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互聯網絡把企業間距離似乎突然縮短了,與外地的夥伴開展生產協作和發展貿易關系變得較為容易,信息傳遞方便快捷,通訊費用大為降低,此時企業選擇合作夥伴將更重視技術的匹配、經濟資源的互補而不是距離遠近。 許多原來由於地理限制或市場信息限制而不能出現的合作現在成為可能,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全部社會資源。 電子商務環境所提供的大量、及時、准確的市場信息,有利於企業領導人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減少企業開發新產品、更新老產品的盲目性;高效率的電子銷售渠道可以縮短企業投資回收周期,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 5、 促進社會分工和新行業的產生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原來的業務模型發生了變化,許多不同類型業務過程由原來的集中管理變為分散管理,社會分工逐步變細,因而產生了大量新興行業,以配合電子商務的順利運轉。 比如,由於商業企業的銷售方式和最終消費者的購買方式的轉變,使得送貨上門業務成為一項重要的服務業務,也就是配送服務公司的出現。 因而,市場的存在必然導致新行業的出現,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時,電子商務、互聯網本身的發展也需要新型電子產品、新興服務業與之匹配,這將促進社會分工深化,提高勞動生產率,繁榮國民經濟。 電子商務模式 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有政府(Government/G)、企業(Business/B)、消費者(Consumer/C)三種角色,相應地,狹義電子商務應用有四種基本模式:即企業―企業,企業―消費者,企業―政府,消費者―消費者。 1. 企業對企業(BtoB) 企業對企業 (Business to business)的電子商務指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依托因特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如工商企業利用因特網向供應商采購或利用網絡付款等。 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主流,企業間交易和合作總是社會商業活動的主要方面。 目前,電子商務最熱心的推動者是商家,因為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大宗交易才是引入電子商務能夠產生顯著效益的地方,企業需要電子商務來建立競爭優勢。 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具體包括以下的功能: 第4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柯特勒行銷管理》
第4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