壬午,始親祭山川,著為令。 九月癸巳,召張璁復入閣。 癸丑,楊一清罷。 是月,免兩畿、河南被災稅糧,振江西、湖廣饑。 冬十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己巳,除外戚世封,著為令。 十一月庚子,召桂萼復入閣。 甲辰,振浙江災。 戊申,禱雪。 己酉,雪。 丁巳,親詣郊壇告謝。 百官表賀。 是年,天方、撒馬兒罕、土魯番入貢。 九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丙午,作先蠶壇于北郊。 丁巳,振山西饑。 二月戊辰,耕耤田。 乙亥 ,振京師饑。 丁丑,禁官民服舍器用逾制。 三月丁巳,皇后親蠶于北郊。 夏四月丙戌,振延綏饑。 五月己亥,更建四郊。 六月癸亥,立曲阜孔、顏、孟三氏學。 秋八月壬午,免江西被災稅糧。 九月壬辰,罷雲南鎮守中官。 乙未,免南畿被災秋糧。 冬十一月辛丑,更正孔廟祀典,定孔子謚號曰至聖先師孔子。 己酉,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禮成,大赦。 是年,琉球入貢。 十年春正月辛卯,祈谷于大祀殿,奉太祖、太宗配。 甲午,更定廟祀,奉德祖于祧廟。 乙巳 ,桂萼致仕。 二月甲戌,免廬、鳳、淮、揚被災秋糧。 壬申,賜張璁名孚敬。 三月戊申,罷四川分守中官。 夏四月丁巳,皇后親蠶于西苑。 甲子,禘于太廟。 五月壬子,祀皇地祇于方澤。 閏六月己丑,罷浙江、湖廣、福建、兩廣及獨石、萬全、永寧鎮守中官。 秋七月癸丑,侍郎葉相振陝西饑。 戊午,張孚敬罷。 辛巳,鄭王厚烷獻白雀,薦之宗廟。 八月辛丑,改安陸州曰承天府。 九月乙丑,西苑宮殿成,設成祖位致祭,宴群臣。 丙寅,禮部尚書李時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壬申,幸西苑,禦無逸殿,命李時、翟鑾進講,宴儒臣于豳風亭。 冬十一月甲寅,祀天于南郊。 戊辰,免陝西被災秋糧。 丁丑,召張孚敬復入閣。 十二月戊子,御史喻希禮、石金因修醮請宥議禮諸臣罪,下錦衣衛獄。 十一年春正月辛未,祈谷于圜丘,始命武定侯郭勛攝事。 二月戊戌,免湖廣被災稅糧。 三月戊辰,賜林大欽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卯 ,續封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後為侯。 五月丙子,前吏部尚書方獻夫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 六月壬午,免畿內被災秋糧。 甲申,續封劉基後誠意伯。 秋七月戊辰,免南畿被災夏稅。 八月戊子,以星變敕群臣修省。 辛丑,張孚敬罷。 九月丁巳,振陝西饑。 冬十月甲申,編修楊名以災異陳言,下獄謫戍。 是月,免山東被災稅糧,振山西饑。 十一月甲寅,四川巡撫都御史宋滄獻白兔,群臣表賀。 庚申,祀天于南郊。 十二月己亥,免畿內被災稅糧。 是年,琉球、哈密、土魯番、天方、撒馬兒罕入貢。 十二年春正月丙午,湖南巡撫都御史吳山獻白鹿,群臣表賀。 自後,諸瑞異表賀以為常。 丙辰,召張孚敬復入閣。 是月 ,免浙江、河南被災稅糧。 二月乙酉,振雲南饑。 三月丙辰,釋奠于先師孔子。 秋八月乙未,以皇子生,詔赦天下。 九月庚戌,廣東巢賊亂,提督侍郎陶諧討平之。 冬十月乙亥,大同兵亂,殺總兵官李瑾,代王奔宣府。 丙子,下建昌侯張延齡于獄。 十一月己亥,振遼東災。 癸丑,翟鑾以憂去。 十二月己卯,吉囊犯寧夏,總兵官王效、副總兵梁震擊敗之。 是年,土魯番、天方入貢。 十三年春正月癸卯,廢皇后張氏。 壬子,立德妃方氏為皇后。 二月己丑,總督宣大侍郎張瓚撫定大同亂卒。 辛卯,代王返國。 三月壬申 ,振大同被兵者。 乙酉,吉囊犯響水堡,參將任傑擊敗之。 夏四月己酉,方獻夫致仕。 六月甲子,南京太廟災。 秋八月壬子,寇犯花馬池,梁震禦卻之。 冬十一月庚午,祀天于南郊。 是年,琉球入貢。 十四年春正月壬申,罷督理倉場中官。 丙戌,莊肅皇后崩。 二月己亥,作九廟。 丁未,禁冠服非制。 三月戊子 ,葬孝靜皇后于康陵。 己丑,遼東軍亂,執都御史呂經。 夏四月甲午,張孚敬致仕,召費宏復入閣。 丙申,賜韓應龍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丙午,廣寧兵亂。 六月,吉囊犯大同,總兵官魯綱禦卻之。 秋七月甲申,廣寧亂卒平。 八月乙巳,詔九卿會推巡撫官,著為令。 冬十月戊申,費宏卒。 十一月乙亥,祀天于南郊。 是年,烏斯藏入貢。 十五年春二月癸巳,振湖廣災。 三月丙子,奉章聖皇太后如天壽山謁陵,免昌平今年稅糧三之二,賜高年粟帛。 癸未 ,謁恭讓章皇后、景皇帝陵。 是日還宮。 夏四月癸巳,詔建山陵。 癸卯,詣七陵祭告。 癸丑,還宮。 是月,吉囊犯甘、涼,總兵官姜奭擊敗之。 秋九月庚午,如天壽山。 丁丑,還宮。 是秋,吉囊犯延綏,官軍四戰皆敗之。 冬十月己亥,更定世廟為獻皇帝廟。 戊申,如天壽山。 壬子,還宮。 十一月戊午,以皇長子生,詔赦天下。 辛巳,祀天于南郊。 十二月辛卯,九廟成。 閏月癸亥,以定廟制,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詔赦天下。 乙丑,禮部尚書夏言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 丙寅,享九廟。 是年,免山西、山東被災稅糧。 琉球、烏斯藏入貢。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