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廢元會。 戊戌,振武李泳招收得黑山外契苾部落四百七十三帳。 壬子,詔:「朕聞『天聽自我人聽天視自我人視。 』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調序四時,導迎和氣。 自去冬已來,逾月雨雪,寒風尤甚,頗傷于和。 念茲庶氓,或罹凍餒,無所假貸,莫能自存。 中宵載懷,旰食興嘆,怵惕若厲,時予之辜。 思弘惠澤,以順時令。 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臓、故意殺人外,並降從流,流已下遞降一等。 應京畿諸縣,宜令以常平義他倉鬥賑恤。 京城內鰥寡癃殘無告不能自存者,委京兆尹量事濟恤,具數以聞。 言念赤子。 視之如傷。 天或警予,示此陰沴。 扶躬夕惕,予甚悼焉。 」群臣拜表上徽號。 甲寅,司徒致仕薛平卒。 二月甲子朔,以前義昌軍節度使殷侑檢校吏部尚書,充天平軍節度、鄆曹濮等州觀察使,代令狐楚;以楚檢校右仆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戊寅,蘇、湖二州水,賑米二十二萬石。 以本州常平義倉觔斗給。 庚辰,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請于邠寧、靈武置營田務,從之。 己丑,寒食節,上宴群臣于麟德殿。 是日,雜戲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師,安得侮瀆。 」亟命驅出。 三月甲午朔。 辛丑,以武寧軍節度使、守太傅、同平章事王智興兼侍中,充忠武軍節度、陳許蔡觀察等使。 以邠寧節度使李聽為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以金吾衛大將軍孟友亮為邠寧節度使。 以前河東節度使柳公綽為兵部尚書。 辛酉,以前忠武軍節度使高瑀檢校右仆射,充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 夏四月癸亥朔。 乙丑,兵部尚書柳公綽卒。 戊寅,以新除武寧軍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太保。 五月癸巳朔。 甲辰,西川修邛崍關城,又移雋州于台登城。 壬子,浙西丁公著奏杭州八縣災疫,賑米七萬石。 丁巳,以鹽州刺史王晏平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充靈鹽節度使。 己未,興平縣人上官興因醉殺人而亡竄,官捕其父囚之,興歸,待罪有司。 京兆尹杜忭、中丞宇文鼎以興自首免父之囚,其孝可獎,請免死。 詔兩省參議,皆言殺人者死,古今共守,興不可免。 上竟從忭等議免死,決杖八十,配流靈州。 庚申,詔:「如聞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繼,宵旰罪己,興寢疚懷。 今長吏奏申,札瘥猶甚。 蓋教化未感於蒸人,精誠未格于天地,法令或爽,官吏為非。 有一于茲,皆傷和氣。 並委中外臣僚,一一具所見聞奏,朕當親覽,無憚直言。 其遭災疫之家,一門盡歿者,官給兇器。 其餘據其人口遭疫多少,與減稅錢。 疫疾未定處,官給醫藥。 諸道既有賑賜,國費復慮不充,其供禦所須及諸公用,量宜節減,以救凶荒。 」六月壬戌朔。 丙寅,京兆尹杜忭兼御史大夫。 戊寅,右仆射王涯奉敕,準令式條疏士庶衣服、車馬、第舍之制度。 敕下後。 浮議沸騰。 杜忭于敕內條件易施行者寬其限,事竟不行,公議惜之。 秋七月辛卯朔。 甲午,以諫議大夫王彥威、戶部郎中楊漢公、祠部員外郎蘇滌、右補闕裴休並充史館修撰。 故事,史官不過三員,或止兩員,今四人並命,論者非之。 戊申,原王逵薨。 癸丑,以前靈武節度使李文悅為兗、海、沂、密節度使。 己未,以河中節度使李程為左仆射;以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檢校吏部尚書,充河中晉、慈、隰節度使;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八月辛酉朔,吏部尚書崔群卒。 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李漢為御史中丞。 乙丑,以尚書右丞、判太常卿王璠檢校禮部尚書、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 庚午,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度來朝。 壬申,以前浙西觀察使丁公著為太常卿。 甲戌,御史中丞李漢奏論仆射上事儀,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 時左仆射李程將赴省上故也。 詔曰:「仆射上儀,近定所緣拜禮,皆約令文,已經施行,不合更改,宜準大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敕處分。 」九月庚寅朔,淄青初定兩稅額,五州一十九萬三千九百八十九貫,自此淄青始有上供。 庚子,以太傅趙宗儒守司空致仕。 辛丑,涿州置新城縣,古督亢之地也。 丁未,太常卿丁公著卒。 庚戌,司空致仕趙宗儒卒。 壬子,以右金吾衛將軍史孝章為鄜、坊、丹、延節度使。 冬十月庚子朔。 甲子,詔魯王永宜冊為皇太子。 壬午,以左金吾衛將軍李昌言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夏、綏、銀、宥節度使。 甲申,以諫議大夫王彥威為河中少尹,以其論上官興獄太徼訐故也。 十一月己丑朔。 丁未,淮南節度使、檢校右仆射崔從卒。 乙卯,以荊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 依前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 十二月己未朔。 乙丑,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檢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使。 戊辰,內養王宗禹渤海使回,言渤海置左右神策軍事、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畫圖以進。 以尚書右丞崔琯為江陵尹、荊南都團練觀察使。 珍王諴薨。 乙亥,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來朝。 丁未,以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兵部尚書。 責授循州司馬杜元穎卒,贈湖州刺史。 七年春正月乙丑朔,禦含元殿受朝賀。 比年以用兵、雨雪,不行元會之儀。 故書,吳蜀貢新茶,皆于冬中作法為之,上務恭儉,不欲逆其物性,詔所供新茶,宜于立春後造。 甲午,加劉從諫同平章事。 襄州裴度奏請停臨漢監牧,從之。 此監元和十四年置,馬三千二百匹,廢百姓田四百餘頃,停之為便。 乙亥,以太府卿崔珙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 壬子,詔:「朕承上天之睠佑,荷列聖之丕圖,宵旰憂勞,不敢暇逸,思致康乂,八年于茲。 而水旱流行,疫疾作沴,兆庶艱食,札瘥相仍。 蓋德未動天,誠未感物,一類失所,其過在予。 載懷罪己之心,深軫納隍之嘆。 如聞關輔、河東,去年亢旱,秋稼不登,今春作之時,農務又切,若不賑救,懼至流亡。 京兆府賑粟十萬石,河南府、河中府、絳州各賜七萬石,同、華、陝、虢、晉等州各賜十萬石,並以常平義倉物充。 」以新除嶺南節度使崔珙檢校工部尚書,充武寧軍節度使;以右金吾衛將軍王茂元為嶺南節度使。 丙辰,以前武寧軍節度使高瑀為刑部尚書。 嶺南五管及黔中等道選補使,宜權停一二年。 第1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