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可消費的物品不久會被破壞,而金銀則具有較大的耐久性,只要不繼續輸出,就可在長時期內累積起來,使國家的真實財富增加到使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所以,以這種耐久的商品交換那些容易損壞的商品,據說是最不利於國家的貿易。 不過,我國的鐵器也是極耐久的商品,如不繼續輸出,也可能在長時期內累積起來,使國內鍋釜的數量增加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但如果我們以英國的鐵器交換法國的葡萄酒,卻又不被看作是不利的貿易。 我們一看就知道,隨便在哪一個國家,這類用具的數目必然要受實際用途的限制;我們也容易了解,在任何一個國家,鍋釜都是用來烹調通常在那里消費的食物的,不必要地增多鍋釜是荒謬的;如果食物的數量增加了,要連帶增加鍋釜的數目就很容易,只要用一部分增加的食物量來購買鍋釜,或增加以制造鍋釜為業的鐵工就行了。 我們也同樣容易看出,任何一個國家的金銀量都受這類金屬的實際用途的限制,或是鑄成硬幣當通貨使用,或是制成器皿當家具使用。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鑄幣量都受國內借鑄幣而流通的商品的價值的支配;商品的價值增加了,立刻就會有一部分商品被運到有金銀鑄幣的外國,去購買為流通商品所必須增加的鑄幣量。 我們又知道,金銀器皿的數量都受國內豪華家族的數目與財富的支配,豪華家族的數目與財富增加了,就很可能會有一部分增加的財富被送到有金銀器皿的地方去購買所需要增加的金銀器皿。 要豪華家族購置多於他們所需要的廚房用具,以增加其快樂,那是荒謬的;同樣,要一個國家輸入或保留多於它所需要的金銀,以增加國富,也是荒謬的。 出資購買那些不必要的用具,不僅不能增進而且會減損家庭食品的數量和質量;同樣,出資購買不必要那麼多的金銀,也必然會減少用於衣食住和用於維持人民生計的財富。 必須記住,金銀無論鑄成硬幣或制成器皿,同廚房用具一樣,都是器具。 如果增加金銀的用途,增加可以用金銀來流通、支配和制造的可消費的物品,就一定會增加金銀的數量;但是,如果你想用非常的手段來增加它們的數量,那就一定會減少它們的用途,甚至會減少它們的數量,因為金銀的數量必須受其用途的限制。 如果金銀累積得超過所需的數量,那末,由於金銀的運輸是那麼容易,而閑置不用的損失又是那麼大,任何法律也不能防止其立即輸出國外。 第3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3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