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明石道人虔心修佛,皆因慮及女兒前途而常顯憂愁。 源氏公子雖早聞此女美名,此次不期而遇,亦頗感前世有線。 然今淪落于此,只應一心勤修佛法,豈可小蝦妄念?況且鍾愛紫姬,又怎可違背承諾?故尚不能向明石道人表達心願。 然而數聞小姐品性高雅,容貌嬌艷,又有些戀慕。 明石道人敬畏源氏公子,只得住人較遠邊屋。 然而又心環戚念,欲早日得到公子厚愛,且向他提及心中夙願,遂祈禱神佛更為虔誠。 他已年近花甲,但精神裡鐵。 只為勤修佛法而略顯清瘦。 且出身望門,見多識廣,又懂得不少古時掌故,倒可掩飾不時出現的頑固昏既平[J儀態大方,全無猴瑣之相。 源氏公子召見時,便以古代種種佚事慰藉公子。 多年來公子奔波忙碌,無暇閙聽世間掌故,今日有此良機,甚感興慰。 想道:「倘未遇此人此地,倒讓人惋惜呢。 」二人漸漸熟悉,但因公子高貴尊嚴,敬畏之情仍未消減。 放縱有千種打算,亦不能說出口。 只得與夫人共話,焦慮嘆息。 小姐自身亦常感嘆生於此等窮鄉僻壤,平常夫婿尚難遇到。 如今見源氏公子如此英俊灑脫,不覺心動,然而念及自身卑微,恐不能高攀。 誰能寄希望于雙親,一時倒也稍稍安了些心。 轉眼已至四月,明石道人為源氏公子置備的夏衣及帳幕垂布,皆富程趣_如此無微不至,悉心照料,使得公子頗感過意不去。 想到道人亦出身高貴,人品優越,便少了顧慮。 京城時常亦有人送來物品。 一日,月夜閒靜,公子遙望茫茫海面,黨憶起二條院庭中池塘。 思鄉之情澎湃于胸,此刻卻形影相弔,不覺黯然傷懷。 遂低吟古歌:「昔居淡路島,遙遙望月宮。 今宵月近身,莫非境不同。 」隨後賦詩: 「月色無邊夜溶溶,慣若身居淡路山。 」吟罷,從囊中取出七絃琴。 此琴早已閒置,如今信指投彈,一曲下來,眾人皆暗自神傷。 源氏公子又盡展平生絶技,傾注全神彈奏一曲擴陵散人那深居閨宅的多情人兒,聞此美妙琴聲應合隨風而至的鬆濤,溝深深感懷起來。 不僅如此,一些山野庶民,雖年邁體弱,均趕赴海濱,臨風傾聽。 明石道人更是捨棄三寶供養前來賞曲。 他道:「聞此琴聲,不禁又塵世紛擾。 我久尋極樂淨土,或許便如今夜良宵吧。 」說罷港然淚下,讚口不絶。 源氏公子亦百感交集,昔日舊事紛紛浮于眼前:宮中絃管樂會,此琴彼奮,美人妙音,世人慕譽,父是器重,盡皆恍如夢境。 感懷之時,所奏之曲異常淒婉。 明石道人已是老淚縱橫,遂命人于內宅取來琵琶及箏,用琵琶彈奏一兩支絶世妙曲,再請公子彈箏。 公子從容而奏,眾人掌聲雷動,繼而又悲慼下懷。 樂聲本不論手法精湛與否,環境幽雅,自然相映成趣。 此刻海濱,水天一色,夜霧茫茫;近旁秀木,繁茂蔥蘢,比春之櫻花,秋之紅葉更添嫵媚。 四野蛙聲長鳴,不由讓人想到古歌“黃昏秧鷄來叩門,誰肯關門不放行來。 此刻道人又彈起箏,技法之高明,音色之美妙,令源氏公子大為感動,他無意說道:「此樂器若由女子從容自如彈奏一曲,那才美呢!」道人菀爾一笑道:「還有何等女子能勝過公子彈奏『委實相告:我家自受延喜帝嫡傳彈箏秘技,已歷經三代。 可惜身命不濟,早已摒棄世俗,惟以彈箏遣懷。 小女自幼聰穎,模仿自習,倒亦與親王殿下手法頗似。 呀,想必我這‘山僧』耳鈍,將琴聲聽成『松風音』,竟敢如此胡言亂語。 但我曾尋思,倘公子有此雅興,定叫小女為公子彈箏一曲!」說罷競激動得發抖,差點流下淚來。 源氏公子隨口說道:「有高手于此,我所彈乃是『聞琴不知是琴聲』呀!慚愧至極!」遂推開箏又道:「甚是奇怪,箏這玩意,從來是僅有女子彈得出色。 峻峨天皇五公主,經天皇嫡傳,乃可謂世之彈箏聖者,可藉此後失傳。 如今彈箏家,僅得皮毛而已。 孰料此浦竟藏有彈箏妙手,真乃有幸。 如若不曾嫌忌,倒想一飽耳福。 」 明石道人受寵若驚道:「豈敢!豈敢!公子儘管吩咐,我這便喚她前來彈奏。 古昔『商人婦』那琵琶喜亦曾感動資人呢。 琵琶能彈出妙音,古人亦不多見。 我那小女不知如何習得,卻能將高深曲調盡致表演。 讓她久居這濤聲咆哮之地,實在有些委屈。 心思鬱結時,小女頗能善解人意。 」話裡暗含風趣,源氏公子興興味陡增,遂清道人彈奏。 出手自是不凡,現世失傳之技,於他手中,極富韻致,且具古風格調。 那左手搖弦之音,尤為清脆欲滴。 此處並非伊勢。 源氏公子卻讓擅歌隨從唱《伊勢海》伴和。 其詞為:「伊勢話清海潮退,摘海藻歐抬海貝?」自己亦不時擊拍合唱。 曲畢,二人互為讚賞,隨後擺上珍貴茶點果品,談古論今,又慇勤敬酒。 眾人歡度此宵,竟忘卻了人世憂患。 天色漸深,殘月西墜。 夜空明淨如洗,一切均已沉寂,惟有海風送來陣陣涼意。 明石道人與源氏公子開懷暢飲,娓娓懇談,從初來乍到之情狀談至為來世修福功行。 瑣屑細微,即便于女兒終身愁慮之事亦不曾保留。 源氏公子惟覺可笑之餘,尚存絲絲憐憫。 明石道人說道:「老夫心中一言實難井口:公子屈身此等荒村野地。 雖為期短暫,蒙神佛垂憐我頻年修行積福,才有幸見到公子。 我為小女之事祈願住吉明神已有十八載。 且每歲春秋二度,扶老攜女參拜神明,虔心于晝夜六時誦經禮佛,以求神明保佑,此生嫁得貴婿,了其夙願。 只因前世作孽,故家父雖身居大臣,我卻平居田舍庶民。 如此沉淪,甚為傷感,寄予小女厚望亦未了結。 且得罪諸多身份相應的求婚者,於我實為不利。 然而仍未悔恨,即便一息尚存,腕力薄弱,我亦將護愛至底。 倘我身先死而良緣未得,則早有道命:“與其配庸夫,不如投海底,許身海波。 」說罷聲淚俱下,傷心之至,難以盡述。 源氏公子無話可說。 且值愁緒滿懷,聞此番傷心話語,不免傷悲,頻頻拭淚。 僅回答道:「我蒙莫名之罪,飄泊于意外之地,正念前世何罪之有。 如今乃知前世注定有此因緣。 你既有此願,如蒙不棄,理應早告知於我。 我自離京,已痛念世事難料,終至心灰意冷,除每日勤修佛法,不作他想。 歲月空度,神情頽廢。 我亦聞令嬡美貌動人,因念罪名于身,怎可有冒昧之舉?自當寂寞至今。 既有此意,若再請紅絲引導,感激不盡。 成就好事,我亦不再孤枕難眠了。 」明石道人聽罷,無限歡喜道: 「暗盡寂寞弧眠者,應憐荒浦獨居人。 務請理解父母長年苦心。 」說時渾身顫慄,但仍能自製。 公子道:「你慣居荒浦,怎可知我寂寞?」且答吟道: 「離居長夜年歲久,旅枕巾短夢難成。 」推心置腹之態,優雅之至,美不勝言。 道人又絮絮叨叨,牢騷滿腹地說了許多話。 且說明石道人夙願已成,猶如卸下千鈞。 據道人所言判斷,此女生性靦腆。 源氏公子便想:“偏僻之地,佳人或許更為優秀。 便悠悠神往,取出胡桃色高麗紙,虔誠寫道: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源氏物語》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