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古代商品貨幣價格的作家,大都以穀物及一般物品貨幣價格的低廉,換言之,大都以金銀價值的昂貴,不僅作為此等金屬不足的證據,而且作為當時一般國家貧乏野蠻的證據。 這種概念,是和那以一國富裕由於金銀豐饒、一國貧乏由於金銀不足的經濟學體系分不開的。 關於此種經濟學體系,我將於第四篇加以充分的說明,在此僅論以下事實,即金銀價值的昂貴,僅可證明以此類金屬供給世界商場的各礦山的貧瘠,決不能證明金銀昂貴國家的貧窮與野蠻。 貧國不能象富國購買那麼多的金銀,也不能對於金銀支付那麼高的價格。 所以,此等金屬的價值,在貧國決不會比富國更高。 中國比歐洲任何國家都富得多,但貴金屬價值在中國,卻比歐洲各國高得多。 固然,歐洲的財富,自美洲礦山發現以來,已大有增加,同時金銀價值亦逐漸低落。 但這種價值的下落,並非起因於歐洲真實財富的增加,或其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增加,而是起因於曠古未有的豐饒礦山的偶然發現。 歐洲金銀量的增加與制造業及農業的發達,雖然是發生在幾乎同一個時期,但其原因卻非常不相同,兩者相互間簡直沒有何等自然關系。 金銀量的增加,事出偶然,與任何深慮、任何政策無關,而且深慮與政策,亦無能為力。 制造業及農業的發達,則是起因於封建制度的崩潰與新政府的成立。 後者對於產業,給予了它所需求的唯一獎勵,即相當保證了各人得享受各人勞動的果實。 封建制度至今依舊殘存的波蘭,其貧乏狀況差不多和美洲發現以前無異。 然而在波蘭,也象在歐洲其他各地一樣,穀物的貨幣價格騰貴了,金銀的真實價值下落了。 可知在波蘭,貴金屬也象在他國一樣,數量增加了,其增加的數量,就其對該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比例來說,也和他國相似。 可是,這種貴金屬的增加,似乎並不曾增加該國的年產物,不曾增進其制造業及農業,也不曾改善其居民的境遇。 西班牙和葡萄牙二國,在美洲擁有許多礦山,但在歐洲各國中,恐怕它們是僅次於波蘭的兩個最貧國家了。 可是,貴金屬的價值,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卻一定比歐洲其他地方低,因為,貴金屬是這兩國運往歐洲各地的,不但要附加運費和保險費,而已由於這兩國金銀的輸出,或被禁止或需繳納重稅,還要付走私費用。 所以,就其對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比例說,貴金屬量在這兩國一定比歐洲其他各國多。 然而,它們卻比歐洲其他各國貧。 它們雖已廢除了封建制度,但代興的並不是更好的制度。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