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乙亥朔。 癸卯,制:「朕聞帝王丕宅四海,子育群生,如天無不覆,如日無不燭。 乃睠冀方 ,初喪戎帥,念乎三軍之事,洎于四州之人。 或懷忠積誠,而思用莫展;或災荒兵役,而望恤何階。 今則昌運一開,誠節咸著。 王承元首陳章疏,願赴闕庭。 永念父兄之忠,克固君臣之義,已加殊獎,別委重籓。 又唸成德軍將士等,葉謀向義,丹款載申,咸欲效其器能,各宜列之爵秩。 大將史重歸、牛元翼已超授寵榮,今更都加厚賜。 宜令諫議大夫鄭覃往鎮州宣慰,賜錢一百萬貫。 王澤所洽,天綱方恢,宥過釋冤,與人休泰。 其管內見禁囚徒,罪無輕重,並宜釋放。 朕以武俊之勛勞,光于彞鼎;士真之恭恪,繼被節旄。 承宗感恩,亦克立效。 永言十代之宥,俾賜一門之榮。 承宗兄弟已授官爵,其承宗葬事亦差官監視,務令周厚。 」丁未,封王承宗祖母李氏為晉國太夫人。 辛亥,田弘正奏王承元以今月九日領兵二千人赴鎮滑州。 成德軍徵賞錢頗急,乃命柏耆先往諭之。 以華州刺史衛中行為陝州長史,充陝虢觀察使;以宗正卿李翱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 乙卯,上幸金吾將軍郭鏦城南莊,鏦以莊為獻。 戊午,詔曰:「朕來日暫往華清宮,至暮卻還。 」御史大夫李絳、常侍崔元略已下伏延英門切諫。 上曰:「朕已成行,不煩章疏。 」諫官再三論列。 是日,田弘正奏今月十六日入鎮州訖。 己未,上由復道出城幸華清宮,左右中尉擗仗,六軍諸使、諸王、駙馬千餘人從,至晚還宮。 癸亥,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少師鄭餘慶卒。 以渭州刺史、涇原行營兵馬使、保定郡王郝玼為慶州刺史。 將,深入吐蕃接戰,朝廷恐失勇將,故移之內地。 十二月己巳朔。 戊寅,召故女學士宋若華妹若昭入宮掌文奏。 壬午,幸右軍擊鞠,遂畋于城西。 丙戌,前昭義軍節度使辛秘卒。 己丑,以庫部郎中、知制誥牛僧孺為御史中丞。 嶺南奏崖州司戶參軍皇甫鎛卒。 丙申,以司門員外郎白居易為主客郎中、知制誥。 是歲,計戶帳,戶總二百三十七萬五千四百,口總一千五百七十六萬。 定、鹽、夏、劍南東西川、嶺南、黔中、邕管、容管、安南合九十七州不申戶帳。 長慶元年正月己亥朔,上親薦獻太清宮、太廟。 是日,法駕赴南郊。 日抱珥,宰臣賀于前。 辛丑,祀昊天上帝于圓丘 ,即日還宮,禦丹鳳樓,大赦天下。 改元長慶。 內外文武及致仕官三品已上賜爵一及,四品已下加一階,陪位白身人賜勛兩轉,應緣大禮移仗宿衛禦樓兵仗將士,普恩之外,賜勛爵有差。 仍準舊例,賜錢物二十萬四千九百六十端匹。 禮畢,群臣于樓前稱賀。 仗退,上朝太后于興慶宮。 壬寅,夏州節度使奏浙東、湖南等道防秋兵不習邊事,請留其兵甲,歸其人。 靈武節度使李聽奏請于淮南、忠武、武寧等道防秋兵中取三千人衣賜月糧,賜當道自募一千五百人馬驍勇者以備邊。 仍令五十人為一社,每一馬死,社人共補之,馬永無闕。 從之。 癸卯,以河陽、懷節度使。 田布為涇州刺史,充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以刑部尚書兼司農卿郭釗檢校戶部尚書、懷州刺史,充河陽三城、懷節度使。 以涇原節度使王潛檢校兵部尚書、江陵尹,充荊南節度使。 乙巳,鄜坊節度使韓璀改名充。 己酉,以前檢校大理少卿、駙馬都尉劉士涇為太仆卿。 給事中韋弘景、薛存慶封還詔書,上諭之曰:「士涇父昌有邊功,久為少列十餘年,又以尚雲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翰林學士、司勛員外郎李德裕上疏曰:「臣見國朝故事,駙馬國之親密,不合與朝廷要官往來,開元中止尤切。 近日駙馬多至宰相及要官宅,此輩無他才可以延接,唯是漏泄禁密、交通中外。 伏望宣示駙馬等,今後有事任至中書見宰臣,此外不得至宰臣及台省官私第。 」從之。 戊午夜,星孛于翼。 壬戌,制朝議大夫、守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徐國公蕭俯為尚書右仆射,累表乞罷政事故也。 癸亥,以左散騎常侍崔元略為黔州刺史,充黔中觀察使。 丁卯,星孛于長辰,近太微西垣南第一星。 二月戊辰朔。 癸酉,以尚書右仆射蕭俯為吏部尚。 甲戌,以檢校右仆射兼吏部尚書韓皋守右仆射。 乙亥夜,太白犯昴。 丙子,上觀雜伎樂於麟德殿 ,歡甚,顧謂給事中丁公著曰:「比聞外間公卿士庶時為歡宴,蓋時和民安,甚慰予心。 」公著對曰:「誠有此事。 然臣之愚見,風俗如此,亦不足嘉。 百司庶務,漸恐勞煩聖慮。 」上曰:「何至於是?」對曰:「夫賓宴之禮,務達誠敬,不繼以淫。 故詩人美『樂且有儀』。 譏其屢舞。 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談賦詩,投壺雅歌,以杯酌獻酬,不至于亂。 國家自天寶已後,風俗奢靡,宴席以喧嘩沉湎為樂。 而居重位、秉大權者,優雜倨肆于公吏之間,曾無愧恥。 公私相效,漸以成俗。 則是物務多廢。 獨聖心求理,安得不勞宸慮乎!陛下宜頒訓令,禁其過差,則天下幸甚。 」時上荒于酒樂,公著因對諷之,頗深嘉納。 己卯,幽州節度使劉總奏請去位落髮為僧。 又請分割幽州所管郡縣為三道,請支三軍賞設錢一百萬貫。 壬申,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檢校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等使,以朝散大夫、尚書戶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上柱國、建安縣開國男杜元穎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劍南西川節度使王播為刑部尚書,充鹽鐵轉運使。 乙酉,天平軍節度使馬總奏:「當道見管軍士三萬三千五百人,從去年正月巳後,情願居農者放,逃戶者不捕。 」先是,平定河南,及王承元去鎮州,宰臣蕭俯等不顧遠圖,乃獻銷兵之議,請密詔天下軍鎮,每年限百人內破八人逃死,故總有是奏。 丁亥夜,月犯歲星,在尾十三度。 辛卯,寒食節,宴群臣于麟德殿,頒賜有差。 壬辰,刑部侍郎李建卒。 癸巳,九姓回紇毗伽保義可汗卒。 第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97頁