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京途中,源氏公子雖逍遙游賞,卻一刻不曾忘記明石姬。 所到之處,妓女爭先恐後獻媚逢迎,年輕好事的公卿自是興味十足。 然公子想道:「風月情感,亦須對方人品高貴,方生意趣。 縱使逢場作戲,倘對方態度輕薄,亦未能賞心悅目。 」放對矯揉搔姿的妓女甚覺厭惡。 源氏公子離去次日,適逢吉日,明石姬才得以赴住吉神社獻供參拜,終完成了心中夙願。 不想此次之行倒添了不少憂思,此後日夜愁嘆身世不幸。 一日,估約公子抵京後不多日,一使者帶信至明石浦,告之公子將於近期迎其進京。 然明石姬顧慮重重:「此實為一番誠意,想必他亦重視我了。 怕又不妥吧?離浦至京,苦境況不佳,勢必進退兩難,如何是好廣明石道人亦有此慮,但覺將其埋沒鄉間,又更為酸楚。 二人舉棋不定,只得托使者回覆:“人京之事暫不能定。 」 話說朱雀帝讓位後,改朝換代。 依照先例,所派至伊勢修行之齋宮須得易人。 因而六條妃子和女兒亦都回京。 自此源氏公子對母女倆百般照顧,情深意篤。 六條妃子卻想道:「昔時,他於我早已淡漠,現在我亦不必自討沒趣。 」她對公子感情已絶,公子亦不特意造訪。 公子也道:「若強與之重溫舊夢,自己且不知能否持久。 況如今身份,亦頗不便于東奔西走。 」也就不再強求。 倒是很想見見齋宮,如今定是美麗無比了吧! 六條妃子返京後,仍居于六條!日日邸宅。 但房屋已大勢改修,煥然一新。 其俏麗芳姿不減當年。 邸內又多了美麗侍女,令風流男子神思意馳。 她雖感寂寞,卻自有聊以慰藉的種種趣事,生活倒也閒適優雅。 豈料忽染重病,心情甚為抑鬱。 她想:「莫非身居伊勢神宮,未曾虔心修法?」一時悔恨罪孽深重,遂削髮當了尼姑。 源氏內大臣聞知,大為震驚,心想:“我與此人雖情緣已絶,然每逢興會,她畢竟算個談話知己。 如今斷然如此,甚是可惜。 遂前去造訪,情深依依。 六條妃子將公子之座設于枕畔,起身倚靠矮幾,隔帷與他交談。 公子推察她甚為虛弱,心想:「我自始至終憐愛她,尚未表白,竟要于此訣別麼?」痛惜之餘,不由傷心泣淚。 六條妃子見了,亦為公子之情感動。 便將女兒託付與他:‘哦若一死,此女必然孤苦伶什,此外別無護衛之人,身世甚為不幸。 萬望多多關照,若遇事故,務請竭力照拂。 我雖女輩,但若尚存一息,定悉心撫教至曉事之年....話到此處,已是泣不成聲,若命在須臾。 源氏公子道:「凡你之事,縱使未曾相托,我亦當鼎力相助。 現已受囑,定盡心竭力。 請勿憂後事。 」妃子承言道:「若此,實在勞駕了!縱使有可靠之父百般照料,然無母之女,畢竟可憐。 再則,你若愛護過甚,定遭嫉妒,反生禍端。 此慮雖似多餘,但請切切銘記。 以已之歷,若女子身陷情網,意外之憂苦不堪言。 故決計要她屏絶情思,以處女終身。 」源氏公子聞此直率之言,答道:「年來我歷經苦難,飽嘗酸苦。 你竟以為我猶是好色之人,實出我料!也罷,毋須多言,日後可見人心。 」 其時黑夜降臨,屋內燈火幽暗。 透過帷屏,依稀可辨裡面情狀。 源氏公子念其姿容,便從帷屏隙縫處窺望。 誰見六條妃子坐于燈側,一手倚靠矮幾。 秀髮短了些許,卻尤為雅緻。 火光搖曳,忽明忽暗。 這情景猶如一幅妙畫。 公子揀個較大的隙縫,極目張望。 那並臥于寢台東邊的,定是前齋富了。 此刻她正手托香腮,容顏淒婉。 雖約略窺之,竟亦異常悅人。 鬢髮光澤、容貌端莊,姿態甚為高雅。 其乖巧玲瓏、純情爛漫之狀,皆一展無餘。 公子看得心馳神往,頗想接近。 但憶起六條妃子所言,只得打消此念,不再妄想。 六條妃子忽道:「真是罪過,我竟如此失禮,尊駕早歸吧!」眾侍女便伺候她躺下。 源氏公子道:「今日特來問候,見此情狀,讓我甚是擔憂!不知感覺好些否?」遂想伸頭探望,六條妃子道:「我委實衰弱不堪,承蒙大駕惠顧,甚是榮幸。 此生操慮之事約略奉告,得公子承諾,死亦瞑目了。 」公子道:「得親聆遺言,實感激不勝!先皇子女雖多,然與我親睦者尚無一人。 父皇視齋宮為皇女,我當視其為妹,盡心照顧。 且我已值為父之齡,尚無子女可撫養,難免孤寂。 」言畢辭行。 此後,源氏公子頻頻遣人問候。 孰料,六條妃子別後七八日便過世了。 遭此意外,源氏公子深感人世變化莫測,一時萬念俱灰,無心上朝。 惟潛心料理後事。 六條宮邸內只有少數年老齋宮勉強儘力,可親賴之人並不多。 源氏公子親臨六條宮邪弔慰。 前帝宮令侍女長致答道:「慘遭此難,方寸已亂,木知如何是好!」源氏公子道:「我曾有承諾于太夫人,太夫人亦有遺命於我。 若蒙坦誠相待,托萬事於我,則甚感榮幸。 」遂安排一切事宜,俱是忠誠周到。 近年于六條妃子流闊之罪,亦足以抵償了。 此次葬儀,極為隆重,二條院眾人皆來協助。 源氏公子自此落落寡歡,籠閉屋內,戒葷茹素,虔心佛經。 誰不忘派人探慰前齋宮。 前齋宮心情日漸平靜。 于公子來信,初因怕羞欲央人代復,經乳母勸導方親自作答。 冬季某日,寒風凜冽,雨雪漫飛。 公子恐前齋宮憂傷,遂遣使問候,並附通道:“這般無光,不知卿心感想如何? 紛紛雪雨荒坪上。 紫菜之靈我心悲。 恰如天之陰鬱,信紙亦是灰色。 字跡灑脫優美,賞心悅目。 前齋宮得此信後,甚為尷尬,不敢回覆。 眾人一再催促,方取一灰紙,濃重熏香,將墨色調至濃淡相宜,賦詩道: 「此生似夢淚如雨。 飲恨偷生嘆可悲。 」筆跡略顯拘謹,卻也沉穩大方。 雖不及上乘之作,卻也雅緻悅人。 昔年初赴伊勢修行。 源氏公子便已留意,甚覺這如花似玉之女,若長年修行,委實可惜。 今已返京,又失卻慈母,正是求愛良機。 然此念剛萌,便深覺對不住人,有些回心轉意。 他想:「六條妃子所慮不無道理。 世人定然猜度我對此女有戀情。 我倒偏要清白照顧她。 待她年事稍長、略曉世事之時,便送入宮作女禦。 時下子女甚少,生活孤寂,何不作為養女撫育!定下決心,便真心實意百般照顧;一有閒暇便前去省視。 並時常對前齋富道:“你當將我視為父母,凡事不必顧慮,與我商量,才合我本意。 」然此女生性靦腆怯弱,語音稍大,略被源氏公子聽到,亦會膽顫心驚。 眾侍女多番規勸,終無好轉。 為此,眾人甚是憂慮。 前齋官身邊之人,多為侍女長、齋宮定之類女官,或關係親密的親王之女,均極富教養。 源氏公子心想:「這般優良環境,照我所算,日後她進入後宮,定然不遜于其他妃嬪。 但須得看清她的容姿才好。 」這心思恐不算得清白吧?源氏公子知道自己心思多變,故而從不透露一絲半點。 只管全心為六條妃子營奠營齋,侍從皆大為讚賞。 第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源氏物語》
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